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及解读库>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0588903728C/2022-00263 [ 发文字号 ]万盛经开办发〔2022〕20号 [ 发布机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成文日期 ]2022-04-11 [ 发布日期 ]2022-04-22 [ 体裁分类 ]公文 [ 有效性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2-04-2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4-22

万盛经开办发〔202220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万盛经开区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管委会2021年第16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2411

(此件依申请公开)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万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

为指导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期间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结合万盛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现状及趋势,特编制《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万盛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指导方针,把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工作,加快城市更新和旧房综合改造步伐,积极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加强房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切实改善全区城乡居住水平,为万盛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住房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十三五”期间,万盛累计新开工住宅面积70万平方米、年均开工14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99万平方米、年均竣工20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城区实有住宅建筑总面积898万平方米。全区累计出让住宅类用地(含商住用地)35公顷、年均出让7公顷。全区累计销售商品房(新房)170万平方米、约2.4万套,累计销售二手房132万平方米,约1.8万套。

(二)居民居住品质持续提升

万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6年的33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38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240户。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全区城镇老旧小区的摸底工作,编制了《万盛经开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年)》。居民居住品质持续提升,居住环境逐步改善。

(三)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从单一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全覆盖”的集廉租房、动迁安置房于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廉租房共配租372户,对符合条件的住户发放租金补贴570户。新增人才公寓130套,面积6640平方米,完成“十三五”期间人才公寓配租计划。

(四)村镇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万盛结合脱贫攻坚战略,持续进行村镇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底,万盛培育市级特色小镇1个,建成美丽宜居村庄8个,绿色示范村庄22个,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1个。整治CD级危房2345户,其中建卡贫困户危房745户,改造农村旧房3000户,培训农村工匠284人。创建评比美丽庭院1240个,安装农村公共照明路灯或者庭院灯2700盏,新建农村无害化公厕35座,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7159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2%。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建成镇村污水处理站130余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累计建成农村路1000余公里,行政村通公交率达100%。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培育景区景点22个,培育观光农庄、乡村酒店等市场主体超600个,乡村旅游助推7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五)建筑行业发展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万盛建筑业增加值累计达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比重达10.29%

专栏1:“十三五”期间万盛建筑业增加值

占“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情况

项目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占比(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2.21

116.38

141.08

203.61

213.97

777.25

100

建筑业增加值(亿元)

12.38

14.2

15.19

20.43

17.8

80

10.29

万盛实有房屋建筑面积由2016年的1123万平方米增至2020年的139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由2016年的703万平方米增至2020年的898万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由2016年的400万平方米增至2020年的253万平方米,年均解决就业1.11万人。注册资质等级建筑企业由2016年的38家增至2020年底的100家,其中总承包企业55家,专业承包企业38家,劳务企业7家。总承包企业包含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6家,三级企业45家。截至2020年底,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家,装饰装修企业32家。建筑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增长较快,“十三五”期间,一级建造师由15人增至48人,二级建造师由182人增至463人,高级职称人员由24人增至135人,中级职称人员由206人增至438人。

以大数据智能化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成功打造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等智慧元素的“智慧工地”共计19个。积极响应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打造2个智慧小区,其中二星级1个,三星级1个,圆满完成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工作机制,以开展“两防”专项整治、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消防专项整治、安全文明施工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密集开展隐患排查,强化整改落实,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施工现场“颜值”,成功打造25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

(六)建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万盛建立了由住建局牵头,发改局、规资局、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商,协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大力实施建筑品质提升行动,培育部品部件骨干企业,着力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培育出南桐特水、耀皮玻璃、高科幕墙门窗等一批建筑材料骨干企业,相关产品市场认可度高,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下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打下良好基础。

(七)绿色建筑标准全面执行

十三五”期间,万盛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圆满完成绿色建筑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截至2020年底,实现新建城镇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节能50%标准,新建城镇建筑设计阶段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65%,竣工阶段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组织通过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的绿色建筑面积达266万平方米,其中绿色居住建筑达184万平方米,共计312栋。绿色建筑发展推动玻璃门窗产业、水泥混凝土产业等绿色建材产业逐步壮大,既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引导传统建材产业实现了升级换代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20年底,发展形成6家绿色建材相关企业,其中3家玻璃生产加工企业,累计产值达36亿元,3家水泥混凝土企业,累计产值达60亿元。

二、面临挑战

十三五”期间,虽然在住房品质、住房保障、村镇建设以及建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偏少的制约,当前万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上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万盛常住人口偏少,但城镇化率较高,截至2020年底,万盛城镇化率已达到79.26%,处于城镇化率后期阶段,城镇常住人口将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十四五”期间,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将会降低,会制约住房和建筑业发展,致使城市住房建设放缓,建筑业发展后劲乏力。二是万盛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将吸引产业人口的加速流入,如何缓解产业人口的住房困难成为了住房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三是万盛住房发展特色鲜明,中心城区对于高品质小区、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加大,将会使得住房供应结构与居住品质进一步调整;康养度假类土地供应偏少,导致康养度假住房无法满足需求,制约了康养度假住房发展。四是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尚不均质,城乡结构不尽合理,三产融合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万盛乘势而上、持续发力、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是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区的重要五年,住房发展与城乡建设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为万盛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推进,万盛应积极主动融入其中,积极探索与四川地区相应城市的跨区域战略合作,探讨房地产、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的互动与一体化发展,为万盛这种经开区模式的房地产业发展赋予了全新的优势和机遇。

三是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加快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的重大部署,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永桐新城的建设的积极探索,为万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四是新经济产业园、内陆无水港等重大项目落地,江南机场、渝黔复线、渝贵高铁、中心城区—綦江—万盛城市快轨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万盛聚集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住房品质需求和产品结构性改革,人民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为万盛打造高品质生活和城乡人居环境指明了建设方向。

六是万盛具有天然的康养资源和宜居的海拔高度,形成了以黑山、石林为中心,全域各镇丰富的康养自然资源为配套的全域康养格局,为万盛全域康养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合理安排住房供应规模、时序与布局,重点推进万盛高品质小区建设,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实现建筑产业升级发展。增大建筑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扩大企业规模,完善建筑产业链条,推进建筑业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带动建筑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加快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建建筑能效水平逐步提升,绿色建筑质量稳步提高,绿色建材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建造方式全面推广。

二、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改善民生,强化住房的居住属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全体居民住有所居。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布局。根据万盛城镇发展的趋势,重点打造高品质居住小区。人口流向和不同居民的住房需求随着万盛产业转型趋势而变化,合理把控住房供应规模、结构与分布,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重点解决新居民、产业工人等的住房问题,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居住需求。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充分运用万盛天然的康养资源和宜居的海拔高度,科学有序地开发万盛康养旅游地产。实现住房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等发展目标的协同共进。

坚持城乡融合,多元共治。遵循万盛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发挥管委会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市民广泛参与,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建设体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智慧引领,品质宜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数字家庭产品应用与工程设计,强化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先进、实用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住房建造与管理上的运用,提升居住品质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品质示范样板为统领,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升住房品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更高水平的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从“特色小城镇培育”和“人居环境提升”着手,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万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盛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以提高建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为核心目标,优化用能结构,转变建设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绿色循环低碳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新局面,为万盛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四、规划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

3.《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修订

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

(二)相关政策文件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1911号)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

7.《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85号)

8.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渝建科﹝202034 号)

9.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意见》

10.《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渝建科﹝202035号)

11.《重庆市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渝城办﹝202014号)

12.《万盛经开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三)相关规划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6.《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17.《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8.《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

19.《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21.其他相关资料

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万盛经开区行政辖区,包括八镇两街道。即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石林镇、黑山镇和万盛街道、东林街道,共计566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

规划以2020年作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三章 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大体系,建立符合万盛实际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至2025年,基本形成“住房市场平稳健康、住房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居住品质明显改善”的城镇住房发展新局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互补共荣的基本格局,特色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筑业实力明显提升,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成熟,为建成高品质生活区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2:主要指标体系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2020

2025

指标属性

1

城镇住房供应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38

43

预期性

新增商品房供应(万平方米)

——

104

预期性

旅游度假住房(万平方米)

——

50

预期性

保障性住房(万套)

0.35

0.43

约束性

政策性租赁住房(万套)

——

0.08

约束性

住房租赁市场房源(万平方米)

——

16

预期性

2

居住品质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万平方米)

——

50

预期性

城市棚户区改造(户)

——

1419

约束性

3

资源配置

商品房土地供应(公顷)

——

75

预期性

旅游度假房(公顷)

——

50

预期性

租赁住房用地(公顷)

——

7

预期性

4

小城镇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个)

——

1

预期性

市级特色小城镇(个)

——

1

预期性

5

农房建设

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率(

——

100

预期性

农村旧房改造提升(户)

——

4000

预期性

动态消除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

100

100

预期性

农房建设示范图集(套)

——

1

预期性

6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个)

——

1

预期性

美丽宜居村庄(

8

15

预期性

共同缔造典型示范(个)

——

1

预期性

7

人才振兴

建筑工匠培训(人次年)

——

40

预期性

引导“三师一家”下乡人次(人次)

——

200

预期性

8

建筑业

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长率(

——

5

预期性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8.3

5

预期性

创建智慧工地数量(个)

2

30

预期性

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个年)

5

5

约束性

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吨万平方米)

——

300

约束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吨万平方米)

——

200

约束性

9

绿色建筑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

——

100

约束性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60

70

约束性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

——

1

约束性

注:指标解释和预测说明见附件

展望2035年,万盛全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多层次的住房需求,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筑产业经济规模质效、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二、城镇住房发展目标

住房市场平稳健康。不断健全以住房需求为导向的土地配置机制,基本实现供需平衡、职住平衡的住房要求。保持住房总量平稳增长,持续优化住房空间布局,完善住房供给结构,合理控制刚需住房、改善住房及特色住房投放比例。“十四五”期间,新增商品房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供应居住用地75公顷。其中旅游度假住房50万平方米,用地规模50公顷,城区及各镇商品房54万平方米,用地规模25公顷。

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实现“应保尽保”,确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100%。结合万盛产业发展趋势,解决产业工人住房困难,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规划期末,供应政策性保障住房80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19户以上。

居住品质明显改善。按照高品质生活区的定位,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快老旧小区电梯等配套设施更新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公共服务配套,至2025年,力争改造城镇老旧小区面积50万平方米,医疗、教育、体育等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普及率达到100%。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至2025年,万盛城区新建商品住房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以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为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体系。至2025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租金价格平稳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有力、权益保障充分、便民规范高效的住房租赁服务监管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租赁市场房源16万平方米,新增租赁住房用地7公顷。

三、村镇建设发展目标

村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以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强区、特色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行动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村镇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战略,走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和镇村联动发展之路镇村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工程,推进巴蜀美丽庭院示范建设与共同缔造典型示范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个,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5创建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创建共同缔造典型示范1

乡村住房安全全面保障。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坚持以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根本,建立农房定期体检制度,加强日常维修管护与监督管理。开展农村危房动态排查,动态维护,实现农村低收入人群危房“动态清零,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加强现代农房设计,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十四五”期间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率达100,改造农村旧房4000

农村房屋品质整体提升。全力推进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开展乡村建筑项目示范,编制农房建设图集指导农房建设,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特色鲜明的建筑项目。多方位普及建筑文化营造,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引导设计师、规划师下乡开展规划建设技术服务,严格落实农房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中的各项管控要求。“十四五”期间,编制指导农房建设农房建设示范图集1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培训200人次以上。

地域人文特色充分彰显。加快传统村落的申请与保护,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加大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村镇生活,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在全域旅游驱动下,建设串联历史人文、自然资源景点的绿道系统。“十四五”期间,持续修缮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培育非遗传承人,深入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建立万盛重要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库与民间手艺人才清单。

四、建筑业发展目标

提升建筑业实力。增强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拉动作用,扩大建筑产业规模,加强建筑业在万盛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2025年,万盛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长率5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确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两书一牌一档”执行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工程质量投诉处理率均达到100%。“十四五”期间,每年打造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营造城市良好环境氛围。至2025年,完成符合万盛实际的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200吨。

优化建筑业结构。推动大型注册地建筑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一体化开发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创建自有特色品牌,形成“建造”品牌竞争优势。强化中小型建筑企业的专业承包技术与能力,做精专业业务,培育主营业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承包方向发展,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发展。

完善建筑产业链。以玻璃、镁铝合金、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为主体,依托平山产业园,精心培育建筑建材骨干企业,推进建材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开展功能性结构件、材料及上下游建材制品的研发与制造,打造建筑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推广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主导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和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在万盛农村地区,积极探索以铝合金结构农房为主的装配式建筑。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制造企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企业以及装配式建筑配套服务企业。做大装配式制造业,做优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业,做专装配式建筑配套服务业,力争在万盛打造装配式建筑示范区。培养以装配式作业为主的农村专业工匠团队或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至2025年,打造BIM技术示范项目10个。推进物联网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道路、市政管网、消火栓、停车场等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建筑业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较大规模的建筑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示范企业1-3家。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强化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管理壁垒,实现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工地和智慧小区建设,将建筑面积20000㎡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纳入“智慧工地”管理。“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智慧工地30个,智慧小区覆盖60%以上的新建小区和规模化成熟小区。

五、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绿色建造方式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70%上。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和绿色建材,提高建筑绿色能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示范建设,打造产城景人文融合发展的智慧生态城。

提高绿色建筑品质。大力推广老旧小区的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和改扩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2025年,实施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1

培育绿色建材产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和绿色建材,促进万盛玻璃企业、节能门窗企业及绿色水泥企业等绿色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低能耗绿色建材。

提升绿色建筑能效。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实现示范应用,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提高,建筑用能总量增速放缓。

第四章 城镇住房发展空间布局指引

一、城区住房发展空间布局指引

以打造“一城三区一极”为统领,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打造重庆市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的重大部署,加速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结合万盛产业发展趋势、人口经济特征及地理环境,差别化引导住房有效供给,构建与人口、产业、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住房空间布局。

根据《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万盛城区因地制宜形成“四大片区”,即中心片区、平山—南桐片区、鱼子岗片区、航空产业园片区。

1.中心片区:

主要承担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职能。重点发展行政、金融、教育、商务、休闲、居住等城市功能,引导毗邻地区人口有序向中心片区集聚,建设大型高品质居住区。

中心片区住房布局以城市更新、提升能级为主,增量开发为辅,重点对棚户区、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优化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置,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新增住房在满足刚需基础上,加大改善型住房的供应,重点增加城区西面(西区)的改善型住房供应。

2.平山—南桐片区:

主要承担产业、生产服务和交通枢纽职能,是城市重要的发展极。重点培育先进材料产业、锂电电子元器件产业,同时以现状生活服务功能为基础,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平山—南桐片区是綦万一体化创新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发展以增量开发、结构优化为主,住房供给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兼顾产业人口与新增居民的住房需求,按照职住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刚需与改善型住房供给比例,合理配置保障性住房,积极探索开发新区的管理模式。

3.鱼子岗片区:

主要承担区级旅游服务和旅游集散职能。

鱼子岗片区住房发展以增量开发为主,结合万盛打造复合式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增加高品质住房、康养度假住房供给比例,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4.航空产业园片区:

与中心片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打造港城一体的航空产业园。

十四五”时期是航空产业园片区启动和建设准备阶段,着眼长远发展,做好产业地产、住房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启动工作,为今后航空产业园片区建设奠定基础。

二、各镇住房发展空间布局指引

青年镇:结合新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青年镇镇区及板辽湖片区。

石林镇:结合新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椅子台片区。

关坝镇:结合煤电产业园及康养度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关坝镇区及九锅箐片区

丛林镇:结合新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晋林厂-绿水片区。

黑山镇:结合康养度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八角片区。

金桥镇:结合金桥镇内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镇区、金蝶湖和青山湖片区。

三、城镇住房发展年度供应计划

结合万盛“十四五”期间人口发展趋势和住房需求情况,统筹安排万盛商品房供应计划。

专栏3:“十四五”期间万盛住房供应计划表

年度

新建商品房数量(万平方米)

新增居住用地面积(公顷)

2021

18

13

2022

20

14

2023

22

16

2024

22

16

2025

22

16

合计

104

75

第五章 城镇住房发展重点任务

一、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着力完善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青年人才、产业人口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稳步落实人才安居住房计划,积极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以需求为导向,统筹万盛人才住房计划,多渠道增加人才安居住房供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安居住房分配管理制度。“十四五”期间,新增人才安居住房300套。

完善廉租房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资格审核,确保廉租房保障对象符合相应的准入条件。定期检查廉租房使用情况,确保廉租房房源依法合规使用。定期复核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保障方式、保障标准等。健全廉租房准入、退出管理机制,对违规使用廉租房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承租人,综合运用租金上调、门禁管控、信用约束、司法追究等多种方式,提升退出管理效率。

二、优化住房空间布局

建设经济业态领先、城乡环境优美、居民安居乐业的产城景融合新城,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品质示范样板。推进万盛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牢牢把握住房发展重点方向,持续优化“山上山下”住房空间布局。

立足中心城区发展优势,打造人口和产业重要承载地,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高品质住房建设,提升居住品质,建设产城景融合新城;结合平山—南桐片区产业发展趋势,适时加大刚需住房、租赁住房供应,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片区,助力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以住房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引导住房消费和住房开发建设,依法依规盘活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加快转化为住房有效供应。结合万盛住房发展特征,围绕“山上”度假住房、“山下”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有效调节住房供需关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安排各片区及各镇土地供应规模、时序及结构。对于住房需求较高的中心城区、椅子台、八角等片区,适当增加土地供应,对于住房需求较低的镇区及片区,以盘活存量为主,适当降低土地供应。规划期内,全区新增商品房供应104万平方米,新增商品住房土地供应75公顷。

三、推进康养住房发展

引导房地产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推进“康养住房”融合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康养住房品质,重点发展康养住房产业。

万盛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大娄山余脉,海拔至西向东从最低265米延展至最高1973米,具有“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是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的最佳海拔,万盛也是发展康养住房的绝佳之地。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向往,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康养住房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

围绕高品质生活需求发力,发挥万盛康养旅游优势,以满足更多领域、更全方位的居住需求为重点,加快推进康养住房发展。“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黑山八角、板辽湖、椅子台、九锅箐、百花等片区的康养度假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康养住房示范项目5个。

专栏4:“住宅康养”特色发展工程

1.推进万盛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健康万盛行动,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国健康促进区。

2以黑山谷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充分利用黑山谷周边生态气候等资源,围绕康养度假游客需求,完善度假区服务配套设施,推进黑山八角等地区康养地产项目发展建设。

3依托万盛石林景区,打造椅子台旅游度假区,升级白花旅游度假区、新建椅子台康养度假基地,发展康养住房产业。

4.以九锅箐森林公园为核心吸引物,加快打造集九锅箐心林海康养示范基地。

5.“十四五”期间新增康养住房50万平方米,建设康养住宅示范项目5个,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品质示范样板。

四、补齐租购并举短板

积极培育租赁住房,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产业人口、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积极培育市场供应主体。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推进住房租赁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国有住房租赁企业建设,支持房地产企业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型,引导社会机构参与住房租赁市场,拓展租赁业务,积极培育多元化住房租赁供应主体,规范个人出租住房行为。

优化租赁住房供应渠道,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各种闲置存量房屋为租赁住房,多渠道扩大租赁房源。加大政策性租赁住房投入,结合万盛产业人口分布及住房需求,切实解决产业人口住房问题,加大政策性租赁住房投入规模。“十四五”期间,万盛新增租赁住房2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安居住房4万平方米,住房租赁市场房源16万平方米。新增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分布在平山组团南桐片区、建设片区、鱼田堡片区等中心城区工业片区。住房租赁市场房源除重点分布在中心城区工业片区外,还布局在关坝镇煤电化园区、丛林工业园等多个工业组团。

完善住房租赁服务,加强住房租赁管理。积极搭建租赁信息政府服务平台,为租赁市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机构,制定住房租赁管理工作计划。

专栏5:租赁住房发展工程

十四五”期间,万盛新增租赁住房2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安居住房4万平方米,住房租赁市场房源16万平方米。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以及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异地调动的机关干部,解决其过渡性居住问题,实行政府指导价。住房租赁市场房源是指政府、企业等多元化主体,以市场化手段,通过新建、改建、存量挖掘等多渠道供给的租赁住房。

1.加大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应,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增政策性租赁住房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平山组团南桐片区、建设片区、鱼田堡片区。

2.积极开展租赁住房试点。“十四五”期间,力争启动6个租赁住房试点项目。

3.积极筹集住房租赁市场房源,规划“十四五期间,筹集住房租赁市场房源16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万盛各工业组团周边。

4.盘活存量房发展租赁住房。对于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闲置的房屋,鼓励引入或委托专业住房租赁企业改造为租赁住房,支持个人长期闲置住房委托住房租赁机构出租。

5.依法依规实施“商改住”。对于闲置商业办公类等非住宅,经充分论证,可按照有关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只租不售)。改建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和容积率不变,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当地居民标准执行。

6.落实相关租赁政策。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开展住房租赁业务,鼓励开发企业持有一定比例商品住房,用于社会租赁。

五、持续提升住房品质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绿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小区,补齐万盛高品质住宅小区偏少的短板。提高住房设计和建造水平,持续优化居住小区设计标准,重点对住房容积率、建设密度、建筑高度、建筑立面、配套设施、建筑品质、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保障刚需住房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提高改善型住房供应比例,持续提升住房品质。

十四五”期间,在万盛中心城区西区加大高品质小区建设,商品房供应主要以改善型住房为主,中心城区中部为万盛老城区,新建商品房供应以刚需型、改善型并重为主,平山——南桐片区综合考虑产业工人、新市民购房需求,新建商品房供应以刚需住房为主。

六、积极推进城市更新

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聚焦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及居住环境。推进东林片区、南桐片区、万盛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万东片区城中村改造等棚户区改造工作,扎实做好棚户区居民补偿安置工作,同步完善棚改配套基础设施。至2025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19户以上。

坚持“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通过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美化环境、引进物业管理等举措,有计划、持续滚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塔山路—万东北路、万东南路—黑山谷大道道路沿线为重点,推进老旧小区“硬设施+ 软环境”一体化改造提升,落实重庆市制定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技术标准》的建设要求,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等方面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着力打造“完整社区”,实现老旧小区的 “功能美、和谐美、特色美”。“十四五”期间,力争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启动万盛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工作,完善配套设施,整合集聚创新要素,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落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高品质建设城市景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助推城市旅游发展。

  • 专栏6:城市更新行动

    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导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地下地上管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1.持续攻坚推进棚户区改造,及时有效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确保房屋使用安全。至2025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19户以上。

    2.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高居住安全、完善使用功能。“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 七、提高城市服务能力

    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万盛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道路整治,完善城市交通网络,重点解决南桐老旧小区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数量,充分利用居住小区和社区内部资源,优化停车泊位划定,利用增设分时段临时停车位、停车场等措施切实解决万盛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实施排水防涝改造、雨水污水混错接改造、海绵设施改造,保障水、电、路、气、信等设施运行安全,确保供给稳定。深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践行“无废城市”管理理念,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建立垃圾分类鼓励制度,建设“无废城市”。加大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筑绿色化水平。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万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文博、美术、演艺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

    实施健康万盛行动,积极推进城市体育公园、城市绿道建设,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综合体营运管理,全力打造体育产业,将体育产业打造为转型支柱产业,以体育活动营销带动康养地产营销,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

    坚持以社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结合智慧小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构建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为统领,涵盖基层群众自治、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方面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物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至2025年,体育、医疗、教育等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八、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综合管理服务机制,实施分类物业管理,引进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组建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实施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等三类模式,补齐社区管理短板。促进万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平台,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规范从业规则,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服务需求。引导专业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前期介入、全过程服务等方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十四五”期间,万盛城区新建商品住房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第六章 村镇建设发展重点任务

    一、因镇施策,培育特色小城镇

    一是特色产业型小城镇。重点培育关坝镇、青年镇,打造能源加工产业兼顾农业的特色小城镇。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镇,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引导特色风貌建设,工业园区风貌与场镇风貌协调统一。完善设施配套,打造产镇融合的美丽小镇,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生态旅游型小城镇。依托“黑山谷”“万盛石林”等核心资源,持续升级黑山镇、石林镇,将两镇打造成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城镇。强调增配康养旅游服务设施,提升现有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品质。深挖本土文化内涵,提升场镇风貌,统筹规范特色小镇的标识系统、建筑风貌、营销环境等。

    三是文化旅游型小城镇。依托“丛林菌谷”“海孔洞”等核心资源,培育丛林镇为文化旅游型小城镇,发展农耕文化旅游、工业遗址文化旅游。持续升级丛林菌谷景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与环境风貌。注重海孔洞历史建筑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着力“三线”工业厂矿建筑、设施设备的修缮保护和环境风貌提升,进行整体规划、科学保护,实施本体修缮、风貌整治等工程。

    四是都市农业型小城镇。依托金桥镇农业大镇基础,以江南机场、万正高速建设为契机,培育金桥镇为都市农业型小城镇,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服务农村聚集产业的中心。完善设施配套,提升镇区风貌,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临空经济产业园做准备。完善旅游配套,提升青山湖湿地公园,建设青山湖百里生态观光长廊。

    围绕以上各镇定位,以为农服务原则,加快城乡要素的双向循环,强化新型农村生活生产服务职能,保障农村集市交易、互联网农商平台、农机具租赁、种子交易等服务功能,补足道路、供水、供电、停车等基础设施短板,以小城镇为中心构建“乡村生活圈”,将小城镇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乡村振兴的龙头,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专栏7:特色小城镇建设专项行动

    1.各镇特色产业发展。

    ——万东镇、南桐镇:融入万盛城区一体化发展;

    ——关坝镇、青年镇:能源加工产业兼顾农业的特色小城镇。一是能源加工、制造工业发展,二是以板辽湖、凉风村等乡村旅游资源为主的农旅产业发展。

    ——丛林镇:旅游兼顾农业的特色小城镇,以“丛林菌谷”、“海孔洞”为主要资源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以食用菌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

    ——金桥镇:发展临空经济,现代农业,推动建设农产品智慧冷链系统,推动青山湖湿地公园、金蝶湖文化公园旅游发展。

    ——石林镇、黑山镇:生态旅游兼顾农业的特色小城镇。以生态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黑山人居环境示范片为基础,培育黑山镇为全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小城镇,以黑山谷、万盛石林、奥陶纪为旅游基础,发展康养度假产业。

    2.城乡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围绕各大产业园区与新型社区建设跨城乡配套设施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布局生产、集散功能设施设备保障村镇特色产品快速集散。

    3小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小城镇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档次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消防设施建设,加强镇区与景点、园区、各村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推动乡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保障消防安全。

    4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因地制宜铺开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建立环境卫生、城镇秩序、村容镇貌长效治理机制。建设和改造主干路、支干路路灯,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问题,植树增绿打造小公园、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整治沿街立面,打造街区节点景观。

    5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着力整治小城镇环境秩序,解决乱堆乱放、车辆乱停、占道经营、乱涂乱画乱贴、私搭乱建等问题,合理规划公共厕所数量和布局,加快推动镇区公共厕所标准化改造和配建补建工作,提升镇区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加快排水管网改造,打造普遍干净整治有序的小城镇人居环境。

    6智慧城镇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智慧小城镇建设,加快村镇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搭建镇区智慧化管理系统与应急管理平台,推动镇区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养护、镇容秩序、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管理等纳入智慧化管理。

    二、由点及面,缔造乡村美好环境

    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力度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的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强化乡村生态保护。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促使乡村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加强场镇、农村施工工地扬尘控制,进一步改善村镇空气环境质量。加强植被修复和环境绿化,保护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加强青山湖湿地、金蝶湖等重要水体保护。推动小流域沿线乡村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强小流域整治与沿线文化旅游景观建设。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二是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针对万东镇、南桐镇、关坝镇等镇的采煤沉陷区,应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生态修复等中央资金、发动企业自筹资金,加大植被恢复资金投入。根据各镇地质环境、山体类型等特点,采用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做到一山一策、一处一景。探索植被恢复工作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克服植被恢复难题和水土流失问题。

    三是建设宜居村庄。深入开展“蓝棚顶”、无人居住废旧房屋、田间地头废弃物、管线“蜘蛛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在已建成示范点的基础上,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十三五”生活垃圾治理成果,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实施乡村亮化工程,结合乡村景观道、行政村出入口及乡村重要生产生活场所,增加公共照明设施,完善农村公共照明。“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5

    四是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行动紧扣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任务结合村庄实际,立足巧设计、微建设”,因地制宜开展院落设计,推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有序构建庭院组团空间,保留乡土风貌。“十四五”期间,争创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共同缔造典型示范1

    五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完善农村厕所卫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及管理管护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保障新建农房应配套室内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推广整体式化粪池、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应用和农村厕所粪污的集中处理。加强农村厕所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六是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乡村闲置建筑、废弃工厂、林下空间等闲置场地,打造建设为文化旅游景点或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推进村镇无障碍环境创建,关注弱势群体,对既有道路和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并确保使用情况良好。

    七是引导农村资源正向流动。挖掘高价值乡村,保护利用村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推进村庄建设现代化。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闲置资产与优势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专栏8:改善人居环境行动

    1.力争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5个。

    2.力争创建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个。

    3.力争创建共同缔造典型示范1

    4建设宜居乡村一是合理配置公厕,持续推进农村厕改,推进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三是整治村落公共空间庭院环境,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行动

    5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补齐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着力改善农村残疾人、老年人居住条件,普遍开展农村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

    三、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住房品质

    一是住房安全保障对全区所有既有和在建房屋建筑排查。全面摸底、分类鉴定、重点整治、分步推进,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安全隐患整治。维护危房改造成果,确保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安全一户。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规定,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危房改造,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十四五期间100动态消除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

    二是采煤沉陷区农房整治。完善采煤沉陷区损农房补偿安置相关的政策及制度,建立农房补偿安置数据库加以管理指导受损农房面积测算、工程测绘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和采煤沉陷区集中安置房屋工程设计、施工、工程建设。

    三是旧房提升改造。以“五沿”区域为重点,重点实施“五整治”(整治庭院、整治墙面、整治屋顶、整治门窗、整治厕所),着力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建筑风貌。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善旧房整治提升台账,采取“拉网式、全覆盖”的方式,全面排查农村旧房,建立整治提升台账,形成年度整治提升计划。结合农业现代化、旅游业等产业项目布局及人口动态增减情况,合理编制万盛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实施路径。

    四是农房建设引导。开展农房风貌设计,深入调研各镇文化特色、建筑形式、地形地貌等,编制万盛农房建设图集,指导万盛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农房。进行农房建造技术革新,推动装配式建筑下乡。“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探索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机制,组织建筑师、规划师等专家以及从农村走出去的懂建设、爱农村的技术人员开展农房设计下乡服务。

    五是建设安全保障。对农村住房建设质量进行把控,加强农房改造、扩建、加层、隔断等建设行为的指导与监管,完善建设规划许可管理,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设计和施工服务,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农民改扩建需求。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随意加大门窗洞口、超高接层、破坏承重结构改造建设等行为,若发现安全隐患,督促农户及时加固处理。

    六是“数字农房”管理平台建立。聚焦“人、地、房”数据的准确性,参与建立集数据管理、建房过程监管、日常动态监管、土地流转、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匠管理、公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农房”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乡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规范农村建房行为。

    专栏9:乡村住房品质提升工程

    1.全面整治排查农房安全隐患,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率达100危房动态清零

    2.农村旧房整治提升。整治提升农村旧房4000户。

    3.宜居农房建设工程。开展农房试点示范建设,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广装配式农房,完善现代化生活设施

    4.农房建设图集编制。结合各镇实际、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功能需求,研究提炼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空间结构,提出农房建设基本标准和技术导则。

    5参与“数字农房”一体化管理平台建立。

    四、特色保护,弘扬传统乡土文化

    一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申请和保护传统村落。开展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将有保护价值的村落申请列为重庆市传统村落,遏制传统村落消亡态势。加强村庄格局和传统建筑保护,整治人居环境,保护历史遗存,盘活优势资源,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积极展开历史建筑挖掘和评级工作,对挖掘出的历史建筑应保尽保。组织相关专家技术团队,编制传统建筑修缮方案,指导历史建筑修缮。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巡查体系,加强历史建筑日常巡查保护。

    三是传承乡土文化。加强对苗湾苗族非遗文化、马头桥村“七匠古艺”文化、金桥吹打等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参与建立万盛重要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库,力争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

    专栏10:乡村文化提升工程

    1.传统村落挖掘申报评定。传统民居挂牌保护,修缮维护。

    2.修复肖家大院白塔寺等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修复率达60%

    3.参与金桥吹打传习所建设。在金桥镇金堰村金蝶湖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内,新建占地1800平方米的金桥吹打培训中心、金桥民间吹打资料陈列室、吹打展演厅、金桥民间吹打乐创作室、金桥唢呐制作工艺展示室、绿化完善吹打广场及配套设施

    4.参与黑山文化IP项目。1在万家山打造红苗文化广场;2结合一村一品,各村修建文化乡情馆;3打造黑山大型演艺场所;4结合黑山镇的农耕文化(果文化、茶文化)、棕编文化、水龙文化、马勺文化、红苗文化等打造黑山镇独有的文化乡情展览中心

    5.参与苗湾苗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苗湾配套设施:饮水工程,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结合苗湾地形,扩大苗寨规模、修建特色院落。

    五、人才保障,实施人才兴村行动

    一是持续建筑工匠培训。培育乡土建筑人才,构建以工匠为核心的建设实施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实操考核等方式,“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00以上。

    二是持续推动“三师下乡”行动。建立“设计下乡”示范点,推动“三师一家”下乡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指导村规划编制,参加乡村重要建设设计项目审查、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等学术类咨询交流活动。

    专栏11:人才兴村工程

    1.建筑工匠培训。培育乡土建筑人才,“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村建筑工匠达200名。

    2.引导“三师一家”下乡人次:200名。

    第七章 建筑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鼓励建筑业企业发展,优化建筑产业结构

    一是培育壮大万盛注册地建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资质高的建筑企业;创新政策措施,帮助本土企业拓展业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拓展区外市场。

    二是促进建筑企业资质升级。鼓励高等级资质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聚集力的总承包企业。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晋升提级。扶持中小型总承包企业并购重组,抱团增项升级,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总承包骨干企业。

    三是强化专业承包企业发展。强化专业承包企业专业技术,突出主营业务。通过给予中小型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融资、信息、政府采购优惠、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型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

    二、改变产业组织模式,推进建筑产业化进程

    一是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全面摸清建筑建材产业发展现状,掌握产业链主企业、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支持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加快项目引进,形成产业链集聚,实现骨干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联动发展。围绕玻璃、镁铝合金等建材产业,发展产业链条。大力支持福耀玻璃、耀皮工程玻璃、重庆高科等企业扩大投资,加大对建筑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及用地供应,推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三是推动铝合金装配式建筑发展。配合重庆市相关部门推进铝合金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制定。持续稳妥推进万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对铝合金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产业链配套,降低建造成本。抓紧建立与铝合金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构配件部品生产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检测、施工、竣工验收等技术支撑体系。着眼万盛农村地区铝合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地制宜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任务,研究装配式建筑的适宜性及组织具体实施。引入在重庆市及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设计团队参与万盛铝合金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大力培养装配式作业为主的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壮大装饰装修行业发展。加大对装饰装修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本地装饰装修企业的设计水平与业务能力,建立装饰装修行业的业务规范,定期开展相关人才培训。推广全装修成品住宅,倡导知名开发企业的优质楼盘全装修工程示范,鼓励本地装饰装修企业与地产企业合作发展。推进住房设计、施工和装修一体化,实现房屋交付时套内所有功能空间装修全部完成,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充分发挥房地产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专栏12: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重点任务

    1.打造具备工程管理、施工、生产一体化能力的龙头企业1家,培育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全覆盖的骨干企业1-2家。

    2.做好万盛农村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宣传引导。推广适合农村装配式铝合金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和部品体系。

    3.大力培养装配式作业为主的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装饰装修企业数量达60家。

    三、推进建筑业智慧转型,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推行建造手段信息化。进一步完善万盛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政策和技术体系。组织开展BIM施工应用培训,帮助企业尽快掌握BIM技术。加大强制应用BIM技术的力度,加快推动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

    二是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升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水平,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建筑业深度融合,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分类分级推进万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由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变。实现建筑工地“人、机、料、法、环”五大环节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提升企业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效能。

    三是推动智慧小区发展。加快推进新建智慧小区的建设,鼓励老旧小区进行智慧建设改造升级。相关部门要集中精力,坚持统筹协调,合力推动智慧小区建设工作;要构建和完善信息安全和保障体系,规范信息利用行为,防止信息泄露,保护好居民群众隐私。同时,要利用平台收集有关数据,不断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持续推进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开展示范工程的创建培育,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热点问题,开展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制度化建设。强化对专项治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引导建筑企业将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艺总结为工法,积极开展相关规范标准、技术措施的宣讲、培训。

    二是继续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强化工程责任到人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五方项目负责人的质量责任,特别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继续加强对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的资格管理,严格核查申请人提交证明材料,逐步消除挂靠现象。完善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查处通报制度,强化对相关负责人的质量责任追究和处罚。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并纳入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三是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形成先自评再考评的模式。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信用评级、诚信评价、安全生产许可、投融资风险评估、保险费率浮动等重要参考依据。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带动万盛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提升。

    四是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推动建筑企业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持续开展“两防”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关注对高处坠落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整治。保证执法跟进,确保专项治理的整治成效。严格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建设单位加强保障资金供应、合理计划工期,施工单位严格管理保证质量和安全,监理单位加强监理力度。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管,激发企业主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动力。

    五、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监管,开展信息化建设

    一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为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诚信建设,轻“一刀切”管理,节制过重过滥的各类保证金,对保证金的返还作出明确规定。

    重优质优价,轻低价中标。依法严格限定“经评审的最低价投标价法”的适用范围,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加强监督执法,落实责任追究。

    重工程总承包,轻随意肢解工程。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倡导赋予工程总承包单位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的权力。

    重个人职业资格,轻建筑企业资质。鼓励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提高青年员工整体素质。

    二是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万盛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和全区建筑业信息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服务效率。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按照守信奖励、失信惩罚的原则,将信用评价成果与招投标、资质审批、评优评奖、工程担保等挂钩。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统筹市场准入、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等各方行政执法力量,形成合力执法,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实现区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系统梳理各类行政业务,构建建设数据中心,促进业务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和信用库,打造信息交换平台。

    四是促进建设行业企业向信息化转型。用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建成一批企业示范点,做大做强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本地企业与有成功经验的优秀企业合作,引导企业将较先进、成熟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来,用最少的投入促进建筑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

    第八章 绿色建筑发展重点任务

    一、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品质

    一是积极开展建筑的绿色品质提升工作。执行各类建筑涉及健康性能内容的技术标准和文件要求,提高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新建绿色建筑100%符合海绵城市中对建筑控制的相关标准。开展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室外微气候设计优化研究,推动建筑隔热、通风、除湿、采光、隔声等绿色健康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探索立体绿化技术。充分汲取健康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理念,开展高品质住宅形态研究,提升生态小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绿色宜居空间环境营造,提升居民对绿色建筑的感知体验。

    二是鼓励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建筑集中连片示范建设,规模化发展二星级及以上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取得《企业投资备案证》的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满足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专栏13:万盛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工作重点任务

    1.新建绿色建筑100%符合海绵城市中对建筑控制的相关标准

    2.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取得《企业投资备案证》的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满足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3总建筑面积1000㎡以上新建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20)全部内容,总建筑面积1000㎡(含)以下新建公共建筑和其他区域范围执行除“绿色设计”外的全部内容。

    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四节一环保”,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进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增强绿色科技发展能力。以绿色建筑为终端产品,在绿色建筑打造过程中涉及的规划编制、勘察设计、建材生产、工程施工、工程安装、物业管理等流程中落实绿色建筑标准。

    二是推行建造活动绿色化。加强绿色策划和设计统筹,明确绿色建造的实施路径,推进绿色施工,通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噪声、水污染和建筑垃圾控制,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落实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做好在建工地扬尘防控。切实做好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站的审批工作,严格在布点规划控制指标内审批建站。推行建造方式工业化,整合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引导实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组织试点实施一批装配式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项目。

    三、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指标、技术体系,执行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标准,引领绿色建筑由单体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放大到区域的绿色、生态、宜居、低碳、集约发展,提升绿色建筑综合发展水平。在城市开发、城市更新中开展现状评估和生态本底诊断,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执行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指标等要求,落实到建设、管理全过程。

    四、强化建筑改造与功能提升

    以商场、医院、学校、酒店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推

    动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型的节能改造向综合型的绿色化改造转变。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室内舒适度。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探索节能改造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宜居综合改造模式,探索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路线,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统筹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五、加大绿色建材应用力度

    加快推动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制度,引导绿色建材评价向绿色建材认证转变。结合万盛现有建筑建材产业,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绿色建材信息采集、共享、可追溯等功能。强化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严格落实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制度,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及应用情况作为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重点核查内容,促进绿色建材规模化、规范化应用。至2025年末,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用二星级以上绿色建材的比例不低于60%

    专栏14:万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带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引导本地建材企业按绿色建材要求转型升级。

    2.执行重庆市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制度,培育绿色建材生产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3.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用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材的比例不低于60%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住房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全面领导,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化责任,有序推进规划任务落实。将本规划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纳入有关部门的责任考核,定期组织开展规划的跟踪评估工作,严格监控规划落实情况,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启动问责机制。

    二、保障衔接统筹

    加强信息共享,积极做好土地、资金、金融等资源保障,强化土地供应、产业布局、人口、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计划的联动协同,强化本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计划的编制衔接工作,将本规划的相关指标与内容纳入其中,强化土地安排、空间布局、住房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等指标及时落实与同步调整,合力推进全区住房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全面融合。

    三、落实资源保障

    万盛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应依据本规划,会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加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区财政部门要统筹好各类有关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对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提供资金支撑。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落实税费、信贷等相关差别化政策,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大力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和居住类物业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宣传引导

    加大本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与市场预期。规划实施中,广泛征求并听取专家意见,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规划有效实施。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