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 索引号 ]11500110588903728C/2023-00062 [ 发文字号 ]万盛经开发〔2023〕3号 [ 发布机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含供销);对外经贸合作 [ 成文日期 ]2023-02-01 [ 发布日期 ]2023-02-14 [ 体裁分类 ]公文 [ 有效性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3-02-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2-14

万盛经开发〔20233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现将《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202321

(此件公开发布)


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万盛经开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兴区之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不动摇,持之以恒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提振信心、稳进增效的主要抓手,是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转型发展、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展现万盛新担当新作为,特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全市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党工委“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坚定“工业强区”不动摇,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实施“12346专项行动,聚焦精准招商、有效投资、重点产业、特色园区、优质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1+3现代制造业体系,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高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总体目标

围绕《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积极谋划“一个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行动”、持续开展“两个主题年活动”、提速建设“三大园区平台”、倾力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六大重点工程”等“12346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确保突破500亿元、力争达到600亿元,累计新增工业投资突破3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谋划“一个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行动”。聚焦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致力改革求变,紧扣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援藏计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建设等战略部署,找准方位、瞄准定位、改革求变,研究制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能源资源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建设契机,建设“冷热电”三联供综合能源站,深入挖掘疆电入渝、藏电入渝和川渝能源一体化保障潜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降低企业受电成本;探索采用大用户天然气直供等方式降低天然气成本。着力提升物流运输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对接落实开行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谋划依托万盛(青年)服务区建设零担、散件货物不下高速装卸中转中心,优化产业、资源等配置和信息共享,解决货车来空、返空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二)持续开展“两个主题年活动”。聚焦全市“2+6+X和万盛“1+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保链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育群,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主题年活动”和“项目建设主题年活动”,实现产业链精准招商,产业项目高效建设,切实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加速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

1.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主题年活动”。2023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主题年活动”,建立“指挥部”、绘制“作战图”、搭建“情报网”、打出“组合拳”,每年抽调10名以上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工业招商团队,历练发扬“重视、高效、专业、执着、真诚”的招商精神,围绕全市“2+6+X和万盛“1+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瞄准三类“500强”(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大力“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化招商等精准招商方式,力争每年签约投资金额3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2.开展“项目建设主题年活动”。2023年起,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主题年活动”,全力抓项目扩投资,把产业项目作为抓投资的重中之重。强化项目统筹,围绕制造业项目落地投资需要优先配置土地、环境、用能、资金、市场等资源要素,优先开展争上支持、融资融券,优先实施交通、水利、市政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专班推进机制,对市区两级制造业重点项目,按照“一项目一专班”方式组建项目专班,专班牵头抓总、倒排工期、打表推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主动推进、按期完成。力争三年累计投资突破300亿元。

(三)提速建设“三大特色园区”。聚焦全市特色园区支持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增强集聚特色产业的能力。

1.加快建设市级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基地。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电子〔2022181号),以3C数码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核心,向上游延伸补齐正极、负极、铜箔、铝箔、隔膜、电解液、导电剂、铝塑膜、分散剂、粘接剂等产业链短板,向下游延伸补齐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充换电装备、储能电站建设及装备产业链短板,组建储能产业研究院、打造综合能源服务龙头企业,推动与川、黔、藏产业合作,着力培育多家百亿级企业、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基地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达1500亩,开工(含已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150亿元,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基地产值突破300亿元。

2.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围绕动力电池系统、汽车轻量化和车端网联三个发展方向,优化核心配套供应链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提速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依托冠宇动力电池、福耀玻璃、惠伦晶体、博奥镁铝、卡斯特铝、胜地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企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独具特色的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园区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达2000亩,开工(含已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100亿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产值突破100亿元。

3.加快建设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渝府办〔20218号),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页岩气综合利用及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布局新能源化工材料,电子化工材料,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项目;改造提升现有化工、燃煤发电等产业项目;创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到2025年,力争园区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达2800亩,开工(含已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120亿元,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产值突破100亿元。

(四)倾力培育“四大主导产业”。聚焦全市“2+6+X现代制造业体系,紧扣万盛“1+3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扩能放量,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1新能源(储能)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电芯、新能源材料、储能电站及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配套、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5条产业链,引进培育微型电池、圆柱电池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差异化引进培育小型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引进布局一批优质锂电池材料研发与制造项目;积极引进电机电控、充换电装备、智能路网装备等配套企业;协同引进储能上下游企业。以冠宇动力电池为龙头,支持企业提升为全国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能力,加快拓展市场,延伸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2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新材料、建筑新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5产业链,依托福耀玻璃、奥镁集团、西卡德高、云海金属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电子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引进液晶显示用化学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OLED用化学品、PCB用化学品等电子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引导铁锚玻璃与福耀玻璃错位发展,加大在汽车活动天窗、军用玻璃等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支持西安高科转型发展,丰富产品种类,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加快推进页岩气联产乙醇、乙二醇、聚乙酸醇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布局下游精细化工项目。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突破150亿元。

3.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石英晶体元器件、电阻元器件、电容元器件、电感元器件、滤波器、天馈线及其他硬件等6条产业链,引进培育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声表滤波器、射频滤波器、天馈线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项目;以惠伦晶体为龙头,抢抓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机遇,拓展车规级、航天航空和军用领域产品,建设全市石英晶体元器件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

4.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中成药、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4产业链,依托多普泰制药、鸿盛医化等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化工园区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中成药、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项目;支持多普泰制药实施技术改造和扩能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支持鸿盛医化加快完成危化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技改,助力企业达产达效;支持心康制药、重庆药研院公司丰富产品、拓展市场。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2025年,力争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

(五)加快实施“六大重点工程”。聚焦全市工业发展重大行动,高效实施园区扩容升级、梯次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提升、高水平技改、绿色安全发展等“六大工程”,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1.园区扩容升级工程。按照“突出主导、特色定位、链式发展、互补链接、联动发展”原则,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20232025年新增工业建设用地5000亩以上。其中:实施内陆无水港建设,落实工业建设用地1000亩;实施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落实工业建设用地2000亩;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土地置换和园区扩展,落实工业建设用地1000亩;加快推动联创煤业片区纳入工业园区管理和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落实工业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切实加大“筑巢引凤”力度,新增工业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园区综合能源站3座,大力发展园区“冷热电”三联供,降低园区企业用能成本。研究与西藏昌都、四川泸州、贵州桐梓等地合作共建“飞地”园区,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2.梯次培育企业工程。持续实施梯次培育企业工程,坚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理念,建立完善产业链协同制造机制,实现互补链接、集群发展。全力培育升规企业,持续完善升规企业培育机制,做实“新建企业抓跟踪、近标企业抓培育、达标企业抓入库”,力争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00家,其中:百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10家、1亿级企业50家。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力争新增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0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重点培育上市企业持续跟进已进入市级上市培育库的11家企业,积极引进有上市规划和符合上市基本条件的企业,强化培训辅导,加快上市步伐力争成功培育本土上市企业12家。

3.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创新项目,每年评选万盛制造业十大创新项目,并在申报项目、安排财政资金时予以倾斜支持。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用好用活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研究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创新联盟、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研究院、国家多能互补储能重点实验室、锂电技术创新中心、车规级石英晶体元器件创新中心、镁铝合金重点实验室、镁合金创新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研究在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设立万盛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引进创新资源创造条件。力争新建成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10家,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4.服务效能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政府解忧应盼的能力,企有所忧、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应,切实转作风刹歪风树新风,树立全社会助企兴企爱企的良好风尚。以“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镇街(园区)、部门、区领导联动问题解决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施清单化管理,及时交办、跟踪督办、限期办结。实施“综合查一次”执法改革,对涉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行政检查事项进行“一件事”集成,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联合执法检查,防止监管缺位,避免重复检查;推行“首违不罚、执法前先指导”,对企业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办好”,切实增强企业和企业家获得感、安全感。

5.高水平技改工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新要素的高水平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实施优化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优化经济效益等“五个优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大力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建设,力争认定市级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10个。创新推进数字化变革与数字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全市数字政府大场景,积极探索市场换产业、资源换产业、应用场景育产业等,引导传统产业“上云用数”,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探索“零增地”技改项目审批改革,拟定并公布“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目录清单,对审批目录清单外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不再审批,实行承诺制。

6.绿色安全发展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发与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加快绿色智能装备的改造升级。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建设危险固废处置、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开展再生水利用试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工程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完善消防、应急等设施,建立安全系统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夯实安全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树立“抓经济必须强主体、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信息局,抽调专人,组建专班,抓好日常工作落实。各部门、各镇街和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狠抓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战线人员力量配置,坚持优秀人才为工业发展服务,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锻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助力企业敢闯敢干。工业战线干部要大兴调研之风,深入一线、深入企业,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干出亮点,放大优势。加强学习,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提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成为抓工业经济的服务能手、实战操手、行家里手。关心关爱企业家,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加强资金保障。健全完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高效推动项目签约落地;修订印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绿色发展、研发创新等方面支持企业提质增效;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措施,从生活补助、研发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措施,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四)抓好督查考核。强化实干实绩实效监督考核,完善工业战线干部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聚焦工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服务等,赛马比拼,动态晾晒工作实效,真正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全区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解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打表推进,狠抓落实,定期通报,确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