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 索引号 ]11500110588903728C/2022-00265 [ 发文字号 ]万盛经开发〔2022〕15号 [ 发布机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教育 [ 成文日期 ]2022-04-28 [ 发布日期 ]2022-05-10 [ 体裁分类 ]公文 [ 有效性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2-05-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5-10

万盛经开发〔202215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

印发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20224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教育进入整体抓质量的历史转折期,是万盛教育优化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为阐明教育发展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为全区教育工作指明行动路线,把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基调、总盘子、总框架定下来。根据《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考虑全区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万盛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围绕全区“转型发展、提档升级”主线,坚持“突出重点、兼顾面上”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基本均衡”全域改革实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均得到长足发展。学前三年普及率、高中普及率、高等教育升学率等发展指标都得到较大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由2015年的11.5年提高到2020年的11.8年的目标得以实现。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坚决做到了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基层,教育系统呈现出良好的政治生态。

全面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着力补齐党建短板,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书记校长“一挑”,并在较规模学校全部实施。切实加强对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的指导,首次在民办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实现各类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建带动群团改革,关心下一代工作跻身全市、全国先进行列。

2、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学校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减少数量,增大容量,提高质量”原则,逐年推进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5年撤并中小学校6所,中小学学校数由2015年的42所压减到2020年的36所。公办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总数由2015年的19所增加到2020年的30所,新增学位2000。学校分布上,公办学校和城区学校数量短板正逐步补齐。

【基本建设成绩斐然】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7.2亿元,新建校舍14.1万平方米,实施校舍场地维修改造11.2万平方米。万盛小学幼儿园、青年小学幼儿园、南桐小学幼儿园、南桐全民健身中心幼儿园、中盛小学幼儿园、永利豪庭幼儿园等一大批公办幼儿园拔地而起,和平小学幼儿园、新华小学幼儿园工程顺利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容纳能力。四十九中学六井坝校区新建工程、中盛小学扩建工程、105中扩建工程、关坝小学扩建工程、进盛实验中学教学楼、体艺楼工程、丛林学校教学楼和食堂工程、职教中心食堂、学生实训大楼工程等中小学重大扩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关坝中学教师周转房、青年小学教师周转房等保障性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农村教师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

【设施设备投入持续加大】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80余个,实现高清视频监控、教师办公笔记本电脑、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多媒体“班班通”、学生直饮水全覆盖。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幼儿园设施设备,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生活设施设备均适度超前配置。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9中标准化考场、职教中心ICT基地等多个设备专项顺利完成。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区学校设施设备和智慧教育硬件条件已全面领先于周边邻近区县。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实施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高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大幅提高教师待遇。通过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为教师亮灯”“寻找最美教师走访慰问、组织优秀教师共享万盛全域旅游成果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套率达到标准。新招聘教师学历层次大幅提升,教师走教、轮岗交流活动持续开展。扎实开展“四级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基地、机构、人员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合格率达100%。严格按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任命学校领导,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学校教师、干部交流制度,且实施较好。截至2020,骨干教师队伍扩大到156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96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3、教育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重庆市一中与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签订新一阶段帮扶协议,重庆市第四十九中继续挂牌“重庆一中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继续招收“重庆一中实验班”。重庆八中与进盛实验中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进盛实验中学在重庆八中的支持下,开设了两个重庆八中班,通过同步课堂直播系统、班主任成长系统、科任教师成长系统等,实现八中班与八中的课堂教学,及教学研究等同步进行。

推动成渝两地区域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整合,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签订了万盛经开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就教育管理协作、教育人才合作、教育科研合作、教育资源共享及学校结对帮扶等方面达成共识。与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开州区开展交流活动学校之间互相结对区域之间互派干部跟岗实习锻炼,互派教师顶岗教学。

4、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学前教育】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幅提高全区3-6岁学龄儿童毛入园率由201588.4提高92.12%,普惠率达到88.8%,分别高出市级目标2.12%8.8%。公办幼儿园优质资源大幅扩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02%超市级达标0.02百分点。实现公办幼儿园镇街100%全覆盖,基本建成广覆盖、促均衡、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一校一品”提档升级,获全国足球、篮球特色学校7所,市级体育、艺术类特色学校8所,全区小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合格率达到100%积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三点半”问题。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保持100各项指标均向优质均衡迈进。加强教育科研,全域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获市级二、三等奖6项。

【普通高中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高考改革和特色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质量连年提升,名校联办成绩斐然,出区就读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群众对我区普通高中的认可度大幅提高。

【中职教育】职业教育四方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序推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教学生就业率、稳定率均保持在95以上。2020中职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89.8%,市内就业率达57%,中职学生双证率达94%1+X证书获取率达85%万盛职教中心成功创建成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南桐技工校划归地方,为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5、教育公平更加彰显。

【学生资助】建立“上级资助—区级补助—社会扶助”一体化资助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88771人次,兑现资助资金10090.65万元,实现贫困学生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资助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辍学。

【控辍保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妥善安排随迁子女入学,实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建立关爱机制:教师与建卡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师生与留守儿童“两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台账,按照一月一活动,一期一家访的要求,从谈心谈话、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安全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励志教育、爱心资助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室27个,心理咨询室27,开展咨询辅导。

【民生工程】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实行低保政策,实行办学经费向农村倾斜。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十三五”的各项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正确指挥,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事非经过不知难,非凡之年取得非凡成就,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万盛教育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均衡。

学前教育阶段公办幼儿园数量仍然偏少,尤其是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仍然不足,学位仍然较为紧张布局也不尽合理部分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比较落后。义务教育阶段,城区公办中小学容纳能力仍然不足、学位紧张,城乡生师比失衡,城区教师课业负担较重,而农村学校占用了大量教师编制,但学生越来越少,部分学校生源减少而不得不停办高中阶段,普职发展不协调。在职教育,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

(二)优质教育总量不足

公办园管理体制受限,人、财、物均不独立,边缘化、弱化的问题突出,内涵发展滞后。集团化办学覆盖面不广,优质小学数量少。缺乏全市较有影响力的初中学校部分小升初优质生源流失。高中造血功能还未完全建立,群众对万盛本土高中教育水平仍缺乏足够信心。中职在校学生人数年年减少,拳头专业仍未成型。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还不规范,办学质量有待提升。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统筹力度还不够之间差异较大。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有些失衡。教育管理体制完全理顺,督导、评价力度不够,体系仍健全。对民办教育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四)服务能力尚需增

学校网点布局与上位规划衔接不够,前瞻性不足,学校规划建设重点与学龄人口流动趋势完全相符。对特殊人群的优待政策不足,影响地区营商环境打造职教弱,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仍有距离。家校育体系未很好建立。“一老一小”存在教育空白,终身教育未能实现全覆盖。民办教育量小质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

三、“十四五”时期万盛教育面临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万盛教育破除发展瓶颈,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我们明确新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大机遇

国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部署,为万盛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带来时代机遇。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规划,为万盛教育实现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带来战略机遇。万盛立足区域实际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找准功能定位,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合作的教育开放体系。

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綦江万盛等支点城市加快发展”,加快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建好重庆“南大门安排部署我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教育提前谋划、提前布局。重点围绕永城南桐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和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建设区域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我区“一城三区一极”(即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为教育赋予新使命。万盛教育人要时不我待,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埋头苦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发展强区。

(二)艰巨挑战

万盛教育发展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淘汰煤炭等落后产能,大量煤矿工人下岗。我区因煤设区,煤炭工业历史源远流长,煤矿关停影响巨大,财政收入和学生生源都有可能大量减少。前些年,我区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学生及家长对我区教育信心不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导致大量学生到重庆主城或外区县求学。綦万“三化”相向发展,两地交往更加密切,学生流动愈加频繁。教师编制收紧,超编消化,新鲜血液补充,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更好协调。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引进困难、考核激励机制较差。政府过“紧日子”,可能造成教育投资收紧,这些都可能制约我区教育更好发展。

(三)总体判断。

总的来说,万盛教育已经走过以大投入、大基建为主的高扩张性发展时期,进入到以资源整合为主、有重点的建设为的新发展时代。“十四五”时期,我区教育必须有重点的投放资源要素,城市未来发展提前布局必须围绕“整合”做文章,推动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区内区外教育资源,公办与民办教育资源,城乡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与落后教育资源全方位整合,从而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发展。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市、全区两会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整合”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我区“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大力提升教育质量,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受教育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推进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者终身发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全各项事业的重要先手棋,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綦万一体化教育协调发展、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

(三)总体目标

1、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2035 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先进水平,基本建成教育强区,推动万盛成为学习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区和人才强区,为万盛建成现代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学习者得到全面、充分、个性的发展;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教育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2、“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教育方针构建管理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更加优秀、优质教育更加普及教育服务更加多元,教育体系更加健全的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实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1.8年提高到12年。

五、主要任务

(一)不断强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阵地。认真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实施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入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筑牢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强国国民精神,引导师生深刻理解“国”的意义,学会“爱”的方式,进一步坚定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选择。

(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让教育回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人口素质的本质。

【德育】要深化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思政课程融合,将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在教育教学全学科、全过程。要注重提升德育实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读书、征文、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促进德育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坚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等先进典型选树,作为创新德育实践、提升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热爱家乡、文明旅游、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等内容,编写适合本区域的德育校本教材。注重学校特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孝善美德教育深度融合,多维度打造校园文化,多形式建设班级文化,全面营造立德树人良好氛围。要推进特色教育,强化品牌意识,在各校“一校一品”的基础上,推进“一校多品”德育文化打造。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建设更多本地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智育】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把握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改革评价方式方法,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的评价导向,坚决根除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顽瘴痼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规范教材使用。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其他年级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包括优化课程教材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持续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生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强化教研引领,坚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新教师培训,学前教师跟岗实践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成渝两地干部交流培训,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和政绩观,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推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招生录取行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将传统文化植根学生心灵

【体育】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鼓励创新形式,全面落实“两课两操”,抓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等工作,切实解决“小胖墩”“小眼镜”现象。继续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鼓励学校与时俱进开设新兴体育课程,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锻炼,教会学生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更要教会学生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要研究现行制度下学校校医配备问题,将所在镇街卫生机构优良的医疗资源引入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要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严防死守,严格各项防疫举措,把好校园入口,根据疫情发生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时、灵活调整防控策略,确保不出现聚集性疫情,严防疾病传播扩散。

【美育】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课程鼓励学校开设校园戏曲、传统吹打、书法绘画作品欣赏等传统艺术课程鼓励学校之间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团体,促进区内美育课程体系均衡建设。探索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鼓励学生勤练、常展,久久为功提高学生美休养

【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广泛开展校、班、团、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创造性劳动教育,通过划分学前、义务、高中三个层次的劳动实践课程和创新劳动课程,提高各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

(三)全力办好学校教育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大力压缩非校内教学时间,减少校外培训时间,更多的学时间回归学校

按照“幼教补短、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职教出彩”的发展思路,以“专业化”为目标,以“整合”为抓手,以城区、优质教育扩展为重点,明确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发展任务,推动万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积极迎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确保验收达标公办幼儿园要重点解决管理体制不顺、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办园特色不明显等五方面的短板。要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幼儿园从中小学中独立出实施集团化办园,全面统筹幼儿园资源,推进专业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示范园、优质园的“帮、扶、引、带”作用,促进公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民办幼儿园要重点做好办园条件、教师待遇、保教质量、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的提高,也通过市场竞争,逐步让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退出。2025年,实现学前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2以上,普惠率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0以上。

【小学】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全域推进集团化办学,努力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紧密型”或“指导集团办学模式,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研合作、师资建设、文化建设、质量监控、特色打造、硬件建设等互鉴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城区、南桐镇等重点地区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转移人口和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需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人口变化趋势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确需保留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

【初中】优化初中学校网点布局和办学规模,将104中学搬迁到原进盛中学办学,适时将规模特别小或生源匮乏的九年一贯制的初中部撤并到生源较为稳定的学校集中办学,合理规划初中学校数量,全区较大城区其余乡非必要不再设置中学校加快优质初中学校建设,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实际,合理确定规模数量。要加快集团化办学,积极实施“指导集团办学管理模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普通高中】持续深化重庆一中帮扶49中工作,继续发挥高中名校效应,借力优质资源,在干部交流、教师互动、优生代培、新高考改革指导、教研共享、资源共享、智慧教育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名校品牌效应,促进我区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持续推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加强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课程创新基地、校本教研基地、精品选修课程、优秀学生社团的创建,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加强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研究,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选科走班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同时,要做好新高考形式下,学生志愿填报研究和指导,奋力开创我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职业高中(技校】要结合永城南桐新城职业教育组团规划主动对接綦江,推动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要支持区技工校与职教中心改造升格、联动发展,主动增强职教服务支撑转型发展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双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骨干特色专业、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共同建设新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同时,两所学校有侧重技工校重点做好对外培训,要结合万盛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开展更多高水平技能培训活动,着力打造优质专业品牌,地区转型升级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职教中心则重点做好学历教育,要抓住普职调整的有利契机结合地区实际,逐年提高中职在校生人数,要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定位深化职普融通。深入探索中高职联合办学,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水平

【大学】积极争取引进1-2所高校,填补万盛高校空白,打造万盛人才摇篮,为转型发展储备专业人才,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努力推进家校共育

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学校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之一,积极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课题研究。

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在家校共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要推广使用“钉钉”等线上沟通工具,也要继续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传统沟通方式,主动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要重点加大对学校教育惩戒、学校教育边界、家庭教育责任等问题的宣传力度,扭转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出了所有事就都是学校问题的错误观念,指导和帮助家长科学养育孩子。要尊重并重视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不断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尤其要重视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家校沟通互信,向家长借力,向家长借智,有序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发展。

要重点以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为切入点做好家校共育。一是作业管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鼓励布置分层次、弹性、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学情、答疑辅导。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并制定通讯工具使用规则,禁止通过家校联系工具向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二是睡眠管理。严格按规定的中小学生作习时间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作息时间,严禁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宿管人员和值班领导教师要加强学生睡眠巡逻管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休息情况,引导家长(或监护人)尽量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居家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三是手机管理。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做到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建起“养机场”,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并引导家长管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要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土,还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四是读物管理。学校要确保图书藏量达到国家标准,读物配备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要加强党史、革命史、思想政治理论及其他学科理论读物的阅读引导,常态化保持班级、楼道、图书室的书架干净整洁,书架内的图书摆放整齐规范有序。参照《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推荐家长为学生购买内容健康、励志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图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要注意推荐方式,选择权交由家长,学校不得具体指定。五是体质管理。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劳动的意识和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全民劳动、全民健身

推进全社会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挂牌更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体育馆更多项目在学校,协调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馆更多时段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在学校运动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让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全民共享。丰富校外教育内容与形式,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正面宣传与舆论导向,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教育观,着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大力推动全民终身教育

重点加快教育一老一小两个方向延伸,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0-3托幼机构】教育部门要配合卫健部门推动婴幼儿托幼服务。探索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在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幼班,招收 3 岁以下的婴幼儿,提供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开展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

【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严格规范课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教学模式。坚决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等行为。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备案,要做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各部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利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的具体问题。

【老年大学】由老干局牵头,教育部门配合,落实办学场地,统筹各种资金,争取创建区的老年大学。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吸收更多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为应对我人口老龄化,交上教育答卷

【成人大学教育】加大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大学教育方式的宣传力度,增加开考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成人学历层次,提升地区人口素质。

【社区教育】搭建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依托区内职业学校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学校,形成“职业学校—社区”互相渗透、互相通融、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打造区域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广泛吸纳各行各业有特长有技术的优秀人士担任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继续教育引导区内职业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国企转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培训,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积极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重点推进国企转岗职工新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国企转岗职工尽快获得新的工作机会。

【智慧远程教育】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创新。有序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动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推广应用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逐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智能教育新模式。

(六)坚决保障特殊人群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要利用教师政治学习、学生集体朝会、班团队会课等时间,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青年、关坝、黑山、石林等镇学校,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整理和编排民族特色节目增强民族文化实物性、可视要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一并打造

【残疾儿童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教育,实施差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就读残疾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更多残疾学生能够在区内随班上学。继续加强送教上门工作,促进医教结合,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制定送教内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病情,培养乐观向上精神品质。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12年免费教育政策努力减轻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少年家庭负担。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监测和督导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每个残疾人都能接受公平教育,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家庭困难学生要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资助目标。进一步丰富资助来源渠道,实现多元支撑,积极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家等建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资助活动,打通社会资助与政府资助的双向资金来源渠道。

【留守儿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心关爱与服务工作

【流动人口随迁子增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数量,建立以实际居住地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优抚对象及其子女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减少手续资料,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配合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工作,预留一定学位,解决特殊人才后顾之忧。

【“问题”青少年】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配合司法、民政的部门,加强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违法档案保护制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六、保障措施

(一)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高标准落实党的领导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贯彻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开展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要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作用。要以党建带团建、队建,统筹推进党建、团建、队建工作一体谋划、活动一体开展、能力一体提升。要将团队工作作为学校党组织每月固定工作议题。要不断丰富团队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青少年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育人功能。

(二)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轻学校负担。教育局机关要整合科室职能职责,精简工作人员,规范借调程序和借调时间,机关直属非学校事业单位编制只。实施机关干部“坐下能学、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提升机关文化,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以上率下促万盛教育高质量发展。整合教育督导和教师进修校的部分职能,强化教师进修校教育质量监测的职能,严把进人关引导年富力强的教研员回归教育教学一线,注重发挥老校长、老书记的经验优势,提高进修校教学研究指导水平,提高进修校评价指导的权威性。机关与学校之间实行干部短期轮训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局面。加快落实推动集团化办学,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压缩中小学数量。大力压缩会议、文件,全面清理各种“进校园”等非教育主业活动,将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绩效考核办法,适当提高待遇,将更多自主管理权下放给学校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选优配强班子,优化队伍结构。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规范和优化学校决策流程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改革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保障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合法的权益。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等禁止性规定,划定民办教育“红线”。加大民办教育办学许可、日常监管、年检执法力度,规范民办学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建立健全教育行政、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区镇街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按照“优质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民办培训教育”的思路,推动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内涵发展。

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幼儿园招生公示、咨询和社会监督制度,规范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保障入园公平。加强“幼小”衔接教育,完善“小升初”“初升高”衔接教育,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免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按中央和市级统一要求,逐步缩小普职比。普通高中应优先满足初中学籍在区内的学生就读,实行基于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招生录取模式。加强研究,吃透政策,高标准、高质量落实“新高考”制度改革。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贯通中、高职学习路径。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措施》,依法督导,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督促镇街及区级各个部门履行教育职能,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和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创建工作;加强督导责任区建设,按照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要求选聘督学,配齐建强督学队伍。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整合教育评估监测与教师进修校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分类评价标准,建立更加聚焦教育主业的质量评估体系,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区管委会、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行为。推进学校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中小幼学校评价。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一线学生工作。推进学生评价改革,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德智体美劳评价体系。推进社会选人用人评价改革,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推动全区各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平等就业要求。

(三)努力提高教职员工能力水平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要着力抓好教师思政工作,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持续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把师德评价、职业道德考核与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相统一。坚持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进一步厚植师德涵养,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开展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日常教育督导,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分类做好教师队伍管理抓住校长、书记关键少数,稳妥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切实发挥党组织书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增强校长履职能力,推进校长责、权、利相平衡。推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鼓励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形成办学风格。实施校级干部交流制度。

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等教学辅助人员的选任,根据学校实际、个人能力和发展需要,按照保持各类型学校基本平衡,办学规模差异对待的原则,科学核定每个学校的中层干部职数,规范设置学校内设机构与中层干部职数,严格审批管理,坚决做到先审后任。加强中层干部及会计特殊技能型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妥善解决其最关心的职称评定、工时折算等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办事热情,提升执行能力。要优化年龄结构,既注重“年轻化”,又体现队伍“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年龄段中层干部教学辅助人员的最佳效能。

注重培养后备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选上来。建立推优入党、交流谈心制度,实施上挂锻炼,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外出跟岗实践等方式,全方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

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大力引进高水平名师,加大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建立名师“1+N”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名师工作室走深、走实,搭建“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4个培训平台,构建“职初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5个分层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校调整,推进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校籍化”管理模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率。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市培项目,增加交流频次,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加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全区教师要以教师劳动和技能大赛为抓手,分级分类开展教师全员岗位练兵,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大力引进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年轻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重点招录薄弱学科教师,逐步优化教师专业结构。重视新教师性别平衡问题。尽力解决新教师生活难题,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外聘、临聘教师管理。严把入口关、监督关、考核关,全力保障外聘、临聘教师工资待遇。

(四)千方百计做好财务经费保障

【统筹各种资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财政性教育投入带来的影响,要有紧迫感,在稳定区级财力投入的前提下,提前谋划,精心包装,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加强统筹,将各类教育经费统合起来,形成合力。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千方百计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巩固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GDP比例不低于4%的成果。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推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重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转移,从硬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转移。加强学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养,推动完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审计整改和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加大教育财务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管。

(五)突出重点搞好教育新基建

【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精力搞好城区两镇街(万东镇、南桐镇、东林街道、万盛街道幼儿园中小学建设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重点做好城区中心区、西区和南桐场镇地区的学校建设,提高城区幼儿园中小学容纳能力为城市发展预留一定的学位空间。根据校舍场地情况,做好校舍场地维修工作,确保校舍场地安全。

【设施设备配备】按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标准,配齐配足教育教学所需设备设施。加快推进万盛智慧教育建设,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实现提速增,推进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普及应用升级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更新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及教师办公电脑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设施设备采购项目。更新完善各中小学实验室、功能室设备,实现各中学实验室满足实验评价考核要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助推万盛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实现“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常态化,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丰富智慧课程内容,开设编程教育、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适合智慧教学应用场景的数字教育资源。优化智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健全智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十四五”期间教育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和平小学幼儿园、新华小学幼儿园、小坡脚幼儿园西区幼儿园,组建幼教集团等项目。

小学教育。南桐小学迁建、砚石台小学迁建、组建3个办学集团等项目。

中学教育。有序撤并小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成104中迁建,两所高中整合等项目。

职业教育及其他。2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个职业教育“双基地”、3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骨干特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示范性职教集团等项目。

设施设备及信息化。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智慧教育等项目。

(六)坚决筑牢安全防线

【树立大安全理念】教育安全涉及危化品、消防、高温汛期、食品、校舍场地、校园周边环境、反恐交通、防溺水、防盗传染病、心理健康、思想渗透等众多方面,要素多、链条长、耗费老师的精力也最多。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大力整合安全专项,树立“大安全”理念,强调综合管理、综合治理。要建立管委会统筹,部门联动的综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监管机制和教育系统全员安全责任制。综合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家长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集中开展安全防范演练,增强防突处变能力。

【做好科学防范】要重点加强对校园保安、食堂工作人员、学校安全管理等人员的专题培训,打造一支校园安全保卫的中坚力量。着力推进校园安防4100%建设,提升物防、技防水平。完善和落实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

【全面深化依法治教】把法治作为维护教育安全的根本依托。坚持聘请法治副校长,开设法治教育课,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师生法意识。发生安全事故,要引导当事人通过正规途径依理、依法的解决,坚决打击“校闹”,坚决捍卫学校和教师的正当权利

(七)坚决守住纪律红线

【强化监督约束】积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动权力阳光运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加强政治监督,突出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用力纠治“四风”,落实基层减负清单,重点整治形式主义之风侵蚀校园、教育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聚焦“持续改善政治生态推动万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以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提前预警,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常抓常管、长抓长管。完善与纪检监察组的沟通机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突出政治监督要求,强化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不断提高增强监督效果

【增强纪律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运用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开展纪律教育,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深入开展“以案四说”“以案改”警示教育,以过硬的作风为党凝心聚力、汇集力量提供坚实根基。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敢担善为的干事氛围。

(八)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我们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强化宗旨意识,更加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想信念。

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整顿基层组织,巩固人民群众对我区教育工作的信任,要从起身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出门相送等小事做起,坚决反对“四风”,与群众打成一片。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多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要高度重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唱响主旋律,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重大改革事项、重点工作、热点事件等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关注网上舆情,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教育发展。

要通过各种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要更加支持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要更加重视教代会、职代会团结广大教师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要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发展,要更加支持督导办关工委的工作。

要更加注重贴近民心,凝聚人心,注重民主协商听取民意,要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尤其是群众中的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要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和社工、志愿者等热心人士的作用,支持他们关心、支持、参与教育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将全社会的点滴之力汇聚成推动教育发展的磅礴之力,共同推进教育之舟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