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及解读库>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0588903728C/2023-00234 [ 发文字号 ]万盛经开发〔2023〕18号 [ 发布机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其他 [ 成文日期 ]2023-11-28 [ 发布日期 ]2023-12-13 [ 体裁分类 ]其他 [ 有效性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12-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12-13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现将《万盛经开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2023年11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万盛经开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

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3〕15号)文件精神,结合万盛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落实食品安全、种养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平台建设、园区建设、“头羊计划”等专项行动,构建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立足本地”与“两头在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改革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集聚发展与融合发展相结合,引导加工产能集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与厚植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构建完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生产要素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消费市场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产业生态联盟

(三)主要目标。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跨上新的台阶,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完善一批产业链条。到2027年,力争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

二、主攻方向

(一)食用菌。夯实食用菌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培育市场主体和种植大户,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初加工水平,购置食用菌烘干设备,提升菌菇的初加工能力,升级包装设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食用菌链产业优质企业,开发食用菌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强化技术支撑,加大与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招引科研团队到华绿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研活动。加快培育本土食用菌实用技术人才,打造一支懂技术的“土专家”队伍。

(二)粮油。巩固和提升粮油产业规模和效益,发挥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成效,聚焦金桥、关坝等粮油生产重点区域,按照稳面积、提单产、保供给的原则,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和油料稳产扩增。因地制宜发展高山优质稻、鲜食糯玉米、高含油油菜、高山优质马铃薯等特色效益粮油。提升粮油品质,引进一批优质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稻—鱼综合种养等生态种养技术。强化标准化种植管理,开展粮油产品“两品一标”认证,打造区域优质粮油品牌,开发认养农业小程序,推出粮油产品线上认购活动。发展壮大一批粮油加工经营主体,落实项目资金支持粮油加工项目,进一步丰富粮油产品目录,结合本地优质经果资源,开发果桑、杨梅、猕猴桃等果酒和粮油功能性食品。

(三)名优茶。坚持走名、优、精路线,管好、用好现有茶叶种植基地,稳定品质、抓好品牌、稳住口碑。稳定茶叶品质,提升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引进先进制茶工艺。抓好品牌建设,丰富产品种类、明确产品定位,提升滴翠剑名、黑山红、定青银毫、林海翠茗等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地区“爆品”。稳住客户人群,组织区内优质茶企参加茶博会、西部农交会等展会,提升万盛茶在主城都市区的知名度,稳住现有客户人群。拓展茶叶多种功能,开发茶文化研学体验基地,支持茶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给予用地支持。推动本地茶企与新式茶饮品牌方开展战略合作,拓宽万盛茶叶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探索茶叶在健康方面的研究,实现茶资源的高值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

(四)中药材。依托多普泰、心康制药等制药企业,积极发展水蛭养殖等中药材原料基地。完善中药材初加工功能布局,支持多普泰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发展茶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中药材产品,研究开发药膳、药浴、药饮等功能型保健产品。

(五)肉类加工。提升畜禽定点屠宰点标准化水平,引进先进分割生产线,配置智能化屠宰加工成套技术装备,推动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依托科研院校等开发腊肉、酱肉、酱鸭、风干鸡等产品,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聚焦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等全产业链重点环节,细分赛道、找准切口,推动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八项行动”,着力构建全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全链式、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实施产业项目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开发建设,建立产业重点项目库,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瞄准全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百强企业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强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引进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万盛。持续深化与开州、邛崃、正安等地协同发展,探索共建原料供应、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互引、共建园区、互为“飞地”等协作机制,推进双边优质资源、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联动发展。到2027年,全区力争累计引进涉农企业5家以上,协议投资额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发改局、投资促进中心、农林局)

(二)实施“头羊计划”行动。组织区内符合条件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支持符合上市基本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对新上市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开展并购重组,打破行业企业小散格局,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推进优势企业梯度培育,大力推进企业升规,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到2027年,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12家。(责任单位:农林局、经信局、平山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财政局)

(三)实施加工园区创建行动。优化发展布局,分类分层次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粮油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标准化原料基地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依托青年、丛林等镇产业发展基础,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和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丛林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绿色化和生态型的主导理念,规划建设集加工、销售、消费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集聚区。到2027年,全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主体集聚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2个及以上。(责任单位:经信局、农林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商务局、青年镇人民政府、丛林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行动。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强化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加强与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行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华绿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一支懂行业前沿技术的“洋专家”队伍。组建食用菌主导产业专家技术团队,建立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加强食用菌实用技术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懂技术的“土专家”队伍。(责任单位:科技局、农林局)

(五)实施特色品牌建设行动。引导各品牌持有企业开展品牌融合,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品牌形成联合体,围绕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牌,融合产地特色、地理标志等文化元素,统一标识、统一包装,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共同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短视频等业态,借助“巴味渝珍”、地理标志商标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广渠道,利用博览会、乡村旅游主题文化节等活动的宣传效应,开展产品线上与线下宣传推广,着力打造爆品、爆款、爆点产品。发挥好企业、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执法监管部门等主体的作用,加强品牌商标保护和利用。到2027年,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单品25个以上、名牌农产品数量10个以上、“巴味渝珍”产品10个以上,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以上。(责任单位:农林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文化旅游局)

(六)实施种养基地标准化建设行动。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原则,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建设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土地托管等方式开展合作,建立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合作模式,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加大新品种推广政策补助,促进优势良种推广。开展院地企科技协作,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到2027年,建成千亩级、百亩级粮油基地10个以上。创建5个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科技局、农林局)

(七)实施服务平台保障行动。持续优化本地电商平台功能,支持企业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和资源对接,加强产品线上推广。将产品宣传促销有机融入区内文旅赛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内外各类展会。规划建设食用菌集散中心、食用菌综合交易市场等重点产销平台。引导区内企业做好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对接,积极融入市级贸易促销平台。有序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优化本地农产品原料“最先一公里”运输。加快构建城乡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出海出境大通道,抢抓全区大力建设内陆无水港契机,加快基础产业项目落地,支持企业拓展产品外销、原料采购渠道。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供配电设施建设,保障用电需求。(责任单位:商务局、经信局、农林局、文化旅游局、旅投公司、有关镇)

(八)实施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建立行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落实项目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前期指导服务,确保项目依标建设、达标生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推进质量管理,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农药安全利用间隔期制度,持续推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整治行动,切实保证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支持企业与农户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现代化生产场景。(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农林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作用,构建完善信息报送、台账管理、服务企业、工作调度、考核问效等工作机制。落实区级有关部门、园区、镇责任,加强政策协同,强化要素支持,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企业服务。依托企业服务专项工作组,落实好“一对一”联系服务、政银企对接等服务机制,推广应用“农品惠”平台,提升产销对接、代开发票、农产品溯源和金融保险等服务水平,打造便利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抓好政策宣传解读,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强化氛围营造。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宣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各类展销会、节会等活动,大力宣传促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