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桐镇王家坝村 唱响村强民富“进行曲”
王家坝村村容整洁美观,村道四通八达。(资料图)
王家坝村的梯田与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景。(资料图)
王家坝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资料图)
王家坝村桃花开迎客来。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游客参观王家坝村竖井。(资料图)
王家坝村乡情馆。(资料图)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对乡村美景的描绘。
每至春天,阳光倾洒,在南桐镇王家坝村,绿意盎然的黄葛树、错落有致的田间小道、山水交融的乡村美景,让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近日,一则喜讯为王家坝村再添光彩——王家坝景区成功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正式荣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王家坝村多年来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之路的辛勤耕耘与丰硕成果。
王家坝村位于万盛西南部,距万盛城区10公里,辖区内村民235户1300余人。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村域特色优势,深化“农学旅”融合发展,推进打造“乡村体验乐园、渝东研学高地”,有效促进产业兴盛,先后获得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涵养文明新风 共享乡村发展红利
微风轻拂着大地,参天的黄葛树蜿蜒交错、枝繁叶茂,依山而建的村落里,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常青树蔚然成荫,白墙青瓦点缀其间,村民三三两两沿着人行便道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这是王家坝村一个平常的景象。
在暖阳照耀下,王家坝村的农家院落显得格外安静。这里的道路被整修一新,路面干净整洁,农房的屋顶已完成改造,庭院里有整齐美丽的花台,让人顿生“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之感。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王家坝村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气息,积极引导群众“扫干净、摆整齐、改陋习”,保持院落干净整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古朴的小屋、参天的黄葛树……漫步在王家坝村,你会发现这里一步一景,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别样魅力。
随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游子的乡愁被唤醒,热爱家乡、团结互助、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也随之而来。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乡,王家坝村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你看,屋门口和道路两旁基本见不到垃圾了。以前村民都想进城,现在城里人都想来村里住,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村容村貌的极大改善。”王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其自豪地说。
“马上到月底了,我的积分攒多了,想换点香皂和洗衣粉。”在一旁锻炼的村民罗春丽乐呵呵地说。
“每个季度你家都是‘环境卫生示范户’,等到年底了给你颁奖,直接发奖金,你想买啥就买啥。”陈光其回应道。
现在,王家坝村在村里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由各村民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让全体村民参与其中。积分项目包括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事项,各村民小组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并量化考核到农户。
“探索实施积分管理制度,目的是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发力,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本低、易实施、受欢迎,让整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久,让村民有了思想自觉从而达到行动自觉,自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陈光其表示,村民有了思想自觉从而达到行动自觉,自发参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挣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
如今,村里人居环境更美,村民精神面貌更好,乡村文明程度更高,用庭院“小美”点亮了乡村“大美”,王家坝村村民用特有的勤劳和智慧绘就了魅力乡村新画卷。
发展多元产业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每到秋天,王家坝村漫山遍野的金丝皇菊便竞相绽放,放眼望去,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硕大饱满,摇曳生姿,好似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黄金甲”。
“去年秋天,我在朋友圈看到大片的金丝皇菊盛开,被深深吸引,特意带孩子来打卡。”家住巴南区的游客李明月没想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还能赏花、品茶,很不错。她把从小五谷不分的孩子们放在村里,让他们在研学基地采果子、捉虫子、认植物、玩泥巴,去田野里数星星,亲近大自然,一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周末。
“高峰期,每天有千余人来赏花。”陈光其介绍,每逢采摘季,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都会引来大批游客,成为万盛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金灿灿的花海,不仅能吸引拍照打卡、体验亲子采摘乐趣的游客,还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为挖掘村里的特色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4月,村里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种植金丝皇菊。经过六年时间,王家坝村的金丝皇菊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王家坝村每年亩产干花约50斤—100斤,年产值约30万元,效益可观。
“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增收,从育苗、锄草、施肥、剪枝到摘花都需要劳动力。”陈光其说,仅去年一年,金丝皇菊就近解决村民就业20余人。
而这一朵朵小菊花,只是王家坝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
近年来,王家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党建与特色产业、基础项目、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奏好乡村振兴“交响曲”,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绿色发展”的好路子。
趁着乡村旅游热潮,王家坝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金丝皇菊和双效桃套种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同时,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气更旺了。
集引多方资源 打造学研融合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的滋养和教育的引领。王家坝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集引多方资源,打造学研融合特色产业。
前不久,南桐小学和115中学200余名学生走进王家坝村乡村研学基地,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和惊喜的研学之旅。
在王家坝青少年乡村研学基地的陶艺馆内,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万盛及中国的陶瓷历史,并亲身体验拉坯、捏塑、彩绘等传统陶瓷制作工艺。
“我太喜欢这里的课堂了,不仅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日前,南桐小学学生田甜开心地说道。
陈光其介绍,王家坝青少年乡村研学基地是一个以研学为桥,连接知识与生活的综合型研学基地,占地2000余平方米,包含乡情馆、陶艺馆、茶艺馆、农耕馆,以及抗战煤都第一矿井、农耕种植园、扎染体验室等,推进运行“市场主体主导、集体经济参与、村民就近增收”经营模式,形成乡村研学主导产业,可同时容纳500人游学或300人研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截至目前,研学基地累计接待学生研学、市区级部门等各类培训调研活动30余场次3000余人,接待民兵训练、警察训练、西藏昌都市党员培训班150余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
除了研学基地外,王家坝村还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底蕴,发展以桃花园、皇菊园、千年古树观景平台等乡村农业旅游景点;打造了古树山庄、竖井农庄等特色民宿及农庄,探索研发桃酒、桃干、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了文化、旅游、农业、教育相融合的产业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未来,王家坝村将因地制宜引入本地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定制化、差异化特点的研学体系,围绕新兴消费需求,对自然科普、人文涵养、劳动教育、红色文化等各类题材的研学课程进行整合开发,推出高品质的研学类旅游产品,发展研学产业。同时,制定完备的研学游管理、评价体系,加强研学游人才培养,打造研学游“大品牌”,让“研学热”助力王家坝旅游蓬勃发展。
(戴 鑫 戴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