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万盛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初步成型

日期:2024-03-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3-19

初春时节,黑山镇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赤松茸长势喜人。

大棚里,一朵朵赤松茸如展开的小黄伞,工人在菌架间穿行,轻轻扭动赤松茸的根部,小心翼翼地收获丰收的喜悦。“目前,基地里的赤松茸陆续出菇,品质相当不错。”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赤松茸又叫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是一种高端食用菌,口感比其他菌类更具有味鲜、嫩滑、爽脆的特点,不论是煲汤还是炒菜,都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于去年7月竣工,总面积1120平方米,建有4个大棚,主要种植赤松茸和平菇,预计年总收入达80万元、年利润20万元。

丰收的喜悦也在关坝镇田坝村蔓延。这里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大棚里生机勃勃,小伞状的金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个头饱满、均匀开伞,菌柄上还带着些许泥土,工人细心管理着成熟的金松茸。202310月基地竣工投用,我们种植了金松茸这个新品种,菌盖颜色呈金黄色,营养丰富,口感更鲜甜、脆爽。”田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南门村和田坝村,金桥镇三台村、南桐镇岩门村、石林镇石鼓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均竣工投用,标志着我区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初步成型。

去年以来,我区聚焦“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投资625万元在关坝镇、南桐镇、石林镇、金桥镇和黑山镇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持续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势。

在家门口建食用菌种植基地,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基地上班既能照顾到孩子和老人,又有不错的收入补贴家用,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南门村村民李洪说。

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建成投用后,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生产工作,该村优先考虑脱贫户、低保户等村民,带动当地20人就近务工。

近年来,我区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扩展到如今的鹿茸菇、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猪肚菇、秀珍菇、羊肚菌等10多个种类,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20余家,年生产食用菌5.5万吨,产值约6亿元。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培育特色菌种,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响亮品牌,努力把小蘑菇发展成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新型支柱产业。

(叶   孟凡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