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坳”结出“金果果”——记“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楷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黑山镇南门村的重庆市楷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楷林农业”)成立于2003年,占地900亩。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坚持视品质为生命、向管理要效益、靠科技求发展、以诚信赢市场。
2006年,楷林农业的营收不到30万元,但发展到2023年,其营收已接近600万元,成为万盛农业综合开发行业及农业产业化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这家位于半山腰的农业企业,如何走出了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推进创新发展 打造智慧生态果园
神猕果园是楷林农业的支柱。近日,记者走进神猕果园南园,看到偌大的果园竟然不需要人工灌溉,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自动灌溉。
楷林农业董事长何朝俊介绍,通过手机监测土壤墒情十分方便,一旦发现种植地里的土壤缺水,便可立刻点击自动灌溉,果园内的喷灌机会喷出雾状水花,给果树浇水,省工、省时又省水。
近年来,神猕果园已实现物联网远程监控,前端传感器实时监测储水罐液位、灌满预警,手机可随时查看。“以前,果园的湿度、气温、果树长势只能人工监测,效率低。现在,在平台简单操作后,可短时间内反馈、解决问题。”何朝俊说,物联网管理系统是神猕果园建设智能设施升级与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应用项目的内容之一,帮助果园实现了高效管理。
目前,神猕果园已建设应用种植系统、物联网管理系统、防伪溯源系统等9个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从种植技术、品牌溯源、网络营销等多方面对果园湿度、气温、果树长势等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果园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电商销售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
同时,楷林农业还研发了“双层棚架先进种植技术”“猕猴桃专用勺”等独特产品,获得2项实用型国家技术专利,为猕猴桃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及用户消费体验提供了简单、实用、有效的帮助。
此外,该公司还成功研发了“高抗木质根猕猴桃研究系统”和“猕猴公树、母树开花不同步系统”两套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
数字技术的融入,为传统农业开辟了新的机遇和可能,使农民管理作物、资源和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功到自然成。如今,楷林农业已发展成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注册的“神猕”商标,获得了“重庆市名品牌农产品”称号。
坚持“三化”目标 蹚出农旅融合新路
脆桃果红硕大、皮嫩果脆、桃香浓郁;水晶牛奶葡萄果皮薄、果肉厚,肉质硬脆、酸甜适口;巨玫瑰葡萄果粒整齐,玫瑰香十足;樱桃红润透亮、光泽诱人……
近年来,靠着得天独厚的高海拔自然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楷林农业坚持“差异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目标,将乡村休闲旅游和传统农业文化相结合,先后引进葡萄、桃子、樱桃、桑葚等22种时令水果,大力发展以黑山猕猴桃种植为主,葡萄、桃子、樱桃、蓝莓、桑葚等水果为辅的观光农业和采摘体验农业,巧妙打造集“生态、观光、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把“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来自北碚区的游客李勇伟说,以前只知道黑山猕猴桃好吃,没想到万盛还有这么多美味的水果。现在交通很方便,工作不忙的时候他会带着家人来万盛游玩,享受采摘乐趣。
目前,楷林农业水果年产量稳定在80万斤以上,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
践行企业担当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从一个藤架下钻到另一个藤架下,忙完这亩地就跑到另一亩地。走进神猕果园,记者粗略数了数,当天,共有10余名工人进行修枝。他们手拿剪子,凭借着精准的眼力和熟练的手法,将枝丫快速剪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何朝俊告诉记者,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水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神猕果园每年都会从附近村庄雇佣村民,修枝、施肥、浇水、采摘、包装……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
其中一名忙着修枝的工人名叫蹇诗于,家住在神猕果园对面的山坡上。聊起这份工作,蹇诗于笑得合不拢嘴。
“如果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谁也不愿意大老远跑出去打工。”年过五旬的蹇诗于说,“上有老、下有小”让他渐渐力不从心,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如今,在神猕果园打工解决了家中的大难题,他不仅得以在老人床前尽孝,打工的收入还能贴补家用,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2019年,楷林农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创办扶贫车间,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带动90名村民就业,其中15人是困难群众。同时,先后对全区100余户猕猴桃、葡萄等种植大户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帮助服务,帮助30余户农户搭建种植大棚。
“未来,我希望带领更多村民发展农业,增强大家的致富本领,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何朝俊说。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