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把伞”——周裕红把毕业后第一笔工资用作爱心捐款
“您好,我是周裕红,我今天领到了第一笔工资,想全部捐出来,虽然钱不多,但愿意尽微薄之力帮助有困难的人。”
近日,万盛街道建设社区收到了一笔特殊的爱心捐款,捐款人不是成功企业家、不是业界精英,而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过去的11年中,周裕红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
现在,圆梦大学、初入社会的她心怀感恩,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回馈关爱,去帮助那个“曾经的自己”。
周裕红家住万盛街道建设社区,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后便跟着养父母生活。好景不长,几年时间里养父母先后离世,养父的弟弟成了她的监护人。幸运的是,2012年,建设社区在了解到周裕红家庭情况后,立即向上级申请将其纳入孤儿救助,每个月可获得孤儿救助金1382元。
有了这笔救助金的“支撑”,她顺利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在学业繁重的三年高中生涯里,她刻苦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庆交通大学。
原本考上大学是一件喜事,但大学的费用开支却成为了周裕红的负担。她正在愁眉不展之时,社区工作人员再一次来到家里,告诉她大学期间每年可以申请一万元的助学资金,一直到毕业。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社区工作人员还为周裕红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关心她的学业和生活。
“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的求学之路不会这么顺利。”周裕红说。几年前,她就暗暗立志:只要有能力,自己一定要回馈社会。
进入大学后,周裕红刻苦学习,成为了优秀干部、优秀学生,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6月毕业后,周裕红就职于重庆一家公司。找到工作后,她萌发了将第一个月工资作为爱心捐款的想法。于是,在领到第一笔实习工资后,只留下生活费,将2000元捐给了建设社区。
“责任和回报是我捐款的初衷,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将会把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爱延续下去。”在电话里,周裕红告诉记者。
万盛街道民社办负责人文丽介绍,现在像周裕红一样受到资助反哺社会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又汇聚成一股爱心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慈善公益,将爱心传递,用爱心善举共同绘出美好生活的“同心圆”。
(戴 鑫 梁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