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优化发展环境 激发发展活力 增添发展动能——与会人员谈感受话发展

日期:2023-08-2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8-25

8月24日,全区推动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召开,贯彻落实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全区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相关工作。如何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增添发展动能,奋力推动万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采访了党工委组织部、科技局、经济信息局、工商联、冠宇电池、卡斯特铝、华绿生物、陕煤储运等单位和企业相关负责人。

党工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封云波

推动人才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工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封云波介绍,近年来,全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实施“招商+引才”融合行动,3年共签约人才项目95个,同步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103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11名,柔性引进科技人才40人。人才荣获国家、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项9项;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平台29个,认定区级研发中心等平台15个;人才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制定《万盛经开区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实施办法》1+X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起与万盛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

封云波表示,下一步,党工委组织部将围绕总体思路“1234”:“1”是总体目标,即全力建设全市重要人才集聚地。“2”是“2个聚焦”,即聚焦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聚焦打造“1+3”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3”是“三个注重”,即人才引进目标要注重能够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提升万盛发展能级的核心人才;人才资源要注重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4”是“四个跃升”,即人才队伍量质跃升、人才平台能级跃升、人才效能加速跃升、人才生态整体跃升,全力推动人才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区科技局局长金云琳

加快建设渝南黔北科技创新高地

“过去一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区科技局局长金云琳介绍,上半年,该局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130家,“双倍增”完成率213%,全市排名第三名;组织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33家,有28家通过专家评审,预计高新技术企业达62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4亿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5亿元,同比增长58.9%。

近年来,区科技局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科学设定工作目标,针对性制定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渝南黔北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提升万盛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

下一步,区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会同相关单位,抓好政策宣传和闭环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渝南黔北科技创新高地,为全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万盛力量。

区经济信息局副局长刘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开展‘123456’专项行动,推动全区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区经济信息局副局长刘强介绍,在全市工业经济赛马比拼中,万盛连续两个季度列主城都市区第1位。

刘强表示,下一步,区经济信息局将深入实施百亿民间投资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不断开创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抓落实。着力建设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三大特色产业园区;聚力打造“2+4”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千亿工业格局。

围绕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抓落实。建立“百亿民间投资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计划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的民营制造业投资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用活用好上级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系列政策,助力万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抓落实。持续实施梯次培育企业工程,坚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大力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设,促进数字化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扎实开展“清欠化债”攻坚行动,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联动问题解决机制,实施“综合查一次”执法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和企业家获得感、安全感。

区工商联主席李自立

架好政企“联心桥” 共绘发展“同心圆”

“我们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万商大讲堂’品牌,努力架起政企‘联心桥’,始终把民营经济人士凝聚在党的周围。”区工商联主席李自立说,今年以来,区工商联围绕“两个健康”主题,紧跟全区中心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联”的优势,着眼优化政策集成效应、增强多方协同效能,全面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自立表示,对于万盛民营企业总量少、个头小现状,区工商联按照扩充企业数量、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步骤,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增量上做文章。充分释放商会组织资源广泛、互动频繁优势,紧紧抓住沿海“腾笼换鸟”梯度转移机遇,与重庆浙江商会、重庆福建商会等异地商会开展项目推荐、以商招商活动;与市工商联经济部、联络部合作,向有转移意愿的企业发出邀请函,力争尽快形成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局面。另一方面育苗强树同步推进,在存量上下功夫。以百强民营企业创建为抓手,开展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与泸州市工商联、成都青羊区工商联、郑州市工商联互动,在数字经济、白酒产业、微风发电等方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力争培育一批相关产业升规、升限企业;以全国“四好”商会创建为载体,试点推动建筑房地产商会、青年企业家商会、餐饮商会等基层商会成立联合体,力争23个基层商会做到“一商会一品牌、一行业一名企”。

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文敏

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冠宇”)总经理廖文敏表示,技术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动能。截至2022年底,重庆冠宇年销售电芯约1.8亿颗,占集团业务量的59%,营业收入约56.9亿元,同比增长25%。累计授权专利数量38个,其中发明专利4个。

下一步,冠宇集团将保持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领域行业领先地位基础上,根据新开拓的动力类客户及潜在客户的动力及储能类电池订单情况,循序渐进地扩大产能和丰富产品品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以增加市场竞争力,通过家庭储能及通讯备电、汽车低压启停电池业务向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工商业储能业务过渡,并视市场机遇及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审慎把握汽车高压电池业务机会。

卡斯特铝(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涌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勇担当

“作为第一家入驻内陆无水港低碳产业园区的企业,我们在万盛已经找到家的感觉。”卡斯特铝(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涌介绍,(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是常州卡斯特铝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一期建成后,可形成40万套电池托盘、25万套车架的产能,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0亿元。

余涌说,公司通过自己独有的低压铸造工艺和丰富的经验,创新实现了电池托盘一体化整体成型,消除了焊接托盘存在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电池托盘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而重庆卡斯特铝工厂将以长安汽车为中心,实现电池托盘、底盘副车架就近交付,并进一步拓展西部市场。

下一步,公司将加倍努力,展现新能源汽车企业保障“新担当”,做好提产、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卡斯特铝在万盛落地开花、做大做强,为万盛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易思富

锚定菌菇产业 助力万盛发展

“今年以来,在党工委、管委会,以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公司在稳定经营生产,加大科研投入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绿生物”)总经理助理易思富说。

易思富介绍,今年1-7月,华绿生物金针菇产量达到3.25万吨,其中出口0.36万吨,产值约2亿元;上半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00万余元,在种业提升、设备革新等领域不断创新,获批发明专利授权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件,发布实施行业标准2个,菌种更加稳定,设备自动化效率进一步提升;围绕万盛基地,努力招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万盛,促成了丛林食用菌烘干厂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营,丛林食用菌菌棒厂进入实施阶段。

下一步,该公司将立足万盛、扎根万盛,坚持将万盛作为集团在西部地区的重心来打造,坚定信心推进重庆华绿二期项目建设,不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在发明专利、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努力,朝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为万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陕煤重庆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方苹

加快创建全国示范型煤炭加工企业

陕煤重庆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储运”)总经理吴方苹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创建全国示范型煤炭加工企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渝陕能源战略合作,助力万盛经济社会发展。

吴方苹介绍,陕煤储运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发运煤炭2853万吨,销售煤炭2824万吨,超陕煤入渝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产值202亿元,是重庆市范围内煤炭销售单体最大的企业。

未来3年,该公司将以煤炭洗选、储配、发电、煤矸石开发为一体,以创建全国示范型煤炭加工企业为目标,锚定重庆煤炭市场四分之一份额,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确保到2025年实现煤炭销售1000万吨、利税5亿元、产值100亿元、储煤50万吨、发电50亿度的“15155”的战略发展目标,全力做好陕煤入渝的“排头兵”、重庆煤炭保供的“主力军”、投资万盛的“领跑者”。

(刘  倩   杨晨晨   王泸州   郭江涛   杜  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