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我区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让农民尝到规模化种粮带来的甜头

日期:2023-03-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3-30

黑山镇南门村,集中连片土地上种植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近段时间,全区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按照计划,今年我区将建设“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10008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藏粮于地?我区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四改”,完善田间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提升耕地质量,并在项目区内实施粮油轮作、种植养殖循环、水旱轮作等,发挥高标准农田综合效益。

科学规划

让“盆景”变“风景”

在金桥镇新木村村民刘仕隆看来,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产出低、受限条件多,旱涝不保收,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以前,我们从开春到秋冻,天天在地里忙活,地块小,大机械进不去,只能出力气干,一年下来没多少收成。”刘仕隆说。

显然,这样的巴掌田成了村民致富的“拦路虎”。如何让现代科技抵达田间地头,帮助当地农民搭上“机械快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区根据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村整社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区在金桥、关坝、丛林3镇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10008亩,覆盖8个村41个村民组,涉及人口14785人。

在金桥镇马头桥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现场,挖掘机挥舞“长臂”,车辆运输砂石,工人或平整土地田块、或清淤疏浚沟渠,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结合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将原有小地块改为大地块,修建田坎和机耕路,实现田块互联互通,完全满足机械化生产。”金桥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马头桥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已完工80%,近期可投用。

“以前,这块地完全靠天吃饭,该浇水的时候水过不来、该收获的时候机械进不来。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我们心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以后这里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机械进出方便多了。”马头桥村村民张新鹏说。

放眼望去,新改造的农田,面貌焕然一新。田块布局规整、并小为大,土地面积大幅增加,有效土地耕层增厚,行人机械通行顺畅,灌排自如,抗灾减灾能力加强,基本成为“渠相连、路通畅、田成方、林成网”的农田。

土地“四改”

让“荒土”变“金土”

去年10月初,重庆启动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区农林局和采沉公司紧密协作,成立工作专班,按区域、分标段对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的农田实施改造提升,建设内容包括农田整治、沟渠治理、生产便道改造等。其中,关坝镇林地村、兴文村改造提升面积约2464亩,丛林镇红岩村、新建村改造提升面积约2822亩,金桥镇金堰村、青山村、新木村、马头桥村改造提升面积约4650亩。目前,各项目区施工如火如荼,整个项目即将完工。

我区高标准农田改造重点在于“四改”,即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粮油、种植养殖循环产业示范区,让综合产能提升10%以上。

针对丘陵山区地块制约的问题,我区通过改大、改土来削弱地块破碎和耕地质量下降对发展产业的制约,如进行条田整治、梯田整治、梯台整治、土壤改良等,改大田块、改善土壤耕地质量,为项目区提供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要。针对缺乏道路的集中耕作区,通过补充下田通道、机耕道、耕作道等,提高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和通行质量,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针对田块整治区域,不能形成环道的区域,采用土质通道解决机械下田耕作问题;能形成环道,但只作为耕作区的道路,采用2.5米宽硬化耕作道;能形成环道,又作为区域连通的道路,采用3.5米宽泥结碎石机耕道。改水,主要通过维修灌溉渠、维修排水沟,解决项目区灌溉和排水问题,同时对部分产业发展需求区域,布局喷灌管网。

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四改”措施对田块进行整理,完善田间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提升耕地质量,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目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利用,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我区将在改造完成的项目区内实施粮油轮作,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升耕地质量;实施种植养殖循环,通过建设水源设施,发展水稻种植和鱼、虾、蟹养殖等产业,提升效益;实施水旱轮作,通过建设排灌设施,以稻油、稻菜轮作等方式提高复种指数,达到两季以上。

产业优先

发挥高标准农田综合效益

“以前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小不一的土地如今平整整齐,大机械能上能下,种粮的底气更足了。”金桥镇金堰村种粮大户谢登高站在田垄上望着远处作业的大型机械说道。

去年,谢登高在星河村流转了70余亩土地,规模化试种高粱,产量不错。今年,他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在金堰村流转土地280亩。令他高兴的是,流转来的土地被纳入到我区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范围。今年开工才不到1个月的时间,这片土地就大变了样。

金堰村处于山腰,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适应种植业发展。但这里土地零散,80%以上是坡地,无法连片开展机械化耕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加之部分田地无法自流灌溉,使得种植业规模化发展被卡住了“脖子”。

“如果不是高标准农田要配套沟、渠的话,我就要准备小型水泵、修蓄水池,保障夏季用水,这样每亩地成本至少增加200元。”谢登高说,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以后,土地从零变整、农机由小变大,无人机也能派上用场,犁地成本、植保费用大大降低,节本又增效。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后,我区将通过“三到位”推进产业发展,即土地经营权流转到位,项目村社先将土地集中,再统一流转给业主,打破土地界限,优化地块布局,达到地块互联互通、消除作业死角,实现100%宜机化;产业发展到位,充分利用“水稻+”、粮经套作、水旱轮作等产业组合模式,实施稻鱼综合循环种植养殖200亩,种植高粱4028亩、黄豆50亩、糯玉米80亩,预计实现每亩旱地收入达到3000元、每亩水田收入超过5000元;经营组织到位,我区在建的1000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采取“施工+利用”的模式,引进开发6个业主,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1个,与贵州优粮源农业有限公司签订红缨子糯高粱收购协议,拟开展订单种植10000亩。

与此同时,在管理方面,我区将对通过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及时组织相关镇村完成固定资产登记,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将管护工作制度化,签订管护协议书,明确管护责任人,确保项目工程长期高效率发挥效益。

(叶  露   赵延进)

金桥镇金堰村,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布局规整。(曹永龙   摄)

金桥镇青山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曹永龙   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