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积分制+清单制” 推进“三治融合” 赋能乡村智治 解锁万盛乡村治理“内外兼修”密码

日期:2023-03-2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3-29

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共33个乡镇、107个村。我区丛林镇上榜第三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名单,关坝镇凉风村、万东镇五和村及金桥镇青山村上榜第三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标志着我区乡村治理工作成效初显,乡村治理体系日渐完善。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基石。万盛以抓好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为抓手,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既要“面子”,更重“里子”,外在“颜值”不断刷新,内在“气质”持续提升,一幅幅洁净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积分制”+“清单制”

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关坝镇凉风村青瓦粉墙的房屋掩映在树林当中,干净平坦的“户户通”公路两边树木青翠,面貌一新的老院落彰显着农耕文化的乡愁……随便走进一户农家,整洁的庭院周围,花草盆景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小小花园。

住美丽农房、走硬化道路、观田园景致……基础设施、村容环境打造好了,乡村环境发生了蜕变,但村落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如何治理,村民如何在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凉风村党委书记李明会告诉记者,该村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运用积分制、设置“爱心公益积分超市”,调动村民投身产业发展、参加公益劳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推进村庄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

去年以来,我区制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对象范围、积分内容、工作步骤、经费保障等,并投入区级资金在全区56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 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动员群众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营造示范带动浓厚氛围,目前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同时,将乡村治理“积分制”作为申报事项纳入市级督查激励事项工作;乡村治理“积分制”典型经验做法被市乡村振兴局形成专报呈报国家乡村振兴局,并在全市推广。

我区还积极推行乡村治理“清单制”,印发乡村治理工作清单,将23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分解到了责任单位。在全区56个行政村推行权力清单、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证明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等“六张清单”,确保村干部履职有依据、群众办事有指南。

德治+法治+自治

深入推进乡村治理

“大家对村里新增路灯有什么意见?”近日,关坝镇林地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明在院坝会中征求意见。上午10点,林地村便民服务中心门前空地上,30余名村民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新增路灯事宜。去年以来,林地村坚持村级民主自治,让“村里事”变成“自家事”,让“少数人”讨论变成“全村人”共商,不断增强村民的参与感。

“严治家,敬长辈;明事理,守法律;讲节俭,不浪费;不欺人,守信义;红白事,简单办;忌逞强,睦邻里……”在万东镇五和村的一家农家院坝里,墙上的新“三字经”村规民约很是醒目。万东镇五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冬勤说,将“德治”与“自治”融合,以“村规民约”为实施准则,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改变农村“脏乱差”,监督干部“庸懒散”,实现环境“真善美”,让文明之风吹遍每家每户。

在金桥镇青山村,处处可见以党的建设、社会治安、村规民约、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扫黑除恶等为主要内容的固定式宣传版画,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形成了农村社会治理宣传阵地,寓教于乐,让村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约束规范行为,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村庄治理的自觉性。

近年来,我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7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市级文明家庭4户、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个、市级文明校园5所。评选最美家庭169户、美丽庭院400户。

同时,创建村“法律之家”8个,培育“法律明白人”297名、“学法用法示范户”58户,创建平安细胞137个。56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成功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9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

新技术+新模式

推动乡村治理加“数”跑

随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万盛的乡村正在发生着巨大转变,展现出一幅幅乡村智治新图景。

春光明媚,梨花次第开放,各方游客来到五和梨园,除了踏青赏花,还认养了梨树。五和村栽种梨树已有近20年,现种植黄花梨1200余亩。曾经,由于地势偏远,该村种植的黄花梨无法打开市场,乡土好货也只能“藏”在深山待人识。

因此,五和村创新举措,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果树“认养”活动,为梨树寻找新“主人”。梨花节期间,市民可在 “五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小程序上进行梨树线上认养。

“开展梨树认养活动,一方面可以把五和梨提前销售出去,另一方面,市民成为五和梨的‘代言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五和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周冬勤说,“认养”果树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消费者与产品间的互动体验,还能在产品上市前帮农户锁定收益。

五和村这种线上销售和线下管理模式只是我区推进乡村智治的一个剪影。我区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为引领,积极发展订单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保市场主体为根本,建立线上销售和线下管理新模式,扎实开展农产品电商工作。

与此同时,我区积极推广运用“渝益农”公益积分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有17个村已使用该平台。同时,将乡村治理信息化纳入平安综治信息化建设内容,通过整合利用“雪亮工程”公共视频监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人民调解系统及APP等资源,建成区、镇、村三级乡村治理信息中心,形成了乡村治理防控“一张网”。2022年,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受理农业、农村相关问题182件,办理率达100%,利用人民调解系统及APP成功调解涉农、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纠纷2000余件。

(叶  露)

丛林镇绿水村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垃圾。(资料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