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十年(水利)——水润盛城百业兴
秋日的青年镇板辽湖,美如画卷。(曹永龙 摄)
一条条通向田间地头的纵横水渠笔直蜿蜒,一股股流进千家万户的清泉甘甜清冽,一项项兴水利民的水源工程互济八方……在万盛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水润万物,泽被苍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万盛水利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动水利项目建设,强化水利行业监管,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一路拼搏,奋发有为,交出了一份喜人成绩单:全区已建成4座骨干水源工程、3座引提水工程,完成“十三五”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目标;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9处,农村集中供水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达88.6%;汤家沟水库水质达标率达100%,11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6家、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10家、节水型公共机构53家;建成全市首个节水教育基地,圆满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任务。
丛林镇白龙湖,绿意盎然,美不胜收。(曹永龙 摄)
以水促发展 工农业跑出“加速度”
初秋时节,青年镇板辽湖畔,微风轻拂,宁静的湖面划出粼粼波光,游客在景区戏水、玩沙,尽情欢乐;
板辽村的村民们纷纷将塑料管接到家里自来水的水龙头上,给菜园子浇水,再也不用“看天吃水”;
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循环水系统装置全速运转。5年来,1000多万吨水被输送进该公司,创造出逾40亿元的产值;
……
游客增多了、村民用水便利了、园区工业用水满足了。这一切皆得益于板辽水库一期和扩建工程建设。
板辽水库坝址位于青年镇板辽村,是目前我区库容最大的一座中型水库,主要承担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2010年,经过2年的艰苦鏖战,板辽水库一期工程建成,有效满足了平山园区关坝组团的工业用水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日益增多。自2017年起,板辽水库扩建工程成了我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经过3年的建设,板辽水库扩建工程在板辽水库一期坝枢基础上加高培厚,使水库正常蓄水位抬升至616米,总库容由959万立方米增加到1328万立方米。
如今,板辽水库与鲤鱼河引水工程每年向青年镇、关坝镇和平山园区关坝组团供水2423.36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该区域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需求,为我区工业发展、乡村振兴、旅游开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鲤鱼河引水工程出水孔,高低落差形成的景观——鲤鱼飞瀑。(曹永龙 摄)
万盛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山区,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蓄水保水能力较弱。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80立方米,仅为全市人均水平的70%、全国人均水平的51%;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98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水资源严重匮乏,制约了万盛可持续发展。
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近年来,区水利局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的基调,全面提升蓄引提供水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总库容929.19万立方米,合计完成投资近4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已建成4座骨干水源工程(板辽水库扩建工程、松涛湾小二型水库工程、凉风小二型水库工程、刘家河小一型水库工程),新增库容929.19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952.5万立方米;建成3座引提水工程(鲤鱼河引水工程、汤家沟分干渠工程、观音寺提水工程),新增设计年供水量3064.1万立方米,累计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4042.06万立方米,完成“十三五”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目标指标;竭力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成金星水库、石湾角水库、仙桃湾水库等3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治山坪塘25口,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建设1个。
以水润农家 “放心水”流进千家万户
10月8日中午11点,金桥镇青山村,村民李昌轮干完农活后回到家中,开始准备午饭。“哗……”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源源不断地流进水槽,“以前都是用山上接出来的水,水量小,水质差。供水管网安装好后,不仅水量大,而且清亮,我们喝着舒心、安心。”李昌轮笑着说。
“之前,这些片区的村民大多是饮用山塘水,水压不稳,水质不好。现在的自来水来自青山湖水厂,供应稳定,水质有保障。”金桥镇水利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飞介绍,去年12月,该镇启动青山湖配套管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在青山村苏家岗、代家沟和马头桥村先锋村民组上坝、新民村民组等4个片区,新增供水管网2.8公里,解决237户村民的用水问题,让村民在家就能用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2016年以来,区水利局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扩建、改造自来水管网等措施,聚焦重点难点、补齐短板,建立管护运营机制,解决了绝大部分群众季节性缺水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践行“脱贫攻坚,水利先行”的思路,全力保障供水,提升水质。建成投用万盛二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新建供水管网5.4公里,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2公里,实现城区和城郊城市公共供水全覆盖;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9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88.6%。
截至目前,我区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96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832处,日供水能力达4.5万立方米,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群众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
同时,为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我区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先后出台了《万盛经开区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万盛经开区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费计收、管护资金、应急管理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区已明确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三个责任人”(即政府主体责任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运行管理单位责任人),各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制度,明确工程管护责任单位及责任,保障水安全。
如今,一条条水管通到大小村庄,一汩汩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润泽了我区12.46万农村群众的心田。
以水护生态 绘山清水秀画卷
万盛城区一路向北驱车18公里,便来到了位于金桥镇的青山湖。
走进青山湖,这里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碧波荡漾的湖水静静地徜徉在绵延起伏的群山间。周围是干净整洁的健身步道,一丛丛绿树枝繁叶茂,一簇簇鲜花摇曳生姿,一群群白鹭展翅翱翔,一幅水在山中、山在水中、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碧水蓝天青山湖。(资料图)
十年前,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青山湖水体遭到了明显破坏。那时,不少村民在湖边养殖山羊、黄牛等,养殖户一度高达上百户。大家“约定俗成”的散养形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湖水污染,青山湖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清水”变“污水”。
近年来,我区启动青山湖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湿地恢复、景观打造、污染防控等措施,将一座功能单一的水库打造成了既能涵养生态,又能带动周边生态产业发展的国家湿地公园。
经过长时间、大力度的集中整治,青山湖面貌焕然一新。
青山湖的变化只是我区修复河库生态,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加快推进河道沿线综合治理,成立河道治理项目工作机构,着力抓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牵头组织实施了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尚古村落等5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平方公里;配合退耕还林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8平方公里。全力推进“三湖”水生态治理、汤家沟水库水源地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其中,汤家沟水库水质达标率达100%,重要湖库、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
白龙湖(汤家沟水库)开闸泄洪。(资料图)
同时,我区深入推进河长制,着力保障“河长治”。今年以来,区水利局优化全区河(库)长制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河长交接程序,完善“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机制。区总河长开展巡河查河6次,其他区级河长按照巡河制度要求共开展巡河查河(库)37次;镇街、村社区级河长累计完成巡河查河1844次。各级河长巡河查河发现问题并交办73件,完成整改64件。河库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1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及备案17个,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备案8个。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水是生态之基,治理好、呵护好群众身边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条河流,便守护住了每个人心中的桑梓情怀和山川秀美的家国梦想。
以水广宣传 节水护水氛围浓
“珍惜水 爱护水”“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每天,公交车滚动播放节水画面,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出租车顶灯上,也不断向市民宣传节水知识。
节水宣传,就在身边。
去年以来,我区节水宣传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共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步”“公益广告和新闻宣传结合”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水资源如何节约利用,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万盛节水宣传,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寻常百姓家:组织市民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大家懂得如何保护水资源及合理使用水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区科技馆,通过展示各种节水装置吸引,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节水知识和技巧。
同时,我区严厉打击非法取水。去年以来,区水利局宣传与打击双管齐下,走深走实水资源管理。一方面,积极开展取水许可专项整治,累计排查企业775家。另一方面,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3个工业园区水资源区域论证评价。
不止于此,区水利局还在用水总量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重点用水户水资源监控、用水统计调查和小型典型用水户样本分析等方式,严格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据统计,2021年,全区共有9家取用水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监控管理。该局严格依据用水定额和取用水单位上一年度用水情况,下达取用水单位年度取水计划,同时强化用水过程监督管理,开展取用水户用水定额专项检查,及时制止不合理用水行为。
工业用水是节水的重要战场。近年来,我区以节水型企业创建为载体,着力引导企业借助科学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加强节水管理,追求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效益。目前,全区累计建成节水型企业6家。
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我区积极推进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农田排灌渠道等项目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目前,全区已建成青年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全市平均值。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水流潺潺。如今的万盛,心灵与河流共波澜,繁华与宁静皆拥享,一幅人和水美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向虹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