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启动“低保补差+分档发放”试点工作
为困难低保家庭分档发放救助金
“没想到我们家每月增长了230元的低保金,可以多买点肉和其他生活用品了。”近日,黑山镇天星村村民张兴明领到低保金后感慨地说,以前一家四口加上分类补差的低保金共1000元,现在一个月有1230元了。
原来,今年69岁的张兴明家中有年迈的妻子、残疾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孙女,一家人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今年,我区以黑山镇为试点,启动了“低保补差+分档发放”工作,按ABCDE共5个档次划分额外补差救助标准,对困难低保家庭分档发放救助金。经过实地走访,区民政局把张兴明一家低保补差救助标准确定为D档,这样他家每月就能多领230元的低保补差救助金。“低保补差+分档发放”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了低保对象类型和救助金额标准。
区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事务中心主任犹俊男介绍,低保分档救助是区民政局将低保、特困审批权限下放到试点乡镇后,继续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进一步精准帮扶低保困难群众。该救助政策实施以来,区民政局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作职责,提升了试点乡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服务意识,开创了运用群众路线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的新路径,使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更快捷,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分档救助,我区城市低保人均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5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77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404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45元,切切实实惠及了困难群众。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密切关注试点乡镇在低保分档救助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积极探索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发展的更多可能,助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