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万盛“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市民: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既节约又减负

日期:2021-10-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10-1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万盛部分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以及街头餐馆,发现学生自觉节约粮食的意识大大提高,八成市民都能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点餐,剩下的饭菜也主动打包,自觉“光盘”,饭菜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不少餐馆负责人表示,和以往相比,市民在饭店的消费更加理性。

食堂:“光盘”已成一种习惯

10月12日中午12时,记者在青年镇机关食堂看到,一份餐食的分量其实并不算大,就餐者基本都能“光盘”,“一碗米饭,两荤一素,有时吃完还觉得欠一点,怎么可能剩饭呢?”一位女性就餐者说。餐厅一位负责清理餐盘的工作人员告诉华记者,现在剩饭的就餐者很少,基本上都没有,端过来的都是一点汤汁都不剩,“都号召节约、光盘呢,大家做得好着呢。”

随后,记者来到万盛职教中心食堂,不少学生正在吃午饭。记者在食堂内转了几圈,发现大部分学生将餐盘中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饭都不剩。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男生的盘子里一点剩菜剩饭也没有,非常干净。“我们一般都不剩饭菜,能吃光尽量吃光。”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我们有不少同学都是从农村来的,深知父母种粮食的不容易,所以舍不得浪费。”“现在食堂剩饭剩菜的现象改善了许多,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点饭菜不剩,整体来说剩的不多,一个馒头吃一半就扔了的现象极少出现,上千人吃饭的食堂最后也收集不了多少泔水。”食堂一工作人员说。

餐馆:八成客人将剩菜剩饭打包

“在我们这里就餐的客人,80%的都会打包,剩下的20%客人中大部分的都把菜吃光了,很少有浪费的。”万东北路一餐馆老板王先生说,以前饭店里用餐的客人确实存在一定的浪费问题,在请客吃饭的人群中最明显。

记者留意到,这家饭店里张贴着“文明用餐从我做起,从不剩饭不剩菜开始”的标识。采访期间正值午餐时间,大厅里有不少正在用餐的市民。记者看到,大部分市民的餐桌上菜的数量和该桌的人数大抵相当。“先根据人数点菜,不够了可以随时加,这样就不用剩菜了。”王先生说。

在国能天街二楼一餐饮店包厢内,正好一个包间的客人吃完离席,记者发现,一共6个人点了8个菜,整个桌上只剩下半碗没有吃完的面条,其它的盘子都实现了“光盘”。

在海棠晓月小区附近一家中餐馆,市民刘莹一家3口打算吃一顿便捷实惠的家常饭。经过一番斟酌,她点了2个素菜、2个荤菜和一个蛋汤,又为家人点了米饭做主食。“我们先要这些,不够再点。”刘莹告诉餐馆服务人员。该餐馆服务人员张姐说,今年客人不仅打包的多,而且在点菜的时候也更加理性。“现在客人点的菜很多都是些经济、实惠的菜种,不再偏爱价格较贵的菜。”张姐说,很多客人都很在意菜不够吃,饭店的服务员会根据客人的人数建议菜的数量,并提醒客人,如果菜不够吃的话可以再加。

“现在有八成左右的市民,都会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我们也非常提倡这种做法。有时有些市民忘记了打包,我们也会提醒他们。”万盛步行街一餐馆的老板周姐告诉记者,“与几年前相比,如今打包已成流行,大家不会觉得打包丢面子,而觉得这是理所应该的。”

市民:告别“必剩客”从自身做起

在记者随机采访中,多数市民都表示应该从自身做起,奉行节约风尚,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市民刘磊看来,珍惜粮食,首先要转变观念,一旦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节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女儿从小就被我们教育要爱惜粮食,每次吃饭都少给她一点,吃完了不够再盛,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他说,“我女儿现在都变成监督员了,有时候碗上沾了几粒米饭,她都会让我们吃掉不要浪费。作为大人,我们不能输给孩子。”

“以前请朋友出去吃饭,总是怕点菜少让人觉得小气,如今都是朋友劝我少点几个菜,不要浪费,看来节约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市民向丽丽告诉记者,“前几天我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喜宴结束后,朋友的家人挨桌把剩菜都打包带回,分给亲戚回家吃,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不会觉得他们寒酸小气。毕竟,看着整桌好饭好菜被扔掉很让人心疼。”

市民黄女士还对记者表示,现在很多饭店里的套餐分量都是固定的,而女士一般食量小,希望餐饮店可以多提供一些小份菜供食客选择,以避免浪费。

(叶  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