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看万盛福耀如何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1-08-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8-10

镀膜热反射、自动加热除霜去雾、自动调节光强度、随意切换透明度……

看万盛福耀如何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

钢化BT自动化生产线。

机械手将玻璃下线。

时速档位等仪表盘信息直接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根据环境和需要自动调节玻璃明暗度、无需雨刮器汽车玻璃外的水珠自动落下……如今,这些“科幻大片”中的高科技场景已经逐渐照进现实。

当前汽车市场进入需求多元、结构优化的新发展阶段,汽车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重庆万盛福耀汽车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盛福耀”)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6亿元,同比增长56%,入库税金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151%

创新先行  打造行业翘楚

“强光射灯照射下,镀膜玻璃背面的温度会明显比普通玻璃低很多,一般温差在7℃至8℃之间……”在万盛福耀设计开发部,部门经理曹劲拿着一片看似普通的玻璃,仔细地向客户介绍着它独特的性能。

“炎炎夏日,为了防晒,很多人选择在汽车玻璃上贴膜,虽然阻挡了紫外线,但却降低了可见光的光透率。”曹劲说,福耀集团开发的镀膜热反射玻璃,通过在玻璃内层镀膜,在阻挡99%紫外线、80%红外线的同时,透光率仍达75%以上。这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量产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

“适应市场需求就是科技发展的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曹劲表示,其实在材质上,所有汽车玻璃都相差无几,而福耀能够立足行业翘楚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创新。

走进万盛福耀,宛如走进一个多彩的汽车玻璃世界,一片片看似普通的玻璃,所蕴藏的高科技含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它的内部可嵌入多种器件,能从局部到整体逐步自动加热除霜去雾,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光强度,可随意切换透明度,可随音乐律动的氛围灯天幕,能把车速等信息显示在驾驶员的视线2米处,甚至将导航信息直接投影到实景上的前挡……这是万盛福耀的实力与荣耀,更是其始终立足西南地区行业翘楚的支撑。

“这些都是我们集团近几年来研制出的新产品,其中一部分是按照世界顶级车型的要求量身研发制造,一部分是自主研发的前沿产品,在世界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曹劲告诉记者,如今,这些玻璃已经获得了宾利、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福特等全球各大知名厂商的认可,同步进行设计和研发。

除了在外观设计上不断改进,在实用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功能扩展,汽车玻璃制造技术工艺的特殊性和汽车厂商千变万化的新要求,也一直逼着福耀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汽车玻璃制造必须在原材料处于粘流状态时进行成型,而客户需要的造型往往千变万化,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曹劲介绍,但该集团一体式大天窗玻璃及总成研发,攻克了大曲率,大尺寸,大内凹的全景天窗工艺难题,满足国内外客户对炫酷的造型和外观的要求,同时性能较传统玻璃更优。镀膜玻璃的开发,内饰可以不必安装遮阳帘,还提升了驾乘人员头顶空间高度,同时隔热性更优;光学投射及电磁信号接收功能玻璃开发,提升了玻璃在智能化中的重要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三角自动底涂和混线生产系统技术的开发,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底涂本身散发的气味对操作人员身体的损害。“目前,这些高研发项目都已经进入了调试和试生产阶段。”他说。

科技引领  实现智能改造

走进万盛福耀“新工厂”生产现场,这里的消费线上没有繁忙的身影和喧哗的工人声,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手和设备运转时的细微声响,与传统工厂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

2017年,该公司现代化“新工厂”分2期全面建成。通过创新规划与设计,总投资6.5亿元,在有限的200亩土地上,实现了设计年产能350万套,比原工厂改造前提高了近1倍,为柳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西风小康等提供汽车玻璃配套,年产值约10亿元。

“‘新工厂’共有17条生产线,产品涵盖了轿车夹层前挡、钢化后挡边窗、三角窗、天窗、大巴前挡、防弹玻璃等全车套汽车玻璃。”曹劲说,它们共配备了18台机械,产品从上片、搬运到堆垛等工序,全部由机械手智能操作完成。

“机器换人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曹劲说,这不是复杂的以机器完全替代人工,而是将它们用在关键工序、重要岗位上,降低产质、产量的波动性,同时大大降低工人工作强度和平安风险。这样既可以疾速推进企业技术提高,又能降低用工和消费运营成本。

2期厂房内,记者还看到了福耀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生产线。该设备主要用于汽车边窗玻璃的成型,具有改换产品快、产量高、调整成型弧度准确等特点。任务人员只需将设定好的产品加工成型弧度参数值存储,下一次改换产品时就可以直接调出设定好的加工参数,这样既节省了产品改换调试的工夫,又提高了任务效率。“这台设备可以每3秒钟生产一片玻璃,每天产2万片,这样的成型炉在公司‘新工厂’内有3台。”他说。

自动化、智能化车间也让生产设备规划和流程更加优化。2017年,“新工厂”全面竣工投产后,原片上片、预处置、印刷、钢化烘弯成型等环节,全面完成了联机连线,整个生产流程一气呵成。“以一个月产50万片边窗钢化生产线为例,以前至少需要70名工人操作完成。”如今,联机连线、玻璃外观质量自动检测,预处置局部整个进程仅需4名主控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就能完成。

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如今,万盛福耀的1000多名员工总数维持不变,而公司的产能却比过去翻了一番,实现了年产高档汽车玻璃400万套的目标。

机制保障  激发员工热情

持续的创新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工人长期与机械打交道,最清楚工位上的缺陷,很多技术、设备升级,都是由一线员工完成,所以建立合格的人才队伍是首要的。

“在万盛福耀,新进厂的大学生都要在一线车间锻炼1-2年时间。”万盛福耀持续改进部推进专员吴静说,公司给予他们很大的成长空间,优秀的人才,经过3-5年的成长历程,就可走上基层管理、技术等关键岗位。

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福耀集团每年投入数亿元进行产品及技术的升级,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聚集研发人员3000多名,形成了一套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搭建了玻璃工程研究院、海内外设计中心、科研工作站等多层次全球化协同创新平台。

“但这并不是公司对于创新的最大投入,公司创新的最大投入是所有员工的智慧。”吴静说,公司倡导全员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专家的事,而是每一名员工的事,让“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实现真正的落地。

在福耀,无论创新还是管理,都不只是中高层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事。为了鼓励全员创新,公司每年斥巨资奖励创新个人和团队。2008年开始,在企业内部设立集团创新奖,目前已经挖掘上万个创新项目,其中50%来自一线员工;2012年开始,福耀还在全集团内开展“零投诉”示范工序活动;2016年,更是投入数百万元,设立董事长奖、总裁奖、最佳工匠等十余个创新奖项,让每一个福耀人都可以从创新中获得荣誉,得到收获。

因为创新,近年来,福耀集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荣获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