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档案馆:查档服务有“速度”有“温度”
“感谢你们帮我查到了档案资料,让我的党龄有据可查。我终于得到了这份特殊而珍贵的礼物——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近日,92岁老党员廖文益通过电话向万盛档案馆工作人员致谢。
廖文益老人曾在万盛工作,退休后定居四川安岳。前段时间,老人从电视上得知,中共中央将在“七一”前夕为每一位党龄达到50年以上,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自此,廖老就天天盼着。可眼见村里几位符合标准的老党员都已经陆续获颁纪念章,自己却迟迟没有收到通知,廖老带着疑惑到镇上查实情况。经查明,原来由于自己在退休时并未将党员档案转回四川,不能证明入党时间,所以无法获颁纪念章。
“我是1960年入的党,档案一直在万盛。”廖文益说,他年事已高不方便亲自前往万盛,因此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万盛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廖文益向工作人员魏丹表明了意图,希望能够帮忙找到他的档案。魏丹立即与中共安岳县龙台镇委员会核实了廖老的相关信息,很快查到了他的党员信息,证实其入党时间为1960年。
“他们当天收到函,当天就办结并且寄出。而且我的党员信息还是免费快递到家的,真的很贴心。”说起万盛档案馆的服务,廖老赞不绝口。
魏丹向记者介绍,廖文益老党员的党员信息之所以能被快速找到,得益于万盛档案馆推出的电话预约查档、来信来函查档服务。这两项服务让出行不便的群众不再为赶路而发愁,也为很多外地群众查档提供了便利。此外,该馆还全面实施数字化办公,群众查档只需通过电脑检索便可快速拿到档案证明,省去了繁琐的纸质档案翻阅过程,既省人力又省时间。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科技的“速度”与人文的“温度”,为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万盛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档案部门职能,本着“以人为本、方便利用、服务社会、促进和谐”宗旨,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增添便民服务新举措,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具体行动上,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提升政务效能求“快”。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上办,大力压缩办理时限,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8个工作日,最少1个工作日,让群众“愉快办”。
创新普法宣传求“便”。制发新修订《档案法》“应知应会知识”,举办档案法网络知识竞赛,通过幸福万盛APP等新媒体推送;拍摄红色珍档微视频,在川渝两地新媒体平台广泛推送,让“红色”传承在“线”,将档案法送到群众“掌上”。
便捷档案查询求“实”。在搞好常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馆藏婚姻登记档案跨馆查询、电话预约查档、来信来函查档、节假日预约查档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路。今年以来,万盛档案馆服务来信来函查档1次、跨区查档5次、节假日预约查档10余次,接待档案利用1130人,免费打印档案资料1848份8292页,共享档案数字化副本数据17万余条。(叶 露 胡光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