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综述:硬件好 师资强 布局优
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王泸州 摄
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王泸州 摄
49中学新校区全貌。曹永龙 摄
建设中的新华小学教学综合楼项目。王泸州 摄
孩子们在村里的幼儿园里享受快乐时光。重庆日报记者摄
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王泸州 摄
宽敞明亮的校园图书馆。王泸州 摄
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王泸州 摄
福耀实验学校的学生游杨西,仍记得第一次上“云课堂”时的情形,老师将手中的平板电脑轻轻一划,灵动的蝴蝶跃然在平板电脑上,这节课后,游杨西就爱上了画画。
位于南桐镇的南桐小学,新更换的塑胶运动场取代了坑洼不平的操场,成为孩子们运动玩耍的乐园。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均得到长足发展。
教育保障持续增强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青年中心幼儿园,蓝天白云下,绿色的球场、红色的跑道、蓝黄相间的教学楼十分醒目。
“幼儿园环境很好,老师注重学生的饮食,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今年5月,罗晓雁带着女儿来到了青年中心幼儿园,提前踩点适应新环境,崭新雅致的校园、精致温馨的区角环境让她倍感惊喜。
青年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于2019年初建成投用,占地面积5989平方米。该园设置了多功能厅、食堂、戏水池、室外活动场地等,可容纳450名学生,大大缓解了青年镇周边幼儿的入园问题。
青年中心幼儿园的变化得益于我区加大民生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事业。
近年来,我区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实施改薄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等系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全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2015年以来,我区新建校舍14.1万平方米,实施校舍场地维修改造11.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的万盛幼儿园老街分园、青年中心幼儿园、南桐中心幼儿园、八○一第二幼儿园、中盛幼儿园等一大批幼儿园陆续投入使用,和平小学幼儿园、新华小学幼儿园工程顺利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容纳能力。
此外,49中学六井坝校区新建工程、中盛小学扩建工程、105中学扩建工程、关坝小学扩建工程、丛林学校教学楼和食堂工程、学生实训大楼工程等中小学重大扩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关坝中学教师周转房、青年小学教师周转房等保障性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农村教师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占地面积约823600平方米,校舍面积约417600平方米,校舍和场地达标率达到100%。
基础教育硕果累累 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化
溱州中学初2020级班主任张冯羽有点“偏心”:每天到学校先看看小珊(化名)来了没;上课提问小珊比别的学生多;下课把小珊叫到办公室给他单独辅导;小珊有点进步,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
“这孩子情况特殊,咱得多下功夫!”说起小珊,张冯羽满是怜爱。
家庭贫困,母亲长期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父亲又不善于照管……家庭的不幸一度令小珊沉默寡言,学习提不起兴趣,更是因为生病差点辍学。
为了让小珊重返校园,区教育局联合学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做通他父母的工作,除享受建档立卡学生“三免一补”政策外,还特别为小珊安排了心理辅导并补习功课。
控辍保学仅是我区持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十三五”以来,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学思路的指引下,万盛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在学前教育方面,我区大力实施公办幼儿园镇街全覆盖,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办、民办幼儿园58所,实现公办幼儿园镇街100%全覆盖,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5.8%,毛入园率达93.2%,均超过市定指标。
在义务教育方面,我区严格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建立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不断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保持100%,各项指标均向优质均衡迈进。
在高中教育方面,我区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丰富完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高品质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区职业教育四方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序推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教学生就业率、稳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万盛职教中心成功创建成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如今,全区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师资队伍不断充实 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近日,重庆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经过专家组认真评比,我区青年小学教师张元杰凭借作品《探寻“苗”的世界活动方案——育苗更育心 节约我在行》获得金奖。
在万盛,张元杰的成长经历是许多教师成长的缩影。
近年来,我区将师资队伍视作教育发展的最大变量,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培养优秀教师等方面着手,着力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强劲之师。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我区在全面落实“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四级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落实训后跟踪,建立起了万盛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合格率达100%。
与此同时,我区出台了《推行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优秀教师共享万盛全域旅游成果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为使农村教师安心留在基层工作,我区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了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实现了以惠促教、以惠促稳,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全区共有教职工2474人,其中骨干教师196人(市级骨干教师90人),本科学历以上教师1948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530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智慧教育全面发力 未来教育生态初步构建
走进福耀实验学校的课堂,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动动手指,就能在平板上预习、复习、回答提问;老师翻翻页面,就能编写学案、推送微课、了解整体学情。
在这里,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正在悄然发生,主动学习、智慧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在课堂生根发芽。“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太有意思了。”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全校师生欣喜不已。
福耀实验学校课堂生态变革的背后,是我区整体推进智慧教育项目的生动实践。
区教育局技装中心负责人霍毅介绍,智慧教育项目包括录播教室、云教室、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四部分,下设录播课堂、云教学系统、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录课通系统、备课通系统、仿真实验系统7个子系统。该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区所有学校,进一步助推了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智慧教育项目的建成投用,是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我区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80余个,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教师办公笔记本电脑全覆盖、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多媒体“班班通”。建成 “精品录播教室”19间,建成云教室19间,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均已投用。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智慧教育,不仅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老师学习场景、学习途径、学习内容的改变。
“有了‘云课堂’,坐在各自的教室打开电脑,就能实时收看直播,我们备课更加方便、高效,而且,还可以把精品课程资源存储、上传系统,建成全区范围内的校本资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研讨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万盛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区学校设施设备和智慧教育硬件条件已全面领先于周边临近区县,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教育改革成效初显 教育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物理搞懂了就是‘悟理’,没搞懂就是‘雾里’。”前段时间,在49中学高三9班的教室里,来自重庆一中的支教老师王雄神采飞扬地讲课,台下,同学们连声应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59岁的王雄负责49中学高三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并担任高三9班的班主任。王雄于2018年9月来到万盛。他是物理正高级教师,重庆一中物理学科教研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每名老师的责任。”王雄表示,在49中学,他经常与其他物理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方面的难点、痛点,既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020年7月2日,重庆市一中与49中学签订新一阶段帮扶协议。根据本次协议,49中学将继续挂牌“重庆一中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招收“重庆一中实验班”。
自2012年重庆一中与49中学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重庆一中前来49中学支教的教师已累计达55人次。49中学在教育教学理念、工作作风、学科备课组建设以及开展学生精准培优补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区全域实施高效课堂改革,持续深化教育开放合作,辐射带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除了重庆一中与49中学签订新一阶段帮扶协议,我区还推动成渝地区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整合,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签订了《万盛经开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就教育管理协作、教育人才合作、教育科研合作、教育资源共享及学校结对帮扶等方面达成共识。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沿着建设万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坚定步伐前行,万盛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让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有希望!(武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