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重庆中镭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破解“卡脖子” “贾卡”万盛造

日期:2021-07-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7-08

工人正在组装“贾卡”产品 。

生产“贾卡”的钟罩炉。

生产“贾卡”的预烧炉。

重庆中镭科技有限公司大楼。

不同型号的“贾卡”产品。

夏日的盛城,与温度一同攀升的还有重庆中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镭科技”)科技研发的激情。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理事单位”……在公司会议室的荣誉墙上,记录着中镭科技多年来创新发展的历程和一系列耀眼的荣誉。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压电陶瓷材料、压电晶片、压电器件的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一直坚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近年来,中镭科技苦练“内功”,依靠自主创新的实力,破解贾卡“卡脖子”的难题。

政策引领撬动“智造”杠杆

一台台经编纺织机要想实现飞速运转,就得需要高质量的“神经”,而中镭科技正是这一根根“神经”——经编机压电选针器(业内被称之为“贾卡”)的缔造者。

贾卡的“个头”虽小,但其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却与之相反,它可是经编纺织机上的核心陶瓷配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是全球掌握“贾卡”核心技术的唯一公司。”中镭科技董事长刘相果说,唯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经过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努力,中镭科技生产的“贾卡”自面市以来,以其单价低、质量好的特点,彻底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市场的局面。

对于该企业的华丽转身,刘相果表示,这不仅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也是党工委、管委会和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长期关心和支持的结果。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研发仪器和设备加速折旧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了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为公司更长远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刘相果说。

近年来,我区以落实各类政策作为撬动科技创新杠杆,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

组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创业种子基金,《创新激励办法》《专利资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吹响了中镭科技加快科技创新的号角。

帮扶不只是“纸上谈兵”,相关政策“红利”的落地为企业科技创新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落户万盛以来,中镭科技获得国家、市级、区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补助,累计补助资金约300万元。”刘相果介绍说。

科技创新插上“腾飞”翅膀

刘相果深知,企业,最重要的支撑便是创新。跟在别人后面,很难实现跨越赶超,只有不断研发、不断创新,才能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创新不止,活力无限。

在研发上,刘相果精益求精。每个方案亲自参加评审,带领技术人员反复研讨,并且从始至终全部采用批量生产设备做实验,减去了中间实验环节。企业为此减少的实验损失高达500万元之多,这在别的企业中是不可想象的。

针对“贾卡”的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程长,质量控制点多、检测内容多等特点,中镭科技通过自主研发驱动电路和压电陶瓷技术,有效解决了由于电路波动及电路损坏造成选针器失效的问题,在材料选型、工艺参数、机械结构设计、总装工艺等方面也完全能够满足性能需求;针对织造设备对压电选针器力量要求大的问题,中镭科技在没有国外专家的支持下,经过反推德国的样品,反反复复做实验、对比,最终将高居里温度高压电系数材料改为低居里温度高压电系数材料,问题迎刃而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时刻盯紧世界前沿科技。”刘相果说。

科技是叩开企业飞速发展的“金钥匙”,不仅为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带来新增长空间,也为像中镭科技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

作为织造设备“神经”的缔造者,中镭科技的快速崛起,无疑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一个实例。

2017年落户万盛,到实现年产“贾卡”15万支,年产值5000万元的生产规模,来自该企业的“贾卡”,已经占领了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

数据是枯燥的,但说服力极强,该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08万元、136万元、278万元。持续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向科技要效益、以创新赢发展。

万盛造“贾卡”在技术创新的支撑下,走出重庆,已销往江苏、浙江、福建、广州等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韩国、印度、日本、巴西、越南、土耳其等国家。目前,该公司各类产品累计产值约2.6亿元,完成利税2000多万元。

升级改造筑牢发展根基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进则退。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设备升级、改进工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相果始终这样认为。

在中镭科技的成品车间,整齐摆放着一个个刚刚诞生的“贾卡”。刘相果带领记者参观时,还不忘详细地介绍了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以前我们使用有机物来清洗压电陶瓷片,2019年进行工艺改进后,压电陶瓷片用清水便可清洗干净。”刘相果介绍说,如今,生态环境、员工的劳动环境得到了双改善,并且清洗成本更低了,可谓是一举三得。

工艺改进的成果让刘相果没高兴多久,原材料价格上涨就让他头疼了。

“‘贾卡’底板作为产品的原材料,属于长期消耗品,一直要从其他厂商那里购买,成本高不说,还经常容易缺货,影响后期生产步伐。”刘相果说,如此一来,“贾卡”的生产周期及价格就会很不稳定。

面对发展困局,刘相果焦虑而又着急。关键时刻,他厘清思路,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花钱买设备,生产“贾卡”底板。最终,通过公司技术员工入股等形式,刘相果东拼西凑了400万元,购买了机械加工设备,成立了机械加工中心。

实施工艺改进、购买加工设备,不仅提高了中镭科技自身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产品、技术全面升级,同时还大大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增强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企业落户万盛4年多来,中镭科技先后在生产设备上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正是有了这些“舍得”的投入,中镭科技先后解决了花边机、高速机、双针床等各种经编织物的压电选针器性能不稳定、寿命短等技术问题。

选人聚才强壮企业“筋骨”

今年324日,中镭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博士后入站签约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我区首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来自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4位博士已进驻。”刘相果介绍,他们将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课题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显然,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镭科技现有员工68人,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20%以上。同时,公司还聘请了一批长期从事压电陶瓷行业的专家,为公司的生产与研发保驾护航。

在对公司员工的锻炼与培养方面,中镭科技也不遗余力,识才而用,为人才量身打造成长规划,主动出击培育企业各类人才,为员工提供最优质的办公环境与待遇的同时,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形成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企业氛围。

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习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有了刻苦学习才会有技术创新,刘相果每年都会到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等地方学习,到纺机制造厂、针织厂调研考察,参展每年在上海举行的纺织机械展览会,与同行同台展示及交流。

多年来,中镭科技始终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大与江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专业院校合作力度,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企授课或选送技术人员赴高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设备厂家等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交流机制为员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通过聚才、用才,共同创新、创造、创优,不断用智慧浇灌勤劳的沃土,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目前,中镭科技成功研发并量化生产的产品已达58个类别400余种型号,拥有专利(含发明专利)已达70余项。

刻不容缓抓科研,驰而不息谋创新。

大踏步走上新征程的中镭科技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先机,正在用不断积累的“硬实力”为企业发展“添动力”,助力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生态链建设,拓宽压电功能陶瓷应用领域,向实现产值翻番、利税翻番的目标奋勇前进。刘亚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