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多普泰创新高质量发展之道:创新驱动 成就大健康产业新高地

日期:2021-06-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6-24

多普泰厂区全貌。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萌解时限检查。

工人检验药品外包装。

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普泰公司)成立于20043月,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

多普泰公司自成立之初,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近年来,该公司在研发和智能化生产改造上持续加大投入,以科技为强企目标,用创新为产业赋能,逐步建成“药源品质标准化”“生产管理GMP标准化”“技术创新核心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行业发展联盟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工厂建设绿色化”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科技生产基地。

作为扎根万盛发展壮大的本土医药企业,多普泰精心耕耘17年,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首届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重庆市创新型企业” 等多项荣誉称号,成长为万盛医药健康产业的“领头雁”,推动我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智能化生产   推进生产效能提升

多普泰公司的前身是重庆时珍阁普生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中药制造企业,在21世纪初,多普泰公司和行业内众多其他企业一样,也面临过生产工艺传统化,生产效率低,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2015年开始,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多普泰公司开始实施现代中药产品技改扩能项目,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老旧厂房设施改造、新厂区修建。2018年新建占地面积为80余亩的新厂房,扩充面积为旧厂区2倍,并改造及新建现代化综合生产车间、中药提取车间、中药制剂车间、普药车间、中药食品生产车间等。

其中,在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方面,多普泰公司从2018年开始,在原建项目基础上采用增加千万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机器、改良现有设备、引进先进设备等方式,巧做“加减法”,向“智能化”要效率,建成智能化中药生产线,并成功搭建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生产向现代化数字车间转变。

得益于创新智能化生产,企业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多普泰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彭治平介绍,以外包装车间为例,通过对传统灌装、内包装生产线的升级改造,该公司不仅实现了药品填充、泡罩成型、药品外包装联机全自动化生产,而且通过配备多项质量检测装置,有效减少了药品的质量缺陷。

近日,走进多普泰公司外包装车间,全自动的生产包装线上,设备飞速运转,药品装袋、装盒、依序接受电子检查,一盒盒完好的产品打包下线……

“改造前,我公司有包装工人约100人,每天可包装药品4万盒;改造后,公司的员工总数维持不变,而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5倍,每天可包装药品10万盒。”彭治平说,该公司智能化改造后,单位生产效率翻倍,能源消耗降低30%以上,节约人工20人以上,而节约下来的人员,安排到新建的普药、食品生产线工作,实现效能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彭治平介绍,得益于现代中药产品技改扩能项目的成功,该公司达到了年产脉血康胶囊7.2亿粒、脉血康肠溶片6亿片、其它胶囊(片)3亿粒和颗粒丸剂500万袋的生产能力。20148月,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自2016年以来,该公司连续四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推进产学研联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水蛭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多普泰公司的重点产品是以天然吸血水蛭为主要原料的心脑血管处方药——“脉血康胶囊”和“脉血康肠溶片”。目前,该“脉血康”系列产品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中药保护品种目录、国家基药目录、军免目录、重庆市重点药品目录、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正是凭借对水蛭素药用价值的充分发掘和相关拳头产品的研发生产,多普泰公司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业界翘楚。

彭治平说,多普泰公司一直致力于脉血康系列产品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该公司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水蛭养殖技术创新,建设工厂化、规模化的水蛭养殖基地,努力打造以水蛭养殖和天然水蛭素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天然水蛭素”生产销售企业。

彭治平介绍,该公司通过产学研联合,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及西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研究院所、高校专家一起组建水蛭战略研究联盟,共同开发水蛭的科研价值。其中,该公司与西南大学动科院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水蛭品种养殖核心技术研发,拥有水蛭养殖相关专利5个,发表论文3篇。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下,2018年,我公司在南桐镇金龙村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水蛭GAP示范养殖基地,成功实现了水蛭规模养殖,为企业稳定提供心脑血管药物原材料,不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彭治平告诉记者,也正是得益于产学研联合机制,该公司每年投入巨额资金作为研发经费,成功建立药用水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市级研发平台,并配有占地1500平方米的研究实验室,实现人工高密度养殖突破,掌握相关核心技术。

目前,多普泰公司已实现19项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孵化出36项水蛭药品、生产工艺、养殖技术的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28项,每年创造经济价值数亿元。

“去年以来,我公司持续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继续加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力度,投入数百万元成立公司食品药品研究所,陆续推出食品功能茶、中药香皂、中药化妆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助推万盛‘大健康’产业发展。” 彭治平说。

“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   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问题,我们可以从设备攻关和物料攻关入手。”日前,记者走进多普泰公司“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看见,副总经理郭平牯正在组织公司技术骨干,研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主要开展公司技术项目攻关、理论和技术知识培训、团队建设、工作机制探索等活动,设有生产、工艺、研发、质量等十个项目组。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成员25名,其中拔尖技术骨干5名(含1名省部级劳模)、技术人才4名,专业技术人员39名。

“我公司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以‘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进行课题研讨、技术攻坚、项目开放、成果申报及其它相关的科研、培训、交流等方式,打造出企业实用型创新技术精品。”彭治平介绍,该公司以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标杆,围绕“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代”的目标,通过提供资金、场地、创新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展现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阵地”,引领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

“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多来,郭平牯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脉血康系列产品转轮除湿研究项目、肝络欣丸研制项目、葛根破壁技术研究项目、水蛭生态养殖技术的抗生素监测与研究等技术研讨、攻关,成功完成了公司14个项目课题,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技术创新的突破,使该公司的经济效益连续3年保持较快速增长。

同时,“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还积极推动劳模“传、帮、带、教”工作,以工作室带头人和骨干成员作为师父,每人“传、帮、带、教”35名年轻同事,聚集起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2017年,技术骨干彭治平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郭平牯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除了以“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引领公司创新驱动发展,多年来,多普泰公司还坚持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能力培训等提升职工职业素质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队伍。目前,该公司拥有初、中、高级技术工人45人,占总人数20%;建立了一支拥有48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硕士4人、本科32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8人,培育出市级劳模1人、国家级劳模1人。肖贵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