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带”出万盛消费新活力
杨久琴向粉丝介绍腊肉。(资料图)
主播走进果园帮助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 陈 露 摄
“老乡们,注意看哟!这是我们黑山正宗的老腊肉,晶莹剔透,炒出来又香又糯,有没有老乡想要的,赶快在直播间下单,很好吃哦……”
6月6日21时,打开抖音直播,“通越佬乡腊味”主播杨久琴在直播卖老腊肉,整场直播点赞量1.1万次,实时在线观看人数500余人。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杨久琴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在村里直播卖腊肉,更难以想象,屏幕的另一端,还有这么多人观看。
近几年来,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撬动了人们生活。2019年,主播李佳琦凭借一句“所有女生,买它、买它、买它”火遍全网,单场直播吸引了3000万人围观。2020年,主播薇娅、李佳琦在“双11”预售首日带货预付款超10亿元。
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新零售时代出现的消费新趋势。在我区,直播带货也成为行业新风口,靠着一部小小的手机,直播带货在主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桥梁,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而且在整合产业链、提升销售效率、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播带货带火农副产品销售
早些年,杨久琴在外务工。“饭店、工地都干过,苦没少吃,钱没多挣。”杨久琴说,随着父母年事渐高,身体不如从前,她得留下来照顾一家老小。
2015年,在镇里的帮助下,杨久琴“黑山谷猕猴桃”淘宝店开张营业,主要卖万盛土特产。店铺虽然开起来了,但是一个月就一两个订单。
随后,淘宝直播悄然兴起,杨久琴敏锐地嗅到了新的商机——直播卖货。2018年年初,杨久琴在自家淘宝店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直播。
“一开始我是在万盛城区直播,没什么人气。”杨久琴说,后来她将直播镜头从城市转到农村,让村民露脸当主角。为了提升直播技能,杨久琴还到区商务局开设的电商培训班“充电”,无论是外形打扮,还是直播技巧,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销量也上来了。
互联网不仅让杨久琴的产品卖到了四川、湖北等地,也让她的眼界更为宽广。“不仅学了手艺,还长了知识。”
在杨久琴的直播镜头里,家乡充满了乡村情趣,山上挖竹笋、摘果子,这些稀松平常的乡间活动,吸引了大量粉丝。
如今,杨久琴淘宝店铺粉丝数为26000余人,抖音店铺粉丝数也增长到1.4万人。直播带货带火了自家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共同发展。
“很多村民家滞销的农产品都会找我帮忙直播带货销售。随着订单量增加,村里的留守老人也在我们网店干起了兼职,带动周边1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杨久琴说,涉足淘宝、抖音直播的4年多来,月销售额也由最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数十万元。
谈及未来,杨久琴表示,自己还将进军微信、快手、拼多多等短视频市场,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开直播卖农产品。
杨久琴的成功只是万盛直播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区电商从业人员达1900余人,全区发展电商企业和网商微商550余家。
直播带货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枝头上,鲜红樱桃晶莹剔透、红如玛瑙,万盛本土“网红”主播王洪松在杨勇的樱桃园对着镜头边摘边介绍。这样一条短视频很快就有几千的播放量,引得观众不断点赞。
杨勇是金桥镇金堰村的樱桃种植大户。今年5月,他家樱桃迎来丰收,由于樱桃挂果和保存周期短,加之今年雨水多,樱桃的销售问题令他犯了难。
区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张晓兵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找到万盛佬侬农品负责人熊刚,提出为杨勇开“送播下乡”的想法,帮助他进行农产品销售。
“佬侬农品给我‘送播下乡’之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采摘樱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杨勇说。
其实,在我区,像杨勇这样通过“送播下乡”活动获益的群众还有许多。针对我区滞销农产品,区商务局积极开展“送播下乡”活动,组织电商企业、网红主播,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农产品生产、加工现场,通过实地讲解的方式免费为生产者开展直播带货,打通农产品多渠道销售。同时,带领电商企业逐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区内电商平台通过“上门收货、网络销售”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
据区商务局统计,去年以来,我区通过组织区内电商平台“上门收货、网络销售”和“送播下乡”等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农户销售柑橘、草莓等农产品3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为推进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展,区商务局牵头为我区引进一点科技、青商商贸等2家电商MCN服务机构,使我区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者有了专业团队来服务和引导;累计组织开展“直播电商实战讲座”“直播训练营”等各类电商培训4期,培训500余人次,提升了全区直播电商发展水平。
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支持下,我区直播电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商家打开了新销路,我区的直播电商逐步从“野蛮生长”走向健康持续发展。
从直播内容来看,覆盖行业更加齐全,参与品类更加丰富多元,土货销售、餐饮探店、特产种植、才艺表演、民间资讯等形式纷纷涌现。
从参与者身份来看,农户、商家、企业、工人……各界人士纷纷走进直播间推荐特色产品、加强供销对接。
直播带货构建电商发展新路径
“直播带货活动进一步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成为了我区消费‘新引擎’。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农副产品都面临着滞销的困境,直播带货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商务局副局长王琅介绍,以去年,重庆日报、上游新闻联合打造的“重报上游”万盛专场活动为例,直播中,区领导走进直播间亲自为我区产品“代言”,宣传推介“万盛造”产品,引爆了广大网民的消费热情,2小时直播吸引了超过12万人在线观看,其中“万盛造”羽毛球拍脱销,成交金额达49万元。
除了“重报上游”万盛专场活动,去年以来,我区还组织开展了学习强国党员直播带货、“汇聚青春力量·助力消费扶贫”直播带货等活动,助力销售万盛特色产品金额达234万元,为本地农副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
在直播带货、线上采购等消费新模式的引领之下,我区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区内有火锅底料、茶叶、雪梨膏、蜂蜜、猕猴桃、香肠腊肉、菜籽油、大米、草莓、竹笋、盆景等200余种产品均实现线上销售,有“滴翠剑名”茶叶、“黑山红”茶叶、“庄坊记”火锅底料、“关坝龙井”雪梨膏、“杨久琴”腊肉、“百花奥陶纪”蜂蜜、“黑山翠剑”竹笋、王家坝“金丝皇菊”、金桥镇“夜郎贡米”等知名网货品牌28个。
来自区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区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7亿元,网络零售额2.53 亿元;布局57个邮乐购电商服务站点;“菜背篼”“微万盛”等本土电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王琅表示,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邮乐购”“菜背篼”“微万盛”等本土电商,支持黑山菜农、农佳惠、佬侬科技等重点企业拓展货源、壮大规模,持续加大在淘宝、抖音、微盟等直播平台宣传销售万盛特色产品。同时,持续帮扶一点科技、青商商贸等MCN电商服务代理机构拓展业务,支持制造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住宿业“触网”经营,帮助企业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提高电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武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