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盘活闲置农房 万盛“沉睡”的农村资产“活”了

日期:2021-03-2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3-29

鱼子新区,农舍换新装。周   茂   摄

柳杉间民宿。(资料图)

金桥镇青山村农家院坝。曹永龙   摄

沿着幽谷静谧的山路蜿蜒前行,拐上几个弯,豁然开朗处,便见柳杉间民宿。景如其名,由乡村小学改造而来的柳杉间,隐匿在诗画般的柳杉林中,北欧风的玻璃房子清新别致,让人眼前一亮。

在黑山镇北门村,这栋闲置多年的老校舍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2016年以来,我区着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

盘活农房   民宿旅游火

位于黑山镇北门村的新场小学,因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多年前已不再办学,校舍一直闲置。

有人提议将校舍拆掉建住宅,但黑山镇的多数干部认为:拆掉太可惜,因停学的时间不长,校舍及操场等都保持得相对完好,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几年,黑山谷的旅游经济虽然发展快速,但与旅游业相配套的精品类度假酒店不多。”黑山镇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杜弘莉说,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特色民宿,不仅能盘活这所老校舍,还能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2018年2月,黑山镇通过招商引进了重庆江北客商杨春林。经营民宿多年的杨春林对这座老校舍一见倾心,有意承租修缮,用于民宿经营,双方一拍即合。

杨春林告诉记者,民宿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满足我区旅游升级对精品民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学校原有的格局和风貌。

操场、黑板、板报、木方桌、柳杉树……这些文化元素,让客人找到了学生时代的纯真快乐。

2019年5月,柳杉间在新旧之间开门迎客,成为乡村风貌的一抹亮色。

两年过去,靠着黑山谷景区的人气拉动,每逢旅游旺季,这里一房难求。

来自青海省的魏靖霖曾经是一名自媒体工作者,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经历让他心中拥有一个田园梦。

直到2017年的一天,魏靖霖与朋友来到万盛旅游,他一眼便相中了位于黑山镇南门村的老房子,这正是他找寻的“诗和远方”。

这处老房子的户主是南门村村民邓永中。邓永中一家现居住在万盛城区,家中老房子闲置多年。

“这里气候适宜,交通方便,房屋和山林融为一体,环境极好。”经镇村牵线搭桥,没多久,魏靖霖便与邓永中签订了租赁合同,以15万元租下了这间农房15年的使用权。合同期满后,装修改造过的房屋仍属于村民。

就这样,魏靖霖把村民邓永中的闲置农房改造成了“不贰山舍”民宿。

多种经营   “包袱”变“钱景”

除了直接引进资本发展民宿外,盘活闲置农房还有多种模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让受益的村民自主经营闲置农房的模式可谓十分亮眼。

在这个模式中,拥有闲置农房的农民成了主角。

黑山镇北门村的村民罗小凤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如何将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利用起来,罗小凤前后想过很多办法,但困于资金、环境、设计、游客数量等方面的短板,一直没能成行。

改变发生在2018年。近些年来,黑山镇依托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了鱼子新区、林口桃花园、百花谷、灵官殿等乡村景点,引导支持景区景点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乡村酒店、采摘篱园等。

得益于这些利好政策,罗小凤把自家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改造完成的小院取名为“猕香雅舍”民宿,老院子焕发新生机。

每年八九月,村里猕猴桃开摘,罗小凤和丈夫就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游客来体验,民宿生意也越来越火爆。”

来自黑山镇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镇已营业民宿28家,其中10家民宿由农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

直接将村民农房对外出租或者村民自营是比较简单的盘活方式。金桥镇在使用常规办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敢于创新。

金桥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游敏介绍,金桥镇现有民宿和农家乐68家,其中由老房子改造成的有21家。

“除了村民自营、对外招租外,我们还采取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盘活农房。”游敏说,村集体和村民以闲置农房等资产入股,镇里对农房进行统一改造,与企业合作搞经营,村民可以持续性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位于金桥镇尚古村落景区的青山小隐就采用了这种经营模式。

20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废农房。后来,金桥镇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院落格局的基础上,改造成了青山小隐民宿。

“我们这样做,不只是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还要通过民宿产业发展让更多村民受益,让他们可以分红、打工,或者自己创业,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游敏说,镇政府参与的优势在于统筹农村资产资源、组织协调农民,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优势在于经营管理项目、参与市场竞争,只有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从闲置农房到特色民宿的蝶变,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效。

农旅融合   “冷”资产变“热”财富

农房闲置,任其破败是巨大的浪费,利用好了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如何盘活用好这笔巨大财富?

今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鼓励各区县(自治县)规划旅游民宿试点示范区,有计划、成体系地盘活利用城乡闲置资源,培育形成“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旅游民宿体系,助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

“市里专门出台文件,鼓励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这也说明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的春天到来了。”区文旅局产业科负责人张静说,盘活农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目前,我区正在对各镇街闲置农房进行摸底,已有一些地方,如黑山镇、金桥镇等镇先行先试。

对此,记者采访了黑山镇人大主席梁光福和金桥镇党委书记张同忠,从中探寻一些发展路径。

激活闲置农房,一开始就在黑山镇镇村两级达成共识。“我们有先天优势。”梁光福底气十足。

黑山镇境内资源丰富,不仅有国家5A级景区——黑山谷景区等旅游资源,新建了林口桃花园、天星桐梓园、灵官殿等乡村景点,还有以猕猴桃、方竹笋、有机茶叶、糯玉米为主的特色农业资源,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

近年来,黑山镇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全面提升,村里老宅的命运也在发生变化。

以黑山镇南门村渡云栖民宿为例,此前,该民宿仅是一座普通农房,民宿负责人刘洋曾经在南山、仙女山、金佛山等地考察,最终被万盛完善的基础设施、干净的村容村貌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将心中的“世外桃源”定在了这处山林。

“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激发了乡村旅游的生产动能,而乡村旅游火了,又会反哺民宿产业。”梁光福表示,未来,黑山镇将通过打通农村闲置房屋租赁通道、优化农村闲置房屋租赁外部环境、加强农村闲置房屋租赁政策扶持等方式,盘活闲置房屋,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村民增收。

“只有盘活了闲置农房,才能让农房的‘冷’资产变成‘热’财富。”这段时间,金桥镇党委书记张同忠和村干部正忙着与外地客商对接。张同忠认为,虽然盘活利用好农房资源,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要注意的是,盘活沉睡的农房资源,一定要尊重农户意愿,改不改造,怎么改造,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

在摸清闲置农房家底的基础上,怎么找准方向、善加利用,至关重要。“要统筹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将激活闲置农房同农旅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实施,才能走稳走实走远。”张同忠说。

金桥镇境内有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金蝶湖、尚古村落景区等自然资源,也有汉代崖墓群、农耕文化园、金桥吹打等人文资源。

“下一步,金桥镇将通过政府打造、企业入驻、农旅融合、文化引领等实施路径,依托当地环境、产业、文化等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各展其效。”张同忠说,期待盘活出更多有特色的“点”,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面”。(武晓静)

——手记——

农村房屋是最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盘活利用好闲置农房,能够唤醒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黑山镇和金桥镇的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经验的同时,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盘活农房,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因地制宜,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又要立规立据,守好底线,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利益。

当然,盘活过程中,既要推动闲置资源有效利用,也需注入新鲜元素,推出具有民俗风情、人文底蕴、生态康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特色的旅游民宿产品,让万盛的美丽乡村成为“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