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风电场冬日见闻
寒冬腊月,南天门上景新然,高管凌空柱叶旋。
南天门风电场的邓亚飞不后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虽然他每天要在80米高的发电塔筒里爬上爬下,要适应艰苦的自然环境,还要忍受远离社会的封闭。
邓亚飞所在的南天门风电场位于石林镇茶园村海拔1500多米的南天门,这里有着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
“风力发电是新兴行业,发展前景好。年轻人脑子活,更容易脱颖而出。”邓亚飞道出了年轻人选择从事风力发电工作的原因。
辛 苦
1月23日早上,南天门寒风刺骨,山坡上还有残雪。
一下车,记者冻得打了个哆嗦,眼前风机近25层楼房高。
邓亚飞要去检修风机故障。
除了监控电机运行、调整发电负荷,爬塔是每个风电工人的必备技能。
“机器在塔里面,检修必须爬塔。80米高的发电塔筒,一天要爬两三回,最多的时候要爬十多回。”邓亚飞说,“最辛苦的是冬天和夏天爬塔,冬天,塔里温度零下十几摄氏度,饮料冻成冰;夏天,塔里温度50多摄氏度,衣服可以拧出水。”
邓亚飞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因为抢修风机故障,一天早上7点多钟,他就出门检修去了,顺便带着面包和饮料作为早饭。
“差不多1个多小时后,准备吃早餐,一拿饮料已经冻硬了。”邓亚飞记忆犹新。
“尽管有诸多困难,但我还是会坚持。我相信风电这个新兴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年轻人也会有更多的发展可能。”邓亚飞看着那一排迎风旋转的风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愧 疚
在南天门风电场控制室里,万松林紧盯电脑屏幕,监控着所有风机的工作状态。
每台电脑显示器上都有不同的数据、柱状图、曲线图等信息,风机出现故障会立即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万松林立即发出指令。
“动一动鼠标就能遥控所有的风机,除非风机出现故障,我们才会到现场维修。”万松林说,风力发电与常规发电相比,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两三个人就可以操作运行:坐在控制室里,所有风机的动静一目了然,轻点鼠标就能驾驭。
万松林是南天门风电场的老员工之一。
“2014年初,南天门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后,我就来了,已经整整7年。”万松林很是感慨。
“干这个工作,感到很亏欠家人。”工作上斗志满满的万松林,谈到家人,却红了眼眶,“孩子才4个多月,我每个月要连续上16天才能休假,完全没法照顾家人。”
“我们都支持你,做你坚强的后盾!”每每想起妻子对他说的话,万松林又充满信心。
单 调
对于南天门风电场的吴超来说,相比爬塔,封闭的生活圈子才是真正的挑战。
今年27岁的吴超是重庆人,2019年到南天门风电场工作。此前,他曾在河北、内蒙古的风电场工作过。
“我很幸运来到南天门风电场工作,这里的环境相比其他地方,已经很优越了。”对于工作条件,吴超很满足。
“就是生活圈子太小了,我们这里女生很少。”吴超打趣道,“还好我有女朋友了,要不然真要打光棍。”
南天门风电场场长孙林介绍,目前,南天门风电场有正式员工17人,平均年龄28岁,年纪最小的22岁,其中女员工只有1名。
“山上网络不好,打电话信号也不太好,与现代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比起来,这些‘80后’‘90后’每天都在深山老林里干着跑风场、爬风机这样单调而辛苦的工作,都是热血的年轻人,真是难为了他们。”孙林说得很实在。
自豪
孙林介绍,当风速达到3米/秒(相当于2级风力),风机就会自动旋转并开始发电,在满发的情况下,单机每小时能发电2000千瓦时,大约可满足300个家庭一天的用电。
目前,南天门风电场有16台风机,每年发电64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2.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4万吨,二氧化硫0.192万吨,氮氧化物0.1万吨。
孙林说,风电和火电、水电比较起来,前期投资大,但之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而且风力发电场不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
南天门风电场于2014年1月29日并网发电。目前,累计发电量达39538万千瓦时。
“远离家人朋友、远离繁华都市,乘风而上、御风而行,这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但是想到能为千家万户带去灯火,能为热闹的城市供应源源不断的电力,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了!”风电工人们满眼自豪。
碧波海阔浪潮涌,风好正是扬帆时。
中午时分,阳光穿透云层,洒满山头,风机迎风旋转,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输向远方……(娄亚梅 梁大顺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