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万盛“十三五”期间:写好“乐居”民生答卷

日期:2021-01-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1-19

“十三五”期间

我区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240户、55.8万平方米,腾挪土地500余亩;

共投入资金5.3亿元,对万盛街道、东林街道等下去的37个老旧小区,实施了道路、管网、立面、水电气讯等方面改造。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区已发展34家物业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共有住宅小区71个,约580万平方米,共监督审核物业专项维修资金580次。同时,投入2308万余元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组织发动全区物业企业350名物业员工,对共有公用区域和公用设施累计实施消毒消杀1.5万次、3000万平方米。

住有所居,承担着广大群众朴实的期待与梦想。“十三五”期间,我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住有所居和住有宜居的工作重心,高质量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让群众从“忧居”走向“宜居”。

居住更安心

5240户棚改居民迁新居

2020年12月16日,万东镇榜上村盛世华城小区,记者看到邓大远时,他正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着火、聊着天,一家人其乐融融。放眼整个屋子,有崭新的家具、齐备的生活用品,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分区明朗,每个房间采光充足。

“现在门缝里吹不进风,房屋没有裂缝,我们一家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邓大远一脸笑意地说。

2018年5月以前,邓大远一家居住在东林街道鱼田堡社区的老房子里,周围环境很差,电线乱牵、楼道狭窄、屋内潮湿阴暗。“墙壁有多处裂缝,每天都提心吊胆。”邓大远说。

实现安居梦,是群众最朴实的愿望。2013年3月,我区正式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2016年3月,探索推行“房票+补贴”的方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经过核定,邓大远家共拆除房屋面积58平方米,他享受了27万元补贴。于是,他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商品房。

如今,邓大远一家人告别“裂缝房”,住进了水电气、厨卫、电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我区,像邓大远一样享受到城市棚户区改造成果的居民不在少数。

棚改户搬进“崭新房”,迎来新生活;城市也喜展新颜,焕发新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区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240户、55.8万平方米,腾挪土地500余亩,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棚户区的生活环境,有效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如今,一幅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美丽民生画卷徐徐展开,映照出万盛动人的万家灯火,也呈现出万盛强劲的发展势头。

改造更精细

37个老旧小区焕新颜

住房环境的变化,在老旧小区里也体现得尤为明显。

日前,记者走进丛林镇九一一社区红岩煤矿家属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小区道路,一面面干净亮丽的墙体。很难想象,如今这样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居住宜居的小区,曾是一个脏、乱、差的老旧小区。

今年43岁的陈光梅见证了红岩煤矿家属区的蜕变。“以前小区房屋楼顶漏水、墙体斑驳、道路破损,感觉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现在楼顶修缮好了,小区环境也变美了,住起来心情舒畅多了!”陈光梅喜滋滋地说。

据了解,红岩煤矿家属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9栋单元楼,涉及153户近530人。为了改善居住环境,2019年7月,丛林镇对红岩煤矿家属区实施维修改造工程,重设用水管网、新建休闲广场、改建冲水式公厕等,解决基础设施缺失问题;翻修小区道路、楼栋墙体、楼顶防水等,解决道路破损、围墙破旧、楼顶渗水等问题;集中治理小区乱搭乱盖、乱堆乱放等现象,消除安全隐患,让居民住起来更舒心。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工,红岩煤矿家属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活动场所焕然一新,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事实上,丛林镇九一一社区红岩煤矿家属区的蝶变只是我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区分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着力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种种问题。

一方面,对有条件的小区按人车分道进行地面铺装,清掏、维修下水管线和化粪池,修复和安装楼道灯、庭院路灯,修复背街小巷破损道路,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清理整治公共绿地,补栽花草树木,按休闲、文化、健身进行功能分区,大大改善居住环境。

2015年以来,我区以强化服务功能为重点,逐步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强力整治“十乱”现象,共投入资金5.3亿元,对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南桐镇的红枫社区、松林社区、和平社区等37个老旧小区,实施了道路、管网、立面、水电气讯等方面改造。

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解决了下水道和雨水带来的大麻烦,众多健身娱乐设施和休闲空地吸引着街坊邻居齐聚一堂,共享惬意生活。

“做梦也没想到,我住了几十年的老小区会焕然一新,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幸福!”家住万东镇红枫社区的居民薛成辉激动地说,几十年的“安居梦”就这样实现了。

管理更完善

物业行业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如果说城市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是让居民住起来更“安心”和“舒心”,那么,完善的物业管理则让居民居住起来更加“暖心”。

物业管理关系着居民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活秩序。在物业管理中,我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打造“红色物业”,采取“党建+物业”的模式,在社区党委统揽下,“吹哨”驻地企业、行业单位、党员群众等多方参与,共商共管、共治共享,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2018年,万盛街道万新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物业企业党支部,打造“红色物业”,多方联动,调解处理物业矛盾纠纷,建设宜居家园、美好社区。

2018年9月,老街物业启动“红色引擎”,从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规划临时停车位、清除路障、美化环境……“红色物业”进驻后,一系列有力措施让原本杂乱无章的老街“大变身”,居民交口称赞。

“自从有了‘红色物业’,老街不仅楼道干净了,停车也更加规范了,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今年68岁的罗中然是老街的老住户,看着老街一天天变得更美好,她心里美滋滋的。

……

从零物管到专业化,从粗放落后到科学精细。“十三五”期间,我区针对物业行业迅速发展的客观情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聚焦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方面,督促物业企业认真履行小区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消防、基础设施等方面运行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稳定;另一方面,积极调解物业纠纷,加强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大大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区已发展34家物业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共有住宅小区71个,约580万平方米,共监督审核物业专项维修资金580次。同时,投入2308万余元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组织发动全区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对共有公用区域和公用设施累计实施消毒消杀1.5万次、3000万平方米,构筑了小区防疫的最坚实阵地、最牢固屏障。(解维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