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创新业 绿色发展谋新篇
——看老牌国企南桐矿业公司如何涅槃自新
南桐特种水泥公司
砂石骨料生产线装运现场
青鹏水泥公司生产厂区
开栏语: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9月10日召开的全区企业家座谈会提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对企业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企业要有新作为,广大企业家要有新担当。
既往,万盛企业如何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走出困境实现逆势增长;未来,如何实现新作为、新担当?即日起,本报推出“企业一线见闻”专栏,带你走进各类企业,到生产经营一线去感受他们如何奋进开拓、创新发展。
金秋时节,走进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桐矿业公司”),从办公楼到工业广场,从餐厅到职工公寓,处处一尘不染、井井有条,修剪整齐的绿树、芳草萋萋的道路、古色古香的雕塑……美丽矿区的景象尽收眼底。
南桐矿业公司是我区老牌大型国有企业,其前身是南桐矿务局,属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控股子公司,是重庆市大型企业、重庆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国煤炭百强企业。2017年底,随着万盛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南桐矿业公司也重新定位,深化改革转型、转换发展动能,打造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一地多点”布局建材项目,瞄准安全、生产、经营以及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精准发力,强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全面发展。
剥离煤电 走绿色发展之路
南桐矿业公司从1938年建矿以来,生产原煤1.2亿吨,煤炭年产量曾一度占到四川省的四分之一、重庆市的二分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
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南桐矿业公司先后关闭退出了砚石台煤矿、鱼田堡煤矿、新田湾煤矿、兴隆煤矿以及南桐电厂,从过去的7个煤矿减至目前的3个矿井,企业改革重组势在必行。
2017年底,重庆能源集团启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优化方案,对下属五个矿业公司实施剥离煤电主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南桐矿业公司将原所属的南桐煤矿、红岩煤矿、东林煤矿、选煤厂以及与煤炭生产相关的单位,以市场化方式重组移交到新成立的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剥离煤电后的南桐矿业公司拥有南桐特种水泥公司、青鹏水泥公司,主要生产水泥、骨料、石粉、粉煤灰等材料,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建材产业基地。
“南桐矿业公司曾以煤炭资源为发展核心,而转型之后,依托现有资源向环保节能、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南桐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涂晓东说,自此,该公司揭开了从煤炭生产向建材行业转型的历史新篇章,并实现盈利。值得一提的是,南桐特种水泥公司已成为重庆市首批能够达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业,申报的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项目也已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
项目先行 “一地多点”促发展
做强做优企业,资源是根本。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创新、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随着众多政策红利的释放,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重庆市水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水泥、石材需求量急速增加。
因此,南桐矿业公司决定在武隆区和合川区投建石灰石矿山项目。该项目面向长江经济带,利用水路运输优势,市场可拓展延伸到湖北、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们严格按照石材优质、储量规模大、运输成本低、无供电铁塔以及不涉及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基本原则进行勘测项目选址,以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涂晓东表示。
南桐矿业公司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污泥)项目、武隆砂石骨料项目和合川砂石骨料项目作为近3年的“三大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以渝南黔北为基地,青木关、武隆、合川等地为支撑点的“一地多点”布局,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动力。
完善制度 打牢转型发展基础
“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体系制度是保障,必须用完善的体系制度作支撑,来满足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需要。”南桐矿业公司在由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建材为主业后,企业管理层达成了共识。
该公司在现有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建材企业体系,全力抓好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重新建立了股东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并编制了2018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
同时,南桐矿业公司相继出台了一整套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建材企业特色的管理制度、办法和规则,并理顺了工资管理结构体系,全面推行工资收入反向考核制度,保证了企业治理结构健全、治理机制完善、治理能力提升,为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施行一段时间后,南桐矿业公司新的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并引导员工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确保了企业发展上下步调一致。
技能改造 促产能大幅提升
涂晓东介绍,南桐矿业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舞台是南桐特种水泥公司。该公司是南桐矿业公司旗下最大的二级建材单位,是集水泥、建筑骨料为一体的建材生产基地,也是渝南黔北最大的国有建材生产基地。
南桐特种水泥公司于1999年建成投产,2008扩改建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20万吨,砂石骨料100万吨。
2017年,南桐矿业公司决定依托南桐特种水泥公司、青鹏水泥公司打造生态建材产业基地。因此,南桐特种水泥公司开始持续开展技改扩能,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固、液、气“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率在重庆水泥行业稳居第一,成为南桐矿业公司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中的“排头兵”。该公司也先后荣获中国名优产品、全国综合利用先进集体、全国建材50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今年4月以来,南桐特种水泥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对窑炉系统的熟料篦冷机、窑炉预热器和预热器进风管等工艺装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促进日产熟料大幅提高,有效降低了能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十四五”末,该公司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吨/年,砂石骨料750万吨/年。
截至今年8月底,该公司资产总额117亿元,在岗员工1830人,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缴纳各种税2.69亿元,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轮驱动” 树立行业转型标杆
“南桐矿业公司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心放在了生态建材,并以改革为动力、开放为推力、科技为支撑、资源为依托、项目建设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建材产业转型之路。”涂晓东表示,“新旧动能转换使我们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动能培育,摆脱了传统煤电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局面。”
接下来,南桐矿业公司将围绕提升板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人才保障、多元合作、数字化建设的“四轮驱动”,为重庆市水泥行业转型发展树立典范。
“我们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认真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9303'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涂晓东说,“9303”是指9大工程、30亿元、3亿元。其中,9大工程是指智能化改造、精品砂、水泥等9大项目,实现“矿山→熟料→水泥→商混→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水泥主业“延链”发展,并且到“十四五”末,公司产值达到年产30亿元、利润3亿元,税费逐年实现合理递增,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解维坪 庞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