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新华社聚焦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万盛:体坛万象,于斯为盛

日期:2020-07-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7-30


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黑山谷风景区,几名游客体验体育项目。新华社记者  刘  潺  摄

《半月谈》记者  李  勇  黎华玲  刘恩黎

万盛经开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人们也许不会想到,这座体育城,曾是西南瞩目的煤都。历史上,万盛走过了“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缺煤而困”的坎坷历程,却在新世纪重塑城市风景,打开以体育经济、体育文化为立城之本的发展新天地。体坛万象,何以汇聚于斯,蓬勃兴盛?

煤城向何处去?

1955年,万盛“因矿设区”,一度是全国100个重点采煤区县之一,煤炭产量占四川省的1/4、重庆市的1/2。万盛经济发展长期“一煤独大”,煤炭产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率曾高达80%左右,城乡就业人口中超过70%从事与煤相关的行业。

“一切向煤看”的万盛,也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受煤炭市场行情下挫、资源濒于枯竭的影响,最困难时全区总人口近20%以低保维生;采煤沉陷区影响面积占全区面积近1/3,地区生态环境受损严重。2009年3月,万盛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当煤炭经济的支柱开始动摇,万盛如何重建发展图景?万盛转型办主任张瑜说,唯有确立新发展理念,转型是唯一的出路。

曾经“以煤养村、依矿吃饭”的关坝镇,是万盛转型探索的一个缩影。

关坝镇镇长李斌对半月谈记者讲了凉风村的故事。这个位于渝黔边界的小村子前些年受周边乡镇煤矿陆续关停影响,大量在矿上挖煤为生的村民没了生计。2014年,万盛关闭了近20家煤矿,就在这一年,凉风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3.7%,被定为国家级贫困村。

不挖煤,村子就没路可走了吗?凉风村村民重新打量起自己的家园。背靠财兴山,面朝溱溪河,清澈的活水穿城而过……村民意识到,好风光大有文章可做。很快,凉风村发展起以垂钓为特色的农体旅产业,村里的600余亩生态鱼塘升级为国际化钓鱼基地。

“日子从‘黑乎乎’变成了‘绿油油’,巴适啊!”村民犹继强说,2014年煤矿关停时他一个月才挣两三百元,后来很多人来凉风村参加垂钓比赛,他趁势办起农家乐,现在一年收入有近20万元,“真是好到天上去了”。

如今的关坝镇,健身步道、骑行绿道、登山步道一应俱全,还建成了11人制标准足球场、8跑道田径场和占地2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已成为闻名全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小羽球带来大产业

2016年5月,万盛正式确定以体育产业作为转型支柱产业,这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是独一份。万盛何以如此抉择?

万盛经开区体育局副局长陈亚莉说,万盛历史上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众多知名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累积下深厚的羽毛球文化,羽毛球早已是市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她的同事差不多人人工位上都备有运动装备,羽毛球拍更是“刚需”,每逢下班,从单位领导到实习员工都会呼朋唤友,前往球场一争高下。

万盛确实是羽毛球的世界。从綦万高速公路万盛口下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约30米、矗立路口中央的大型羽毛球拍雕塑,城区道路两旁白绿相间的羽毛球路灯,各类凸显羽球元素的街道景观,无不向游人诉说着万盛与羽毛球的缘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穷乡僻壤的万盛并没有什么体育文化可言。一位名叫唐勇的泰国华侨回故乡任教,改变了这一切。

唐勇为万盛带来了风靡东南亚已久的羽毛球运动。从他身边的同事学生,到周边矿区工人居民,万盛拥抱羽毛球的热情像水波一样越扩越远。50年过去,万盛先后培养出了钟波、张亚雯、李雪芮、皮红艳等数十名羽坛名将,不乏世界冠军。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自2006年起,万盛连续多年举办重庆市级羽毛球公开赛,2015年创办的“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更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今天的万盛,已是国家羽毛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以万计的百姓长期参与羽毛球锻炼。火热的群众体育,极大促进了当地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西南地区高性能羽毛球拍主要产地,万盛每年出产的数十万只碳纤维球拍在国内市场广受追捧,远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体育塑造城市精气神

“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万盛的蝶变,是一个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增长的故事,也是一个运动风气蔚然而兴,体育文化油然而盛的故事。

万盛奥林匹克天路,全长约310米,739级阶梯顺着山势而建,彩色奥运图案和奥运知识铜板贯穿全程。天路独特的设计让这里成为游人必选的打卡点。天路的一端是地处城市核心圈的奥林匹克公园,拥有30余块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以及笼式足球等项目标准运动场地,充分满足群众锻炼日常所需。

每逢周三,“夕阳乐”气排球队都会相约万盛奥林匹克公园。“气排球运动适量、不激烈,适合中老年人,打多了还真会上瘾。”67岁的江朝明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们的气排球队由30多名50岁到70岁的中老年人组成,大家常常在微信群里呼朋引伴,只为享受运动的纯粹乐趣。

对万盛而言,体育不仅是居民幸福的指标,也是游人注目的名片。在号称渝黔生物基因库的万盛黑山谷风景区,延绵13公里的峡谷内树木葱茏、四季常绿,一条约两小时行程的青砖步道串联起高空攀岩、丛林穿越等原生态体育项目,游客在饱览青山绿水之余,亦可感受浓厚的运动氛围。石林国际定向运动基地、南天门冰雪运动中心……万盛的每一处风景里,游人都可以与运动有个约会。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光灿介绍,全区近年来投入资金30亿元,推进1个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全民健身公园、1000公里户外健身步道的建设,实现镇街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三个全覆盖”。目前,万盛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58.9%。

“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袁光灿说,万盛将继续以“宜居、宜业、宜运动”为城市建设的发力方向,让运动与健康成为居民多元获得感的纽带,让体育与休闲成为万盛转型持续活力的传送带。(刊于新华社《半月谈》2020年第14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