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金角角银边边,景中健身舞翩翩

——看我区如何利用城市闲置土地服务群众健身

日期:2020-06-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6-15

俯瞰盛兴公园。 王泸州   摄

鱼田堡社区健身点,居民正在使用崭新的健身器材。   刘文佳   摄

兼具休闲与健身功能的口袋公园(资料图)

绿意盎然的东林公园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打卡地”。(资料图)

皂角井社区健身点,舒适的健身环境引来居民健身。(资料图)

健身去哪儿?这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成为全民健身亟待破解的难点和痛点。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其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区域,建设便民利民的健身休闲设施。”将闲置土地用起来、用得好,不仅是增加健身场地供给的新抓手,更将成为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区面对群众日渐高涨的日常健身需求,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服务群众健身,千方百计在闲置、废弃土地上做文章,扩大健身场地增量,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因地制宜

闲置土地变健身场地

每天傍晚,南桐镇皂角井社区健身点热闹欢腾:居民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跳坝坝舞,有的在扭腰器上活动筋骨……这个利用闲置空地改建的健身场地,既可以休闲散步,还能锻炼身体,附近居民几乎每天都要来此地“打卡”。

“以前晚饭后,不是串门聊天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由于很少运动,腰上有了‘游泳圈’,而且精神也不好。”皂角井社区姚树梅说,去年9月,南桐镇在社区两栋居民楼之间的空地上建成了这个健身点,干净整洁的健身环境、不同类型的健身器材吸引了不少居民闲暇时来此健身、休闲。看着健身点热闹的场面,姚树梅重新找回年轻时对乒乓球的兴趣。每天晚饭后,她都拎着球拍到健身点打上一小时乒乓球,身体越来越好了。

“健身点建成后,相关部门配备了10多套健身器材,南桐镇也投入资金完善了场地设施。人员上,我们组织了有特长、有意愿带头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对其他居民健身锻炼进行指导。”南桐镇皂角井社区党委书记霍仁堂介绍,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每隔一段时间,社区就会在健身点组织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广场舞表演赛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利用闲置空地修建健身点,是万盛扩大健身场地增量的举措之一。

“以往的体育用地往往跟着赛会导向走,场地类型单一,有时甚至造成空间浪费。而改建闲置场地则需要依托现有条件‘精打细算’,既要对接服务半径内群众不断迭代的健身需求,又要实现复合功能和兼容设计,有效提高利用率。”区体育发展中心群众体育科工作人员田冶表示,我区在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中,利用城市改造升级过程中留下的“金角银边”,在街道、公园、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兴建健身点。截至目前,全区社区健身点达3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37平方米增加到2.42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

当“体育即生活”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群众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观赏”转变为“参与”,对健身场地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标准。“城市的待利用土地、闲置的公益性建设用地,不仅要用起来,更要用得好,让群众从中收获健身成就感和幸福感。”田冶说。

挖掘土地潜力

街旁绿地美景初绽

6月9日下午,70岁的贺大爷像往常一样下楼转悠。他家住在国能天街,五分钟就到盛兴公园,散散步或打太极,再跟邻居聊聊天,老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此前,贺大爷的生活轨迹并非如此。当时盛兴公园是一块闲置空地,堆满了建筑工地的弃渣和附近居民倾倒的生活垃圾,别说来这儿散步休闲了,就是路过也会走快一点。贺大爷告诉记者,因为年纪大了,他不方便到离家较远的区文体中心体育场锻炼,大部分时间选择窝在家里看电视,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差。

去年,万盛街道大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对该地块进行专项整治,取名盛兴公园。盛兴公园位于国能天街与区教师进修校之间,按照街头游园风格进行打造,修建了健身步道和休闲回廊,并在附近栽植日本红枫、小叶榕、女贞、竹子等植被400余平方米,垃圾场“变身”美丽公园,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利用城市“边角下料”做文章,已然成为扩大健身场地增量的重要手段。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鼓励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城市在发展,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街旁绿地的建设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近年来,我区利用街旁绿地,修建社区公园、健身点,虽然面积不大,功能却很齐全。不仅解决了城区裸露地块荒草遍地、环境杂乱的问题,而且通过园林设计提升了城区居民周边绿化环境,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等公园40余个,市民步行5至10分钟就可到达附近的公园,基本形成了均衡覆盖整个城区的多层次公园体系。

下一步,我区将把满足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更加有效的利用城市的“金边银角”服务群众健身。

(刘  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