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你“熄”烟了吗?
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其产生的二手烟也会给不吸烟者造成危害,引起肺癌等恶性肿瘤、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长期吸二手烟可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5%—30%,导致中风的风险增加20%—30%。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对吸烟造成的长期慢性危害的认识还不够。因此,让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极为关键。
吸烟伤已亦伤他人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吸烟时,大部分烟雾被吸烟者吸入肺部,少部分烟雾与唾液一起进入吸烟者的消化道。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一部分停留在肺部,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害正常细胞,可能形成癌症。”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徐刚介绍,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相比较,肺癌发病率增加10—50倍,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3倍,慢性气管炎发病率增加2—8倍,口腔癌发病率增加3倍。值得注意的是,母亲吸烟,还会使孩子发育缓慢,体质虚弱,智力低下。总而言之,吸烟会造成体质下降、健康受损、疾病增加、寿命缩短、殃及后代。
另外,吸烟者喷吐出的烟雾以及香烟点燃处冒出的烟雾,还会污染附近空气。其他人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也会受到损害,这叫被动吸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吸二手烟”。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吸入二手烟的时间超过15分钟,其患肺癌的几率与抽烟者是一样的。而“三手烟”是指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这些物质与常见空气污染物亚硝酸反应后也可形成强大的致癌物。“可以说,一人吸烟全家遭殃。”徐刚补充道,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性更大,会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良好
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商场、医院等室内公共场所,发现禁烟标识标语均张贴在醒目位置,控烟执行情况较好,但依然存在个别烟民对禁烟标识视若无睹的情况。
2011年起,我国将室内所有公共场所确定为禁烟区,医院是其中的重点场所之一。记者在城区部分医院采访时发现,随着人们控烟意识的提高,在医院内抽烟的人数已经大为减少。但在卫生间、开水间、楼梯口等处,仍可发现散落在地面的烟头、烟灰。
对于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出不同程度地反对。
“目前正在备孕,所以对二手烟特别反感。有时候戴着口罩也能闻到呛人的烟味。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快步走开。”市民陈璇告诉记者,除了反感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她最无法理解的是个别家长带着孩子还在吸烟。“这是一种特别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要知道二手烟对于儿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她说。
“我是属于对烟味特别敏感的人,附近有人吸烟,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市民刘青表示,随着城市愈发文明,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无烟单位建设,各单位在显要位置摆放无烟单位标识标牌,利用各个节点展开各种禁烟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控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倡导无烟家庭建设,结合“健康企业”建设推动无烟企业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各级无烟卫生健康机构覆盖率保持100%,全系统自查合格率高于80%。
倡导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
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越高,这已经得到了多方科学论证。
“把吸烟者的比例降低一些,人们的健康素养和寿命都会有显著的提升。”徐刚表示,除了成年人的吸烟问题,近年来电子烟使用率在青少年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开始吸烟,极易形成终身吸烟的陋习,对身体发育将造成持续性危害。”徐刚介绍,青少年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自制能力不强,接触烟酒后容易成瘾,烟草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给人体多数脏器发育带来损伤。
“让青少年远离烟草还需‘组合拳’,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多个层面携手推进。”徐刚呼吁,在抗疫防疫“新常态”下,重新审视健康的意义,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不吸烟,不吸二手烟。全社会要共同关注烟草制品、特别是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对青少年的危害,遏制青少年吸烟率的上升。
聚焦当前青少年控烟存在的主要问题,徐刚希望加强烟草危害特别是电子烟危害宣传教育,用青少年听得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引导青少年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拒绝第一支烟。此外,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助力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为青少年做好表率。
戒烟戒不掉医生可帮忙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嗜烟者实际上是慢性病人。”徐刚介绍,吸烟上瘾是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交互影响,而不能单纯认为是一种习惯或喜好。
那么,怎么做才能戒烟呢?
首先要下决心戒烟。要明确自己戒烟的目的,并且做好充分应对前期的戒断反应的准备。清理干净身边的烟草产品和吸烟用具;告诉家人、朋友、同事,准备戒烟;减少在可吸烟场所停留的时间;避免他人在自己面前吸烟;尽量保持忙碌状态,即使是在休闲时间,不要创造吸烟的条件。其次,坚持度过戒断反应期。当烟瘾强烈时,可以喝水、吃点零食,让手和嘴忙起来;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来做,分散对烟瘾的注意力;延迟吸烟,想抽烟时,告诉自己等10分钟,此时,烟瘾会变得没有那么强烈;重复深呼吸,也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不管用,那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通过戒烟门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辅助治疗,我区规范的戒烟门诊为区人民医院、中医院。
“一般来说,戒烟3个月后,生理上的烟瘾没有那么强了。这时,戒烟已经成功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戒掉多年的习惯。”徐刚表示,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自己坚持,还有家人社会的支持、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