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焦点图片

真抓实干拔穷根 真帮实扶摘穷帽

——我区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综述

日期:2020-05-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5-11

面貌一新的关坝镇凉风村。

南桐镇岩门村,驻村干部通过拍摄微视频的方式,帮助脱贫户卖萝卜。

金桥镇三台村,驻村干部(前排右一)在田间地头了解村民诉求。

万东镇五和村发展梨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自2015年以来,43名驻村干部背起行囊,先后奔赴我区7个国家级贫困村和2个非贫困重点村,精准帮扶、精准发力,挺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前沿。他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因村因户施策,千方百计解民忧、纾民困,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蹄疾步稳地脱贫致富奔小康。

因村选派   精兵强将下得去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重要的帮扶资源是驻村干部。驻村干部选得强不强,既关系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能否打赢,也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

从2015年起,我区坚持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坚持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坚持高标准、高素质从对口帮扶单位选派中层干部,一批批优秀干部在贫困程度最深、帮扶任务最重的乡村挥洒汗水、辛勤耕耘。

为了确保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既能解决贫困村的突出问题,又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因村选派”成为我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先导:

——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注重选派党群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干部;

——对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注重选派熟悉现代农业、市场营销、乡村旅游等工作的干部;

——对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贫困村,注重选派熟悉村镇规划、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干部;

——对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注重选派熟悉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较强的干部。

驻村干部下得去,只是第一步。为了确保驻村干部蹲得住、融得进,我区坚持从严管理,从干部驻村一开始就坚持利剑高悬,把纪律摆在前面。

其中,区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驻村工作队进行考核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或者有其他情形、造成恶劣影响的,进行严肃处理。

既要严管,也要厚爱。为进一步形成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驱动力量,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同时,我区从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服务保障等角度,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驻村干部的扶贫热情日益高涨、扶贫干劲日益迸发。五年来,“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等形式主义在驻村帮扶工作中难觅踪迹。

真情帮扶   为民解忧办实事

驻村干部如何才能干得好?

为了提高驻村干部精准帮扶的能力,我区坚持分级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将精准扶贫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纳入培训重点内容,让驻村干部吃透政策、把准政策、用好政策,从而推动贫困群众知晓政策。

据统计,仅2019年,全区就组织培训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等2013人次。

工作有方向,干事才有动力。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这也是所有驻村干部首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8月,三十岁出头的杨昉炜来到金桥镇三台村驻村帮扶,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杨昉炜到村后,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把村里的每户人家都走访了一遍。每家有多少人、有哪些收入来源、子女在哪儿工作、经济条件如何、需要解决哪些困难,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印在心里。

村民余宗珍曾居住在土坯房里,墙体撕裂成缝,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杨昉炜立即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政策帮扶,为她申办了3.1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帮助她完成了房屋改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青年镇板辽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方洁对此深有感触。

去年12月,板辽村脱贫巩固户陈光贤生病住院,李方洁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困难,并前往医院探望,叮嘱他坚持治疗,保持良好心态。

在李方洁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陈光贤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当大家再次去探望时,陈光贤感动万分,哽咽致谢。

扶贫必扶智。在帮扶的过程中,驻村干部格外注重强化教育扶贫在消除多维贫困中的作用。

2015年夏天,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南桐镇岩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傅裕的家中,同时,也带来了两难的抉择。

因为家境贫困,傅裕的大学梦一度濒临破碎。就在这时,我区开展的教育扶贫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经过申报、审核等程序,傅裕获得了教育资助名额,每年可领取4000元生活补贴和6000元学费补助,大学期间的费用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事情在我区并不是个例。以2019年为例,我区共资助贫困学生3238人次,兑现资助资金348.7万元,实现贫困学生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全覆盖。同时,精准施策,解决了8名贫困学生辍学问题。

在基本医疗方面,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七重医疗保障”,建立健康扶贫医疗基金,实行贫困人口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措施。当前,全区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比例为9.82%,重特大疾病、慢病门诊费用自费比例为11.63%。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对排查出的贫困户危房建立改造台账,落实专项资金264.5万元,已全部完成改造。

一直以来,驻村干部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自2017年起,丛林镇海孔村村民再也不用到很远的水源地挑水,新修建的蓄水池将饮用水经过消毒净化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每家每户,村民从此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

来自区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我区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管护,全区现有1072户脱贫户饮水安全达标、742户基本达标。

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风貌。五年来,驻村干部们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他们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在手上,迎难而上,持续使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使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培育产业   脱贫成果可持续

不少到过石林镇庙坝村的游客都知道,这个小村庄是“网红景点”梦幻奥陶纪景区所在地,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庙坝村也曾是国家级贫困村。

庙坝村得以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力发展产业。2015年,驻村工作队来到庙坝村,他们走地头串农户、爬山头趟河沟,精准了解村情民意,逐家逐户叩开心扉,反复研究脱贫思路,从乡亲们急需急盼入手,找到了适合发展的产业,让集体经济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以前,大山挡住了村民的致富路,现在不同了,‘网红景点’就在旁边,正是借旅游东风发展农业的好时机。”庙坝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晓梅如是说。

如今,包括茶叶、竹笋、蜂糖李等在内的产业项目在庙坝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

无独有偶,曾同为国家级贫困村的万东镇五和村,也是依靠培育产业才渐渐摆脱了贫困的缠绕。

近年来,我区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因户施策指导、促进农户增收”的原则,因地制宜、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如今,五和村黄花梨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也有了保障。更令人惊喜的是,依托产业打造的“五和梨花节”已成功举办6届,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享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乡村旅游品牌。

近些年,同样声名鹊起的还有关坝镇凉风村。

曾几何时,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是横亘在凉风村贫困群众和致富大门之间的两座大山。驻村干部要做的就是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去年冬天,该村驻村干部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拓宽思路,打造花卉苗圃基地。这个占地面积5亩,并达到腐殖土年生产量1000吨生产能力的基地,预计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同时,该基地还吸纳了20余户脱贫巩固户参与入股分红,为4名脱贫巩固户设立了长期工作岗位,为其他村民提供了10余个临时工作岗位。

参与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帮扶干部职责所在,也唯有如此,才能拔除贫困群众的思想穷根,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支持,真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任驻村干部,一生扶贫情缘。驻村干部通过与贫困群众的深入接触,通过艰苦环境的历练,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对群众的感情,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产业模式、新的经济业态,一些贫困群众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变得更有活力。如此,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必能照进现实,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日可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