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一问二帮三送”为残疾人办实事
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明天
普通老百姓难免有“急难愁盼”事项,而残疾人遇到的这些事项只会更多。区残联和残联系统的党员干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是如何为残疾人办实事,解残疾人的“急难愁盼”事项?答案是“一问二帮三送”。
“一问”是向残疾朋友问需求,全面掌握各类残疾人的现实需求,为制定各类惠残助残政策提供支撑,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全系统问”“全覆盖问”“全方位问”。
“二帮”是帮就业、帮创业。坚持以增收为目标,开展“参谋项目帮”“资金扶持帮”“对接岗位帮”。
“三送”是针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的身体功能障碍需要康复、就业能力较弱需要技能、参与社会活动较少需要便利等实际需求,主动开展“送康复”“送技能”“送便利”服务。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实施“集中统一送”“服务上门送”“政策精准送”。
“一问二帮三送”实现了变“等残疾人上门找”为“走下去主动问”,变“让残疾人自谋生计”为“帮残疾人找出路”,变“让残疾人等服务”为“为残疾人送服务”。
问出“急难愁盼”事 找准解难突破口
“为残疾人办实事,首先要找准残疾人有哪些‘急难愁盼’的事需要我们办。”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残联系统的党员干部深入残疾人家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征集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出谋划策,积极解决具体问题。
全面摸底掌握残疾人的各项需求后,区残联运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分人、分类记录需求,及时进行动态更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帮扶行动提供助力,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
在万东镇五和村残疾人金文芳家中,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明烽仔细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今年42岁的金文芳智力2级残疾,无子女,家中只有她和丈夫两人,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家庭条件虽不好,但夫妻二人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当被问及生活中有何困难时,夫妻俩表示希望能用上天然气。
走访结束后,刘明烽一行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帮助金文芳夫妇安装天然气。不到半个月,金文芳夫妇便圆了使用天然气的梦想。
截至目前,区残联和残联系统已完成对全区7500名持证残疾人的走访,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到了更多残疾人的需求。
帮到最急最需处 解决最盼最难题
就业和创业,是残疾人家庭能够与普通家庭一样,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然而,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比普通人更难。
“越是最难事,越要帮办好。”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因而,帮助残疾人就业、帮助有能力的残疾人创业,成为了区残联工作的重点。
今年34岁的杨迅(化名),视力4级残疾,曾漂泊在外四处打工,收入一直不稳定。如今,他在位于平山产业园区的重庆玮硕恒基配件有限公司就职,离家近、收入也很稳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些年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政策越来越多,我们残疾人找工作也更方便了,真心感谢大家的帮助。”杨迅说,今年3月,他在我区举行的残疾人专项招聘活动中登记了求职信息,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几天内就落实了合适的工作。
今年,就业因疫情等原因压力较大,而残疾人就业更甚。为此,区残联不断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6期,组织74名残疾人参加培训;举办残疾人网络招聘会和现场招聘会6场,成功推荐残疾人实现就业81人,其中应届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6人。
青年镇湛家村的肢体二级残疾人万青亮,今年34岁,8年前因一场意外造成了肢体残疾。他并没有因此颓废,于2019年自学技术开始养殖肉兔。“人要有信念,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不会成为家庭的包袱、社会的负担。”万青亮说。
在万青亮的肉兔产业发展稳定后,区残联又为他提供了1万元的创业帮扶资金,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他通过售卖肉兔一年纯收入约4万元,随着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收入将持续增加。
在帮扶残疾人创业中,区残联全面梳理相关扶持政策,并协调相关部门,将这些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帮助残疾人创业。比如,鼓励残疾创业者积极参加“巴渝工匠”杯残疾人服务技能竞赛,扶持残疾人创业5人,发放扶持资金2.9万元。
送给最需要的人 送出最温暖的情
身体康复、就业技能、行动无障碍,是残疾人群体最为迫切的三大需求。区残联在为残疾人办实事中,集中力量开展“三送”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最需要的残疾人,送出了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的温情。
金桥镇新木村的小雨(化名),是一名肢体残疾儿童。近日,区残联为她量身定制了矫形鞋,小雨穿上鞋后走路平衡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为更好地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区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室)等阵地作用,组织专业人员集中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今年以来,区残联为1198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212名残疾人提供了轮椅、拐杖、助听器、助行器等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为47名重度住院精神病患者落实住院救助费用7.09万元。与此同时,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全区39名符合要求的残疾儿童进行转介康复训练,对5名残疾儿童进行了矫形鞋适配,并在区人民医院建成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
行动难,是残疾人最盼望解决的一件难事。在为残疾人办实事中,区残联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加快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的实施,为残疾人送去一条通畅的行动路。
今年,区残联为全区137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一对一制定了改造方案。积极开展残疾人“德法相伴”等普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知法守法意识。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认真开展资格审核工作,已审核残疾人1.96万人次,补贴金额139.71万元。(叶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