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万盛管委会办公室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日期:2023-01-2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1-28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年度报告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编制而成。全文内容包括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六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从202211日起至20221231日止。本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从政府门户网站万盛网(网址:https://ws.cq.gov.cn/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385276112)。

一、总体情况

2022年,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总体定位,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深化主动公开、加强公开平台管理、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主动公开不断扩面。2022年,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万盛网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微信公众号主动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11件,管委会及管委会办公室其他文件62件,人事任免文件9。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制度,及时公开2022年度本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完成6件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求、决策结果、政策解读的全流程公开;发布管委会主任办公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其执行情况信息70余条举办新闻发布会4场次、发言人来了5场次、在线访谈3场次,及时发布回应群众关切信息18条,回复群众来信78件(公开18件),发布政策解读材料113件;动态公开全区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3个清单,深入推进川渝通办、西南五省跨省通办服务事项等信息公开;公开预决算信息4条;建立政策咨询问答库,公开政策咨询问答90余条;持续动态发布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六稳六保、工业强区、全民健身、全域旅游等信息3000余条。

(二)依申请公开不断规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抓好依申请公开两端报备制度,全面掌握全区各单位依申请公开接收情况、办理情况,切实提升全区依申请公开办理质量。2022年,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代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受理依申请公开1件,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答复,答复情况为予以公开。未收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全区连续3年未出现因依申请公开办理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政府信息管理不断深化。持续做好公文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和发布审查工作。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文公开属性标注率100%,主动公开各类政策文件79件,较上年提升4.4%。依托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库,建立区内子库,主动公开行政规范性文件11件,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调整统一行政规范性文件格式46件。全区现有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48件、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26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不断提质。完成万盛网改版升级工作,从网民需求出发,科学设计首页,突出万盛特色,万盛网实现访问量达26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0%;今年以来发布信息16085条,自主审核发布信息10402条,审核部门、镇街上传信息5683条,完成1000余个栏目的新增、设置、调整,持续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111日,开通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微信公众号,开设办事服务、政策问答、回应关切、公开信箱等11个便民功能服务,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共发布政务要闻和疫情防控等信息280条,关注量达1064不断提升各镇街、图书馆、文化馆、行政服务中心13个政务公开专区质量,配备设备和资料,满足群众就近咨询政策、依申请公开需要。

(五)监督保障不断加强。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区级绩效考核目标,细化各部门、镇街政府网站栏目清单,实行每月单位自查、三方公司检测、办公室全面巡查的闭环工作模式,前三季度政府网站考评通报均在全市前列;不定期、全覆盖开展政务公开专区使用情况、公文公开属性标注情况抽查和情况反馈,明确整改期限,督促全面整改和提升业务素质;建立政府网站技术运维和内容运维两支队伍,明确专人开展工作,将政府网站和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预算;开展集中培训3次,实地检查指导13家单位政务公开专区建设2次;针对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通报,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对工作薄弱单位或政务公开工作新人进行一对一专门培训25人次。全年收到社会公众对下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

(六)积极探索创新。一是深化依申请公开两端(接收端、回复端)报备制度。全区行政机关在收到依申请公开申请后,必须于3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并按程序进行办理;行政机关在起草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经本单位审核后,在提交申请人之前,必须早于法定回复时间3天进行报备。落实两端报备制度不力,造成行政复议被撤回、行政诉讼败诉的,纳入绩效目标考核扣分。以此加大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掌握、指导,避免出现各类错误和失误,切实提升依申请公开的办理质量。二是探索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策划,突出特色、各有所长,形成合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制发件数

本年废止件数

现行有效件数

规章

0

0

0

行政规范性文件

11

7

48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0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0

行政强制

0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行政事业性收费

0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

企业

科研

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1

0

0

0

0

0

1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0

0

0

0

0

0

0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1

0

0

0

0

0

1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0

0

0

0

0

0

0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0

0

0

0

0

0

0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0

0

0

0

0

0

0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0

0

0

0

0

0

0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0

0

0

0

0

0

0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0

0

0

0

0

0

0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0

0

0

0

0

0

0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0

0

0

0

0

0

0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0

0

0

0

0

0

0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0

0

0

0

0

0

0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0

0

0

0

0

0

0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0

0

0

0

0

0

0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0

0

0

0

0

0

0

2.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0

0

0

0

0

0

0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0

0

0

0

0

0

0

(六)其他处理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3.其他

0

0

0

0

0

0

0

(七)总计

1

0

0

0

0

0

1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0

0

0

0

0

0

0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主要问题。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政策解读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政务新媒体运维质量仍需提高;政务公开专区作用发挥仍需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二)改进措施。一是建立机制,制作政策解读模板,丰富政策解读形式,指导行政机关开展政策解读;二是强化政务新媒体运营知识的学习,把握政务新媒体运营的规律,加强策划和管理,提升政务新媒体运维质量和传达政策、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政务公开专区设置指导,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推行服务闭环,提升政务公开专区的服务性、便民性。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本机关未收取信息公开处理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