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报告(2021年)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0日在重庆市綦江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根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现将《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报告》书面提交人大代表讨论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万盛转型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连续两年莅临万盛调研并对万盛工作提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催人奋进的是,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万盛发展赋予了重大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让人欣慰的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万盛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突出“三个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五年,我们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十三五”末,全区GDP实现213.97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居綦万南第1位,是“十二五”末的1.55倍,年均增长5.8%;工业增加值85.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4倍,年均增长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3%。“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0.5%。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超20%;全区市场主体由1.5万户增加至2.3万户,较“十二五”末净增长53.3%。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5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6.4%;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37亿美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032.4%、143.4%。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十三五”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达1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093元、16863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2.8%、5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3%,较“十二五”末提高4.13个百分点。民生领域五年累计投入达95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0.1%。2017年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我区获评“优秀”。PM2.5平均浓度五年下降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超过310天,2020年达348天、居主城都市区第2位。
——这五年,我们初步形成了多极发力的产业格局。
工业强区成效显著。持续扩大工业总量,累计引进冠宇电池、川东化工等工业项目157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1.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户。“十三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年均增长6%,其中非煤产业占比由80%提升至9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由3%提升至31%。聚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建成投用面积达19.3万平方米的智能终端产业园,累计引进智能产业企业2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7个,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5%以上,全国最大、西南首个第三方天馈线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全面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新增标准厂房45万平方米,产出强度达80亿元/平方公里、增长60%。
全域旅游持续火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累计完成旅游投资170亿元,建成奥陶纪等各类景区景点22处,成功打造“百万游客俱乐部”景区等国家级旅游吸引物8个,奥陶纪天空悬廊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健全完善旅游设施,旅游公路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商品卖场、A级旅游厕所、免费Wi-Fi、旅游公交等实现景区景点全覆盖。优化创新管理服务,率先在全市建立“1+3+N”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系,黑山谷旅游服务标准化项目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获批国家级示范项目,智慧旅游发展水平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十三五”末,来区游客达247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2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6倍、3.9倍,其中,乡村旅游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1.5倍。
全民健身走在前列。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30亿元,千里健身步道、全国首个山地奥林匹克公园、重庆首个智慧体育大数据中心等建成投用,形成城市10分钟健身圈、农村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8平方米,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着力打造活力城市,累计举办青山湖国际跑步节等大型赛事50余场次,“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成为全市唯一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荣获首届国际群体协会使命2030大奖——政策奖,成功承办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体育大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成功打造青年汇巅峰乐园等体育旅游综合体10个,关坝镇凉风村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续三年承办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十三五”末,万盛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成功获得国家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
商贸经济日趋繁荣。着力打造商贸平台,国能奥特莱斯、宏恩财富广场等综合商业设施建成运营,新增商业16万平方米;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电商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全面建立。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年均新增市场主体超3000户、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商贸市场主体达1.3万家、限上企业较“十二五”末增长36.4%,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1505件、是“十二五”末的2.6倍。“十三五”末,全区实现批零销售额150.2亿元、住餐营业额24.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9.7%、16.2%;网络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从7.3%提升至14.4%;商贸行业占全区GDP比重达19.9%,较“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
——这五年,我们切实增强了转型发展的动力活力。
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万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收占比由17%下降至4%。深化国企改革,区属国有重点企业架构进一步完善,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43.6%,南桐矿业公司社会职能剥离移交改造全部完成。大力实施扩权强镇、抓乡强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全部“清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年均减免税费超过6亿元,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整体压缩率达79.3%,即办率由1.8%提升至42.4%,企业开办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全程网办比例由11.5%提升至76.8%。深化机关事务改革,创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家,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成立区融媒体中心,形成“报台网微端”一体化传播矩阵。
开放之门越敞越大。强力开展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254个,计划总投资658.6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308.2亿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占市场主体总量达96.2%,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达61.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1%,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8、23.3、8个百分点。深度融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开放合作,首倡成立中国十大爱情景区联盟、渝南黔北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联盟等合作机制,“陕煤入渝”每年1/3的量在万盛实现销售调配,万盛成为渝黔合作先行区建设牵头单位。
创新之势越聚越强。全力搭建创新平台,科创大厦建成投用,累计引进培育市级及以上科技型企业265家、研发平台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成功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成总规模4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和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有效发明专利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是“十二五”末的3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达31家,多普泰制药公司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计划,落实每年1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成功引进各类人才近1000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
——这五年,我们精心塑造了康养宜居的城乡风貌。
城市更靓更宜居。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240户、55.8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2%、提高9个百分点。不断完善功能配套,新增马鞍山公园、犀牛背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等各类城市公园2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6.65平方米、增长48.8%,建成海绵城市47万平方米、城市综合管廊8.6公里、污水管网68.4公里,城市亮灯率保持在98.5%以上。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首座城市立交桥——万东南路立交桥建成通车,建成停车位1.5万个,改造智能公交站点95个。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四大公共信息平台、五大应用系统建成投用,城市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98%。
乡村更美更兴旺。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整治农村危旧房屋1.3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1.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率居全市第3位,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56%,万盛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食用菌、猕猴桃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10万亩,培育引进华绿生物等龙头企业33家,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3个,农产品商标品牌较“十二五”末增长229%,农业总产值、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5.5%、41.9%,万盛荣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
基础更牢更扎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293.6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15.2%,形成“三纵三横”普通干线交通网络和城乡交通路网,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万盛段)完成总投资的85%,万正高速、广涪柳铁路、渝贵高铁和江南支线机场纳入全市规划。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6%,城乡公交、天然气、4G网络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建成凉风水库、松涛湾水库、鲤鱼河引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超4000万立方米。强化发展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9925亩,供地5926.9亩。
生态更优更和谐。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任务24.4万亩,工矿废弃地复垦、植被恢复2.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3%提高至57%,绿色矿山建成比例达80%、居全市前列,成功纳入国家首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地区,黑山旅游度假区获评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大棚房”专项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各类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力推进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主要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青山湖成功创建为国家湿地公园。
——这五年,我们用情书写了温暖实在的民生答卷。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超28亿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757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4168元、居全市第6位,年均增幅达21%、居全市第12位。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新建扶贫公路755公里,7个国家级贫困村实现公路通村达组,累计改造贫困户危房756户,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率、饮水安全保障率、卫生厕所改造率均为100%。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越线,“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返贫率为0。
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投入6.8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4.3万平方米,公办幼儿园实现镇街全覆盖,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从85%提高至9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剥离49中学和进盛中学初中部成立溱州中学,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职教中心成为全市中职学校唯一ICT实训基地。狠抓教育质量,49中学、进盛中学与重庆一中、重庆八中等教育合作持续深化,12所中小学创建为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中考联招上线率连续五年实现“双增长”。
健康万盛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改善医疗条件,全市首例国企、事业两种不同体制医院横向整合完成,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增长22.46%、9.67%、11.28%。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全面推进,市、区、镇公立医院三级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区域内就诊率达96.3%。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5.2%,婴儿死亡率由7.11‰降低至3.11‰,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23岁。
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率100%,年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大力保护文化遗产,划定3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9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建“中国散文之乡”等市级以上文创基地7个,推出文艺作品30余部。
社会治理实现明显突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圆满实现“七个坚决防止”目标。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建设平安万盛,全区公共视频联网率、覆盖率均达100%,全区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可防性案件数量五年连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全市前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群众集访、群众聚集行为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40.2%、50%。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实现全覆盖,地灾高易发区面积缩减75.7%。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突出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设施工、高楼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建成全国领先的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中心,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3.33降至0.75,非煤矿山行业实现零死亡,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万盛获评全国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城市。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一年来,重点抓了六项工作。
(一)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两防”策略,完成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重点人群和重点环境核酸检测做到全覆盖,全区唯一1例确诊病例成功治愈,未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病例。圆满完成支援湖北孝感市公卫中心的任务,10名先进个人、4个先进集体获得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抓好常态化精准化防控、因时因势动态化防控,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二)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组建9个复工复产工作组,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创新开展“云签约”活动,2月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复产。完善周调度、月分析、季报告制度,强力促进工业生产,强力促进项目建设,强力促进商贸消费,努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在一季度经济大幅下滑14%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第二季度增长7.9%,第三季度增长7.8%,第四季度增长5.2%,下半年增长6.5%,全年增长2.4%。
(三)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完成市下目标任务的137.7%、178.9%、151.5%,帮助6600余名农民工成功返岗复工。保基本民生,兑现失业保险金、临时价格补贴等2295.1万元,特困人员保障投入增长21%。保市场主体,助力国电恒泰等企业解决信贷资金2.2亿元,减税降费6.3亿元,降低电气成本5700万元,减免中小企业房租974万元,市场主体较2019年增长15.7%。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蔬菜产量、生猪出栏分别增长5%、12%,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重点企业“一人一厂”驻厂制度,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资,产业循环稳定畅通。保基层运转,盘活“三资”强化统筹,腾退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系列措施,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四)优化完善发展思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找准万盛在全市发展中的坐标定位,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研究明确万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即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出“五高”原则和“五提”重要路径,研究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三个“十大工程”。进一步完善《万盛经开区2020—2023年重大项目储备库》,储备重大项目93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
(五)着力打造支点城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体育局、泸州市等四川有关方面签署合作协议10个,涉及文旅、体育产业等多个领域。加快綦万“三化”步伐,积极配合编制好《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綦江—万盛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召开綦江万盛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商定54项对接事项清单,各项工作呈现出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良好态势。全面启动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优美、产业发达、宜居宜游、产城景融合的高品质新城。
(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建成投产北威科技等项目22个,神华国能电厂复工建设,东方希望、福耀玻璃等企业增加投资87.38亿元,新升规企业11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2%。积势蓄力新兴经济,成功引进惠伦晶体等重大项目;冠宇电池二厂三厂建成投用,新增产值1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增幅居主城都市区第2位,占工业投资比重48.2%、居全市第1位;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大力发展线上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兴经济,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建设全面启动,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建成投用,全区网络交易额增长16.6%。
一年来,我们如期完成全区机构优化;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认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市委实施意见;认真办理137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1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与此同时,统计、审计、外事、保密、应急救灾、民防、公共资源交易、民宗侨台、档案、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和老干部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总结2020年,我们深感不易与欣慰。回顾“十三五”,我们倍感振奋和自豪。五年来,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办成了一批事关万盛长远发展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制约万盛转型发展的难事,办好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实事。过去五年万盛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厚爱,得益于市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得益于万盛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应当倍加珍惜。管委会向奋力拼搏在各条战线的各级各部门、驻区有关单位及企业干部职工,向驻区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能级不高,资源环境要素趋紧,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社会民生欠账较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顺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区位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万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五年。遵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党工委(扩大)会部署,我们编制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讨论。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步伐,立足“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为统领,实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体育旅游融合示范效应、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营商环境优化成效全市领先,创新引领功能、产业发展质效、基础保障能力、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水平、安全保障能力与全市同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大数据智能化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新突破,居民收入增长和地区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经济产业园初步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球活力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区口碑彰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迈出新步伐,营商环境明显优化,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万盛的城市人文内涵更加明晰,万盛精气神更加昂扬。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展望二〇三五年,万盛的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世界旅游目的地、全球知名活力城市全面建成,全面实现“一城三区一极”目标;万盛将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一个经济发达、生态宜居、人民幸福、包容和谐、美丽繁荣的新万盛将屹立在重庆“南大门”。
“十四五”时期万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一)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培育创新力量,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来区入驻或设立研发机构,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鸿雁计划等,柔性引进一批国内知名技术专家、学者,培养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梯队,保障和维护科技创新人才权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先进材料、锂电、能源化工、电子元器件等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多个“百亿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基地,打造万盛发展核心增长引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着力引进一批总部经济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三)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找准万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合作等的切入点,推进地区交通、物流、商贸、产业的深度融合,并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外溢,加强与区域内各地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协同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共同落实好《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积极谋划推进南桐—永城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綦江万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共同建好重庆“南大门”。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构建渝南黔北开放高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精准有效完善财税制度,推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畅通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渠道,形成良性投资循环。规划建设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主动参与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与果园港等全市主要港口、开放口岸联动合作,打造重庆国际物流枢纽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夯实转型发展基石。全面构架对外交通体系,开工建设万正高速,开展江南支线机场布局运输机场规划和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建设渝贵高铁、万关铁路等项目,推动江津—綦江—万盛—桐梓高速、万盛至重庆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及中心城区—綦江—万盛—南川都市快线规划建设工作,争取依托三万南铁路开行城市公交化列车,实现“公、铁、空”多式联运,打造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谋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神华电厂和全域产城融合天然气管网建设,切实提高供水供电供气保障能力。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有序布局城市充电桩、换电站,夯实智慧公共卫生安全及应急设施基础能力,确保全区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5G全覆盖,切实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六)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打造一流高品质生活区。坚定不移推进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康养颐养产业为核心,涵盖新经济、新业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城景融合、满足高端生活需求、具备复合型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示范样板。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持续丰富完善景区景点,推进配套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全市一流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医疗、康养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功能区、重庆主城“康养城”,保持全域旅游在全市领先地位,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持续打造全民健身升级版,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构建健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强化体育市场主体培育,打响全球活力城市品牌,打造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和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采煤沉陷区、老旧小区改造治理,完善功能配套和加强城市管理,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完善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实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落实乡村“五个振兴”,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八)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地区文化活力。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进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化文明城区、文明村镇等创建,积极弘扬新风正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巩固壮大万盛日报等主流舆论阵地,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成渝地区巴蜀文化文旅走廊重要支点。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加强文艺作品创作,建好各类文艺基地。
(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美丽万盛建设。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切实抓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坚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三水共治”,加强土壤管控修复,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让万盛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打造低碳城市。
(十)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支持与名校联合办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合格区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万盛实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进“三甲”医院创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打造西南地区智慧医疗中心,加快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格外关注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切实维护好粮食、食品药品、能源、网络等安全,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和管理,化解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道路交通、旅游景区、非煤矿山、建设施工、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三、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为发挥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功能定位作用,结合全国全市宏观经济形势和主城都市区各区经济发展态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同口径)10.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粮食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一)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
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提质。锻造优势产业长板,开工建设车用漆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渝南循环经济等10个项目,确保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增长15%。补齐数字经济产业短板,实施万盛浮法等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7个,新建数字化车间2个,建成投产冠宇电池四厂、惠伦晶体一期等项目,确保数字经济增长20%。持续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及时解决企业建设生产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达产增效,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新培育规上企业10户。加快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建成投用鱼田堡高新园二期工程、能源二路等基础设施项目6个,完成智慧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
全面加快体旅融合提效。增添万盛体旅新亮点,推动国家轮滑基地(奥林匹克公园)、八角水上公园等项目尽快开工,全力争取国家冰轮亚高原竞训基地项目落户万盛。完善体旅设施,新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打造南青关、万盛石林等重要旅游交通干线景观,全面完成板辽湖景区提档升级等配套项目7个。强化品牌塑造,精心举办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体育大会、“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总裁绿道”万盛云端花海山地马拉松等重大赛会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体育旅游示范区,全力冲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确保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7.7%。
积极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积极打造高品质夜经济消费街区,建成投用渝黔边城农产品交易中心、黑山度假区商业街。多措并举促消费,策划举办第二届“夜万盛·潮生活”等节会展会活动,大力培育仓储冷冻保鲜、家政服务、家居建材等消费热点,切实留住本地消费,确保全区住餐营业额、批零销售额分别增长9%、10%。充分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增强汽车、家电等中高端消费供给能力。深入推动电商发展,鼓励企业、个人等发展直播电商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培训(网络直播)基地,助推全区网络交易额增长15%。
(二)高品质打造山水活力名城。
全面落实《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綦万“三化”发展步伐,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
建好南向开放门户。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万盛承接四川产业转移合作机制,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共同推进产业、体旅、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项目与事项落地落实。大力推进綦万“三化”建设,加快编制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总体城市设计和綦万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提速推进关赶铁路、藻渡水库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横山—古剑山—黑山谷康养避暑旅游带,全力打造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着力补齐功能短板,开工建设旅游西环线等城市道路,靓化美化“坡坎崖”1.3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小坡脚农贸市场、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综合管廊建设并推动管线入廊。大力提升人居品质,加大工程公司、鱼子新区等片区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红枫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注重满足群众改善型、特色型住房需求。加强城市管理,推进“马路办公”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延伸,规范设置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推进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确保2021年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比例达75%。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加快完成2021—2023年“一河一策”编制,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统筹推进羊喝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整治、万盛南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等项目,确保辖区水质稳定安全。狠抓问题整改,完成中央及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7项,开展整改问题“回头看”,真正做到立行立改、彻底整改。狠抓生态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采煤沉陷区复垦556亩。积极推进特种水泥厂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渝南循环经济危废处置设施项目建设。
(三)高强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以交通为“龙头”,聚焦水利、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高强度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全力打造“外联内畅”交通体系。深入实施交通设施提档工程,努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公、铁、空”多式联运的枢纽型交通节点。公路方面,完成万正高速招标及绕城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万盛至重庆中心城区快速通道纳入全市“十四五”道路规划,新建“四好农村路”30公里,确保渝黔高速公路扩能等项目建成通车。铁路方面,加快推进渝贵高铁、广涪柳铁路、中心城区—綦江—万盛—南川都市快线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航空方面,全力争取江南支线机场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推进黑山谷直升机场及配套工程。
着力完善“水电气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研究论证天星水库建设,确保板辽水库扩建工程、刘家河水库大坝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70%、50%;提升农村供水能力,实施星河、双坝集中式供水工程,确保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持续抓好电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惠伦晶体供电供气线路管网建设,完成丛林110kV变电站等前期工作,升级改造城乡电网和供气管网。持续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消除4G网络覆盖盲点,确保5G网络初步实现城区大面积覆盖。
(四)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对外合作提速,推动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协同建设,努力开创万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精心搭建开放平台。全面推进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编制新经济产业园总规和控规,完成青年组团、椅子台、鱼子岗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高端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全力打造万盛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高起点规划打造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论证完善有关发展规划,开展产业研究,积极推动绕城路小坡脚—东林段开工建设,启动平山北渝黔扩能互通—万盛城区互通快速路等规划论证,加快冷链物流、智慧物流、橡胶产业等项目招商,着力打造重庆国际物流枢纽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聚焦延伸和优化产业链,紧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围绕高新技术、生命健康、新兴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及优质龙头企业,力争协议引资200亿元以上。创新招商方式,用好用活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线上招商、机构招商,切实提高招商质效。切实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地快,尽早发挥项目经济拉动效应。扎实开展入园企业效益评估,有序清除一批没有实质性经营的企业。
做优做强民营经济。更高效、更精准地落实国家、全市减税降费系列政策,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农户、民营企业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推进贷款方式创新和优化贷款流程,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活动”,有效畅通政商沟通渠道,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解决发展难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等,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00户、增长12%。
(五)高水平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及创造力。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坚决、科学、依法、安全措施,坚定不移全面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企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千方百计提升国企经营性业务收入,强化国企债务风险管控,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加强财政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构建“制度+技术”管理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区与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助推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中高职联合办学,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创新创造摆在全区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产业发展赋能。加强创新投入,加大种子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力度,引导实施科技项目30个以上,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功创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研发平台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以上。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全面完工人才公寓改建工程(一期),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8500人次,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000名。
不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情况评价体系标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更大程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提升“渝快办”服务平台,推出线上开具证明服务,确保依申请办理类事项“全程可办”率不低于80%。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确保依申请办理类事项时限压缩率达80%以上、即办件事项比例达40%以上、“零材料提交”事项达到200项以上。推行实施“云长制”,完成政务系统迁移上云和全区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强化信息数据“聚通用”。
(六)高标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管、护”机制,推进渝黔高速公路扩能沿线、五和—青山—马头桥片区等“两个一线、三个片区”乡村建设,力争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设计·大美巴蜀”示范片,全力打造青年镇特色小镇。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持续推进“五沿”区域农村污水问题整治,确保绿水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开园。保障农民住房安全,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消除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
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争创食用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华绿二期、东方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作物、生猪、水产等种植养殖同步配套建设物联网设施,开展生长过程、病情诊断等数字化监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1.57万亩,切实做好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确保试点覆盖率达到10%以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工作。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60%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切实抓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防止新的致贫和返贫。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编制好“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推进规划、政策、工作和保障“四个衔接”。
(七)高起点谋划社会民生改善。
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办好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传递发展温度和幸福质感。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提升教育整体质量,全力推进和平小学幼儿园、新华小学幼儿园建设,新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2个,力争我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及应用水平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建成投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万盛实践,加快人民医院“创三甲”和中医院“创二甲”进程,独立设置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全面完成人民医院住院部、妇幼保健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确保“国卫”复审和“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顺利通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继续推进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着力打造溱州文化品牌,加大文化惠民服务力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涉煤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0万元以上。大力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确保全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各项社保基金实现应收尽收。改善提升养老服务,建成投用丛林等4个养老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及运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创建退役军人之家示范点10个,打造东林街道等4个镇街为全国乡镇(街道)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面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投用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进旅游城市AI防控体系和万东镇等7个镇的派出所业务用房工程建设,构筑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推进村(居)民自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以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强化安全基础保障。突出抓好全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高楼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八)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慎终如始抓实抓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保障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扎紧外防输入关口。切实加强对境外、国内中高风险重点地区来区返区人员的社区排查管理,规范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同检,加强对冷链食品各环节和重点人群、重点环境的核酸检测工作。加强重点场所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传人、物传人的风险隐患。加大对来源不明、票据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查处打击力度,对没有“三证一码”的冷链食品,严禁上市销售。
守住内防反弹底线。强化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管理及排查工作,预防医疗机构感染发生。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落实医院、学校、景区、商圈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引导群众科学防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个人卫生,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社会防线。
强化卫生应急保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壮大疾病检测、医疗救治、社区防控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有效应对。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各医疗机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对核酸检测设备、消杀产品、防护物品等进行动态储备监测,确保各类防护物资储备量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有序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大力开展医护人员与各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加快完善全区120信息系统,切实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四、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增强政治定力。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到位。
提高法治水平。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破解难题能力,努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大宪法、民法典宣传力度。强化行政执法队伍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纪律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做到严明责任不含糊、严抓纪律不放松、严管队伍不懈怠。深化拓展“以案四说”,全面推进“以案四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监督考核。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加大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改进文风会风,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旗帜鲜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加快打造“一城三区一极”,奋力谱写万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3+N 1个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3个保障单位,N个旅游服务机构。
报台网微端 万盛日报、万盛电视台、万盛新闻网、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
海绵城市 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五大优势特色产业 猕猴桃、食用菌、方竹笋、茶叶、蜜柚。
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 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
“三馆一中心”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体中心。
七个坚决防止 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上访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坚决防止发生重大舆情炒作事件。
六稳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区两群 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五高 高水平优化全域空间布局、高强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打造山水活力名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五提 交通设施提档、工业经济提质、体旅融合提效、城市品质提升、对外合作提速。
芯屏器核网 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
云联数算用 “云”,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基本完成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联”,实施5G融合应用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3万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直联城市增加到32个;“数”,初步建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政务数据“聚通用”规范管理机制;“算”,建设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建设以AI计算、区块链等为支撑的赋能平台;“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 在万盛打造具有报关、检验检疫、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是一种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物流线路交汇地;与传统的物流园区不同,无水港设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除了没有港口码头装卸作业,其功能与沿海港口基本相同。
新经济产业园 覆盖万盛经开区310平方公里范围、以康养颐养为核心,涵盖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生态优美、产业发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区,是万盛经开区培育经济新动能、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线一单”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两个一线、三个片区 巩固拓展黑山、石林片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推进渝黔高速公路扩能沿线区域乡村建设,推进绿水—白龙湖—海孔片区、五和—青山—马头桥片区、凉风—板辽—堡堂等三个片区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示范片。
区管校聘 将教师关系归于区县教委,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障碍。
三证一码 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冷链追溯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