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东林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019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10358724759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綦江区东林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綦江区东林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主要负责宣传、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科技培训、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方面服务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和精神文明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活动、文化宣传,管理群众文化队伍、业余创作团体、业余文艺创作组织,委托管理文化市场,指导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业务,收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等职责。 | |||
住 所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东城大道5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文静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东林街道办事处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 | 1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全民健身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辖区体育健身场地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场地台账,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询问等方式,开展居民健身需求调查工作,在辖区新增各类体育健身器材32件,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全力打造“五分钟生活健身圈”。二是积极推动东林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立项、风貌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在2020年施工建设,2021年建成投用,结束东林无室内公共体育健身场馆的历史。三是加大单项体育组织协会管理扶持力度,召开街道文体工作座谈会,积极收集、采纳辖区体育协会组织及体育运动爱好者好的建议和意见。结合“文化街居”建设,重组成立钓鱼、太极拳、羽毛球等15支文体队伍,为部分单项体育协会添置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按照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的标准要求,给予管理扶持及经费保障,积极组织体育爱好者参加气排球、健身球等培训,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四是积极倡导一小时健身机制,进一步完善街道职工健身房,持续开展每天一小时“运动式”午休,组织健身达人开展乒乓球、健步走等活动。结合春节、“三八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门球、登山、趣味运动会等群众体育活动14场,组织好体育人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门球、乒乓球、柔力球、太极拳等健身活动和健身指导,辖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五是联合体育局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展演,不断浓厚辖区健身氛围,积极参加区“三节”群众体育系列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区级赛事活动37项次,取得羽毛球第一名、跳绳比赛第一名、女子100米第一名、男子跳远第一名等多个好成绩,充分展示了东街干部群众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素质。 (二)以文化惠民为目的,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结合街域特点特色,制定印发《东林街道“文化街居”建设行动方案》,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做好“文化+”“+文化”与街道重点工作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新工区文创街项目建设,通过深度挖掘和整合辖区深厚的工矿文化资源,紧扣“工矿文化”主题,用文化产业项目留存工矿遗产,留住矿山记忆,把新工区步行街打造为浓缩万盛历史,蕴含居民回忆,富含工矿元素的“乡情街”,目前5个项目已完成总体施工60%,预计11月中旬整体完工。启动“一社一品”社区特色文化打造,不断挖掘、丰富社区文化底蕴。形成辖区六个社区“家文化”、“和文化”、“矿文化”、“孝文化”、“康养文化”、“福文化”六个文化品牌。利用“亮化”、“上墙”、“进园”、“入亭”等形式,以崭新的、靓丽的、内涵的形象呈现给市民,为文化做解读与注解,使居民受到文化熏陶和教育。二是开展“新春同乐庆团圆·邻里共聚暖人心”“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家园”等群众性游园活动5场次,开展“辉煌七十载·追梦新时代”“壮丽70载·奋进新时代”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12场次,大型“快闪”活动2次,组织辖区本土文艺志愿者编排《利剑出鞘》扫黑除恶主题内容情景剧,参加“新时代·新征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品节目汇演,赢得各级领导和群众好评,获得“歌唱祖国”——万盛经开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音乐会镇街系统一等奖、全区二等奖,组织参加“我爱你中国——‘欢跃四季·舞动巴渝’2019重庆市广场舞万盛经开区展演”活动,并获三等奖。三是做好全民阅读、全民文艺普及,流动文化进社区工作,开展读书活动、手工制作、书画培训、教育培训、科学普及等活动60场,开展惠民电影反映95场,接待渝州大舞台、万盛大舞台来街演出3场,受益人群8000余人次。三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新春送春联、清明节祭扫、端午节粽子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18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四是持续做好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工作,不断加强图书馆街道分馆和鱼田堡分馆开放管理,结合和平村社区阵地建设,新建东林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善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图书室、展览厅、排练厅等多个活动室,按照“七个一”标准加强各社区文化站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巩固丰硕精神文明成果 一是完善志愿服务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三级志愿服务网络,规范志愿服务队名称,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辖区志愿者数量达到5463人。二是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思路,持续开展清溪桥社区“528志愿服务驿站”、铁路村爱心理发室、腰子口社区七彩周末课堂、清溪桥“邻里守望·共促和谐”、和平村社区“家庭梦想课堂”等品牌活动60余场,深入开展“明亮科普站”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辖区青少年科普学习兴趣,普及科普知识,充分发挥众诚公益志愿服务队、东林医院、总院医疗服务队等社会力量,继续打造“我爱帮”志愿服务队,结合居民需求不断拓展延伸志愿服务内容。三是注重典型示范、榜样带动作用,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2次,积极挖掘上报万盛好人,辖区身边好人孙世科荣登第81期重庆好人榜,4月中国好人榜,清溪桥居民荀治福荣登4月重庆好人榜。四是不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开展“衣旧情深”、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发动辖区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开展“干干净净迎新年”“城市管理个个参与·美好环境人人受益”“清系端午节· 爱在敬老院”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加强辖区文明劝导工作,完善文明劝导员人员数量以及工作管理制度,确保文明劝导工作常态、有序开展,积极培育浓厚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以关爱帮扶为责任,助力新兴一代茁壮成长 一是深化关爱教育平台。创新开展“开心姐姐工作室”、“金话筒播音主持培训班”等青少年教育培训项目,持续开展东林街道“明亮科普站”,根据辖区青少年实际情况设置科普知识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课程,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一个全新的科普教育平台。今年以来已开展科普课堂活动16场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共计400余人次。持续开展东林街道“青年夜校”系列主题活动,拓展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教育平台,针对青年干部从增强理论素养和提升业务水平两方面为重点,以多角度、拓广度、重深度的方式开展主题讲座活动,提升青年干部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开展拓展训练、新闻摄影技巧、新闻素材挖掘与发现、全域旅游探索等主题教育活动7次,共计400余人次街居青年干部受益。利用寒暑期、周末常态化开展书法教育、舞蹈课堂、科普活动、手工制作等特色教育活动,形成了社区“一居一品”的特色教育阵地。其中腰子口社区“七彩周末课堂”、和平村社区“家庭梦想课堂”等关爱教育平台得到区关工委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辖区青少年及家长的高度认可。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送春联、送汤圆、祭祀烈士、端午包粽子等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18场,弘扬奉献精神,开展文明劝导、文明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7场,提倡全民阅读,开展“书香飘逸满假期”等阅读活动,引领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组织辖区青年参加2019年“中华魂”(爱我中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读书活动,向区关工委选送优秀征文3篇,演讲选手一名,积极向区关工委报送各种活动信息100余条。三是强化关爱帮扶,开展新年、六一关爱慰问活动,通过现场、入户慰问等形式为辖区的39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衣物、文体用品等物资。积极开展出版物市场检查,网吧义务监督检查,“绿书签”活动等10余次,为辖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陈鹏 联系电话:18996039311 报送日期:2020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