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势汹汹?莫慌!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甲流来势汹汹?莫慌!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近期,甲流高发,多地出现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情况,不少医院接诊的中招患者明显增加。为何今年甲流来势汹汹?出现发热情况后,如何区分甲流症状与新冠?如何应对这一轮的甲流?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代薪给出应对指南。
甲流冬春季高发 较易引起大流行
徐代薪介绍,甲型流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甲流,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呈季节性流行,常发生在冬春季,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这样区分甲流症状与普通感冒、新冠
“从致病病原上来讲,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的病原较多,主要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徐代薪解释,一般来说,流感症状比普通感冒更重。流感起病更急,高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表现得更明显,而普通感冒一般来讲无发热或者低热症状,流清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比甲流要明显。
“市民可以留意,甲流一般在感染后3-5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并迅速出现高热发热,这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徐代薪提醒,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
“甲流和新冠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体征极为相似。但是,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徐代薪坦言,新冠还可能会味觉、嗅觉异常,部分新冠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当然,在流感流行季节,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用新冠病毒抗原试剂对新冠加以排除。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并非现在发热就一定代表‘阳’了。”徐代薪补充说。
对症治疗是关键 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甲流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采取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处方药),出现流感的症状及时就医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平常家里可备些对症处置药物,如应对发热,可备一些退烧药;流涕则可备些普通感冒药。”徐代薪说。
“如果感染了甲流,也不必恐慌。”徐代薪表示,一般人群感染甲流后,可对症用退热、止咳等药物,部分群体也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重症高危人群或病情较重时,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严重呕吐腹泻、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务必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徐代薪提醒,感染甲流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无论是新冠还是甲流,只要发生了病毒感染,都可能对身体器官带来损害,特别是心脏。因此,感染后休息3至4周再运动,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甲流呢?徐代薪表示,甲流的防护措施与新冠基本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同时饮食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勤饮温水,增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
注意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用含氯消毒液勤拖地,擦拭常接触到的物体,比如门把手、玩具、桌椅等。
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流行季节佩戴口罩;在公共场合,如果咳嗽和打喷嚏,尽量用手臂、纸巾遮住口鼻;回家后及时换下外衣。
“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仍是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甲型流感的几率。”徐代薪说,一般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接种,比如10月份,当然,流行期间也可以接种疫苗。
防甲流,5种误区要不得
随着流感高发季节的到来,甲流防控形势让很多市民感觉无所适从,并对这一疾病产生了不少误解。为此,记者采访了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代薪,针对市民防控甲流常见的5种误区进行了点评。
误区一:怕甲流,有病不敢去医院
甲流患者要到医院就诊,不能因为怕甲流就耽误看病。另外,甲流病毒不可能长期在空气中和抗体表面存活,且对含氯消毒剂特别敏感。因此,只要医院按规定消毒,正常就医不会受影响。
误区二:怕感染,不敢出门
广大市民不用对甲流如此恐慌,在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更不易被传染。同时,每天两到三次不少于30分钟的开窗通风,是居家预防的重要手段。
误区三:板蓝根当茶喝
如果没有感冒症状就不必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果服药量过多,容易引起药物中毒,产生抗药性,万一真的染上流感,会给治疗增加难度。甲流预防措施与季节性流感一样,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通风换气,多饮水,增加身体抵抗力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防范过度。
误区四:口罩越厚越好
没必要。棉纱布口罩对过滤病毒效果较差,并且也不是越厚越好。预防呼吸道病毒传播,一般外科口罩就足够了。
误区五:酒精即可消毒
一般甲流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至少为2小时,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较长,易将其杀死。酒精易挥发,对病毒起不到消杀作用,还是用含氯消毒剂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