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回应关切

过期药品如何处理? 被困电梯如何自救? 如何科学选购保健品?市场监管专场答疑解惑

日期:2023-03-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3-16


3月14日,“发言人来了”市场监管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东林街道举行,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的“发言人”一起为群众答疑解惑,围绕消费维权、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价格监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解答。

家庭药品过期别急

全区38家定点药店可回收

“疫情期间购买了多种药品,药品放置久了超过有效期还能用吗?过期的药品应该怎么处理呢?”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表示,药品有效期是指在药品规定保存的条件下保证药物质量的期限,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药品过期后就会成为劣药,效价会降低,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还可能分解出有害物质,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对到达或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过期药品不能随意丢弃,随意丢弃易被不法商贩重新包装重复销售、儿童误食引起药物中毒、环境污染等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介绍,我区现设置有38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定点药店,这些回收点有市场监管部门发放的定点标牌,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审核并登记,回收的家庭过期药品会投放在过期药品回收专用药箱,定期移交到市场监管部门,统一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置。

睁大眼睛防套路

警惕非法“会销”活动

“经常遇到有人叫我们老年人去参加会议、讲座,让我们购买一些食品,说是吃了可以治病,还有礼品赠送,这种可以去吗?”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现场进行答复。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表示,当前,一些不法经营者假借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等光鲜旗号,冒用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神医、教授等各种头衔,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实际上,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远离打着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免费旅游等旗号,采取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等方式推销产品的非法“会销”活动。

被困电梯不可怕

应急自救保平安

电梯安全一直是群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当天,一名市民提问:“区市场监管局对电梯是如何进行监管的?”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是出行和回家的重要交通工具,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介绍。该局为保障电梯安全,每年都要对电梯进行强制性检验,确保每台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均符合要求。针对电梯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情况的监督。同时,要求电梯发生困人情况时,维保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对电梯出现的各类故障及时进行维修。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表示,当人被困电梯时,在轿厢内是安全的,请不要盲目自救。被困后,请拨打重庆市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电话96333,或者使用电梯轿厢内一键报警系统进行视频报警,也可以使用电梯自带的应急报警按钮或者拨打电梯轿厢内公示的应急救援电话。

科学选购保健品

防范欺诈虚假宣传

“现在市面上保健食品种类和销售方式很多,怎么才能预防上当受骗呢?”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表示,市民在选购保健食品时,特别要关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

仔细查看外包装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此外,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