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社科园地

社科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研究——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日期:2024-11-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11-04

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党工委宣传部课题组  张淑容  犹元佳  邓美玲


新时代,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宣传工作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推动党的理论政策落地生根,推进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落到实处,万盛经开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大调研工作,着力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对学习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哪干”“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常态干”等问题,推动万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现状

基层阵地全面覆盖。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区级中心1个,镇(街道)级及行业领域所11个,村(社区)级站94个,健全了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划分万东镇五和村、关坝镇凉风村、丛林镇绿水村乡村文明实践示范带和万盛街道万北一社区、东林街道鱼田堡社区、黑山镇八角社区城市社区文明实践示范带,打造3+3”示范带和10分钟志愿服务圈”,用“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城市建设、地区发展注入精神文明源动力。

队伍建设初具合力。构建起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体系,明确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人员配置、工作机制、管理要求,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兼职工作人员达133名。依托区级志愿服务总队,建立“1+N”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广泛发动社科理论、法律科普、文明旅游、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专业志愿者,同时动员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基层群众等注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1.9万余人,汇聚志愿服务新合力。

(三)服务管理有序推进。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充分运用万盛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积极探索“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服务模式,及时记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等情况,不断提升服务项目的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通过平台管理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101家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文明实践在行动”“党的声音进万家”、文明旅游、植树护绿、助困帮扶、反诈宣传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00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文明实践统筹协调力度和群众参与度。

项目培育成效初显。以打造本土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围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万盛”“我们的节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打造了“蓝丝带”“万家暖”“啄木鸟”“名人工作室”等60余个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评选。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基层阵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内容较为单一、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四)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五)支持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抓实阵地建设,优化文明实践“在哪干”的问题

(二)抓实资源整合,优化文明实践“谁来干”的问题

(三)抓实活动升级,优化文明实践“干什么”的问题

(四)抓实项目引导,优化文明实践“怎么干”的问题

    (五)抓实机制建设,优化文明实践“常态干”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