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社科园地

社科研究:关于构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大宣讲工作格局的思考与建议——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日期:2024-11-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11-04

关于构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

大宣讲工作格局的思考与建议

——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党工委宣传部专题课题组  余方运  杨润  蒲从永  何思佳


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历史进程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想形态和各种传播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带来的挑战,如何构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大宣讲工作格局,让基层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是必须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党工委宣传部组建专题调研组,在深入了解万盛基层宣讲并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学习、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认真了解学习重庆市域内其他区县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经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有益做法,并针对万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重庆市域内其他区县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全市各区县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党委讲师团建设,创新开展理论宣讲,积极开展理论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成效明显,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系,推动理论宣讲聚合力切实发挥党委(党组)领导带动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理论宣讲制度机制,有效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江津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高度重视党委领导和示范引领,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带动示范,着力构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实践服务”三项协同机制,汇聚各方宣讲工作合力,实现品牌联动、活动联动、考核联动,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垫江县、丰都县结合重大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专题示范宣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南岸区成立“理响南岸”宣讲大联盟,通过建立“上下联动、力量联合、信息联通、反馈联系”四联机制,在全区构建起“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宣讲大格局。

(二)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工作举措,做亮理论宣讲品牌。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社会宣传网络宣传,不断丰富拓展宣讲形式,生动透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深入透彻、生动鲜活。按照“一区一品”的要求,渝中区、渝北区分别建设打造了“红岩渝理同行”“理论麻辣烫”地方特色宣讲品牌。大渡口区创新打造大度讲出来”宣讲品牌,每月举办两期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主讲+交流”的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交流,有效拓展理论学习的新阵地新平台奉节县聚力解决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宣讲平台“圆桌会”,一张小桌,宣讲员和群众围坐一起,面对面“讲理论”,心贴心“拉家常”,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受欢迎,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基层宣讲品牌。

(三)运用传统文化,拓展宣讲路径,打造理论宣讲新模式。聚焦自身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宣讲新路径,不断深化和拓展理论宣讲思想文化内涵。渝中区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依托红岩文化资源,组建“思政名师行”“榜样模范行”“时代青年行”“风采巾帼行”“百姓名嘴行”“文艺大咖行”等宣讲队伍,突出“跟着总书记学党史、学经济、学法治、学生态、学民生、学安全、学文化”等七类宣讲主题,推出一批有思想甜味、理论鲜味、实践原味的宣讲作品。潼南区切实发挥杨闇公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潼城潼心”宣讲队伍,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有效推进了理论宣讲阵地创新、手段创新、实践创新。

(四)丰富宣讲形式,打造共享平台,实现理论宣讲全覆盖。两江新区充分借助各类新技术,积极发挥融媒体优势,通过技术赋能理论宣讲,让宣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形象,起到了激发学习热情、推动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市思想动态研究中心联合重庆广电集团利用大数据、算法等信息技术,建成全市理论宣讲互联网共建共享平台,定期遴选展播一批优秀理论宣讲短视频,唱响了网上“主旋律”,展现了时代“新画卷”。北碚区、南岸区上线运行理论宣讲工作平台,通过线上进行宣讲预约、宣讲确认及宣讲反馈,形成“一站式点单、信息化管理”的全流程宣讲服务体系。九龙坡区深度拓展线上宣讲平台,运用见十新闻”微信公众号、短视频、H5等全媒体手段,创新开展系列“微宣讲”“云宣讲”,让理论宣讲工作插上数字化“翅膀”,实现理论宣讲声入“云端”、讲在“线上”,形成大屏小屏联动、网上网下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氛围。

二、万盛构建基层大宣讲格局的工作实践

构建基层大宣讲工作格局一直在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综合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审视近年来万盛构建基层大宣讲工作格局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宣讲格局持续拓展,但整体协同优化还需持续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持续更新近年来党工委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坚持高位推动和示范引领,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宣讲,示范带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率先宣讲,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党工委宣传部始终坚持抓具体、具体抓,切实把握宣讲导向、调动各方力量,构建起由党工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具体指导、有关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层次、网格化、立体式大宣讲工作格局,形成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宣讲态势。同时,建立完善理论宣讲工作月报统计制度,落实理论宣讲工作责任人等制度,从制度机制层面加强对理论宣讲工作的组织统筹协调。着力打造“盛城青锋”“万盛故事荟”等理论宣讲品牌积极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从万盛实践来看,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组织领导体系、理论宣讲制度和工作保障机制。但一些部门和部分党员干部对构建大宣讲工作格局这一系统性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工作韧性不够个别单位宣讲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和完善,制度保障不够系统和完整,部门联动协作不到位,工作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宣讲形式载体多元,但立体阵地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坚持线上线下宣讲一体推进、同步开展,在宣讲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夯实宣讲阵地扩大受众范围策划开展“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基层微宣讲,积极挖掘区内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红岩文化室等红色教育阵地,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区属全媒体平台上推出系列基层微宣讲视频,唱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万盛昂扬奋进主旋律。发挥文联作用,推动文艺人才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通过快板、说唱、三句半、顺口溜等“文艺+理论”的形式,广泛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志愿宣讲服务活动,有效推动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深受群众欢迎。从万盛实践来看,宣讲形式载体不断丰富拓展,线上线下宣讲体系不断完善。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传播手段优化升级、迭代更新,部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理论宣讲内容、形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单位跟不上、不适应形势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宣讲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不够接地气,宣讲形式、载体和场景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三)基层宣讲走深走实,但宣讲品牌打造还需持续加力。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将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纳入宣讲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应讲尽讲,有效拓展基层理论宣讲的受众面。坚持培育宣讲品牌,举办学习新思想系列理论宣讲大赛,积极推进一镇一品”工程,广泛开展理论下基层和理论惠民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事实、信得过的典型、记得住的案例,让宣讲更有时代感、画面感、代入感。近年来,万盛街道、万东镇、关坝镇分别打造了“万盛故事荟”“梨园宣讲队”“青年干部宣讲团”等基层宣讲品牌并获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坚持加强阵地管理,完善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依托乡村大喇叭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传遍万盛大地。从万盛实践来看,基层理论宣讲坚持守正创新、服务群众,“宣”出了特色,“声”入了人心。但宣讲品牌打造仍然有差距,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不足,“出圈”接地气的宣讲产品不多,影响力、传播力、引领力不强。

(四)宣讲内容贴近实际,但宣讲质效提升还需多管齐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扣基层需求,分类分层分众,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的宣讲工作格局。注重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着力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会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注重讲清形势政策,着力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好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注重讲活万盛故事,充分发掘万盛丰厚的文化资源,阐释解读自信包容敢为人先城市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从万盛实践来看,理论宣讲工作贴近基层、内容丰富,有效推动了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但宣讲感染力感召力还不够强,宣讲分众化、对象化程度不深,有些宣讲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实际还不够紧密,语言不够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群众吸引力不足。

(五)宣讲队伍不断壮大,但基层人才培养还需多方合力。近年来,万盛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大竞赛大比拼,培育选拔了一大批宣讲人才,有效调动“90后”“00后”参与宣讲的积极性。通过培育壮大党工委宣讲团”“盛城青锋”“梨园宣讲队”“百姓名嘴”“红领巾宣讲团”“巾帼理论宣讲团”“线下线上宣讲队”等宣讲队伍,锤炼了一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基层宣讲骨干,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从万盛实践来看,宣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群众宣讲骨干培养、使用不够,基层宣讲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持续性还有待加强。

三、构建大宣讲工作格局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优等生”经验,有助于万盛答好自己构建大宣讲工作格局的“答卷”,开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统筹谋划,让宣讲工作有“智”更有“策”。

(二)创新形式载体,让宣讲活动出“新”更出“彩”。

(三)注重品牌培育,让宣讲成果出“精”更出“圈”。

(四)打造多元平台,让宣讲阵地向“多”更向“好”。

(五)选育优秀人才,让宣讲队伍变“大”更变“强”。

(本文有删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