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社科园地

社科研究:大健康引领、大数据驱动、大旅游助推— 打造万盛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日期:2024-09-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9-14

大健康引领、大数据驱动、大旅游助推— 打造万盛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党工委党校课题组      杨学明  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近年来,万盛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并明确了一城区一地发展定位,其中一地就是要把万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目的地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品牌、吸引力与竞争力、感知体验与营销、服务质量与治理、演化与影响、建设构想与路径[1-4]等方面。但就大健康旅游目的地而言,目前相关研究比较薄弱,仅见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选择与具体做法[5]等少量研究成果。因而,有必要深化相关研究,进一步厘清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念,明确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求,这对提高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念

关于旅游目的地,英国学者Buhalis2000年明确提出旅游目的地的概念,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完整的地域,由吸引物、进入设施、便利设施、有效产品组合、活动以及其他辅助服务设施六大要素构成。我国学者认为大健康旅游是为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而提供的旅游产品、服务和环境,是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涵盖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康体健身、医疗护理、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布乃鹏等人[6]指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此,本文将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界定为:以大健康旅游吸引物、服务设施及生活环境为依托,能吸引一定规模的旅游者专程到访该地并提供所需的旅游活动和相关服务的地域。就目的地的等级知名度和影响而言,可将旅游目的地分为世界级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全国性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地方性)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求

就如何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黄震方[7]认为需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旅游吸引物,二是有良好的环境与服务设施,三是有一定的游客流量。胡慧君[8]等人进一步提出建设中既要包括有形的实体系统,例如旅游吸引物、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也要包括无形的符号表征系统,如文化氛围、传统习俗、神话和历史传说等。就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来说,贾云峰团队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从游客与产业经济层面(客源结构、旅游经济和产业影响力)、资源与吸引力层面(资源禀赋、品牌形象和产品结构)、政策与基础配套层面(政策举措、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人力资源和安保安全)、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旅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大健康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应充分整合大健康、文旅体等资源,推进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季节体验的全域大健康旅游体系,全面提升市民体验休闲养生、享受健康生活的建设水平,并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周边辐射力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目的地。

二、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意义

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既是响应“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万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创新消费业态,主动服务大局

(二)坚持需求导向,应对市场变局

(三)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开拓新局

)加快区域协同,引领发展全局

三、先行地区的有益经验

实际上,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优势特点和突出资源禀赋积极部署推动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比如,安徽就发布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等对标对表持续推动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学习研究先行地区的有益做法对于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意义重大。

(一)广西打响长寿品牌

十四五期间,我国健康长寿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截至20223月,广西有35个县(市、区)获得长寿之乡称号,成为长寿之乡数量最多、覆盖最广、代表性最强的省区,健康长寿”“长寿之乡”“长寿产业经济已成为广西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品牌热词及特色优势。近年来,广西牢牢抓住国务院批复实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充分发挥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打好“绿色牌”“富硒牌”“长寿牌”,推进康养产业与医疗、旅游业融合发展,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此外,积极鼓励各地做大做优康养旅游,支持南宁市打造好上林世界长寿乡、马山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广旅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等健康旅游项目。

目前,广西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大健康旅游产业项目,以巴马为例,巴马瑶族自治县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平均10万人中拥有7.5个百岁老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长寿养生资源吸引着大量候鸟人前来旅游和疗养,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康养胜地。巴马借助良好生态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积极争取建成国际性养生度假胜地,并借助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与深圳合力建设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

(二)山东融入智慧手段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老年人口呈现总量大、占比高、增速快的特点。20182月,国家确定山东为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省份,赋予山东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山东坚持“以人为本”的精准服务理念为进一步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为抓手,逐步打造世界级健康医疗云数据中心。此外,山东还围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将每个县市区别具特色的中医药项目有机串联,集药膳养生、药材采摘、文化学习、产品体验、养生保健等项目于一体,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不同地区的中医药项目、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近期,随着淄博烧烤带火了山东游,山东通过深入推广智慧旅游,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支撑几千万游客的衣、食、住、行和所有的消费管理

以潍坊市为例,作为山东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落户城市之一,近年来积极谋划、打造健康旅游线路,将智慧化发展融入其打造的包括山水康养线路、品鲜采摘线路、生态研学线路、文化养心线路等在内的4条市级、10条县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更好地展现潍坊地区悠久绵长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积极推动智慧+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云南整合生态资源

长期以来,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云南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先后命名了36美丽县城,授牌了27特色小镇,建成3条美丽公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1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37个、省级85,全面推进大健康旅游建设

以普洱市为例,当地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优势,整合生态资源,依托普洱天然氧吧、茶山云海等优质生态资源通过文旅+森林推出动物互动、原始森林穿越、徒步丛林等三十多种森林康养体验项目,实现从景点观光游向深度休闲游、度假游、生态游的转变。此外,当地还以房车营地为切入点,完善养在普洱产业体系,构建以户外露营、茶园康养、游学研学等为内容的大健康+生态旅游文旅融合项目。同时,抓牢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服务保障、高起点建设、高附加联动等措施,积极招商引资,以半山酒店建设为亮点,打造高端住宿业、高A级景区、品牌旅行社,全力推进普洱大健康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从广西、山东、云南等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特长,要加大对本地大健康旅游产品项目的包装、宣传以及数字化手段的应用,统筹各类资源,积极争取支持合作,实现高标准建设、精准化管理、系统化规划、特色化设计。

四、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面临的困难不足

从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优势独特:一是生态优势,万盛有中国最美养生峡谷等一系列生态资源;二是区位优势,万盛半小时可到达重庆中心城区,3小时可到达成都、贵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外部迅速联通,内部快速畅通”的交通格局;三是配套优势,万盛有体育设施“一十百千”工程、建成金科中华养生城、重报云麓等康养旅游地健全成熟的大健康旅游生活配套;四是产业优势,引进了北大未名、多普泰制药等企业,形成鱼田堡组团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地,养老医疗旅游等产业初具规模。可以说,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正当其时。与此同时,万盛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第一,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产业链条有待紧密。

第三,产品项目有待创新。

五、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实现跨越发展的建议

当前,万盛迎来了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快速发展的三大机遇,第一,生物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使得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第二,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大健康旅游产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第三,万盛除了具备发展大健康旅游的优势外,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较强,创业就业、招商引资政策灵活,有助于大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万盛应牢牢抓住机遇,努力打造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条完善的大健康旅游产业制造、服务体系,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力争成为全国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领头羊。

(一) 大健康引领消费需求

(二) 大数据驱动品质提升

(三) 大旅游助推品牌塑造


参考文献

[1]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3):65-70.

[2]王素洁,刘海英.国外目的地形象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TMATRJTR发表的相关文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37-147.

[3]胡慧君,李云鹏,黄苏萍.基于扎根理论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构建:以井冈山为例[J].旅游论坛,2022(6):62-72.0

[4]邹统钎,黄鑫,韩全等.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选择的三力模型构建[J].人文地理,2021(6):147-156.0

[5]郭安禧,郭英之,孙雪飞等.国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述评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5):153-166.0

[6]布乃鹏,肖洪根,孔海燕.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竞争力提升研究:以云南丽江泸沽湖为例[J].旅游论坛,2018(3):102-112.

[7]黄震方,侯国林,周年兴等.旅游地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222-226.

[8]胡慧君,李云鹏,黄苏萍.基于扎根理论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构建——以井冈山为例[J].旅游论坛,2022,15(06):62-72.

(本文有删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