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 “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研究——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党工委组织部课题组 唐智勇 董 燊 朱乾坤 李玖蕊 张双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明确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及弘扬红岩精神,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思维理念、组织体系、能力本领、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现代化,加快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专门成立课题组,访谈党组织书记14人、实地考察基层党组织21个、查阅资料115份、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形成本报告。
一、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明确,“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这对我们加强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要求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构建工作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和态势,对于推动各项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这是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红岩精神的时代要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鲜明的红色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岩精神作出深刻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深刻把握红岩精神蕴涵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仰、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二)这是重构组织形态,持续增强两个功能的现实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市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的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既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约束,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又对制度机制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因时因地革新求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基层治理新旧矛盾交织,人民群众需求更加多元,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三)这是重塑干部队伍,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迫切需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从8个方面明确了未来5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完成好这些目标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这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短板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造形”、更要“铸魂”的重要指示要求,综合运用理论武装、思想引导、制度治理、实践锤炼、典型教化、载体推动、样板引路、考核激励等方法手段,致力推动基础工作更规范、重点工作见成效、难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出经验。但对标组织工作现代化要求,还有不少问题短板。
(一)党建统领意识不强。
(二)思维观念陈旧老化。
(三)推进体系尚未健全。
(四)政策法规执行不严。
(五)实质作用彰显不够。
三、对策建议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带来了新的要求,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何深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识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新形势新条件下,提高基层党组织科学化水平,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遵循,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在基层党组织中落地生根。二是把握好自主和开放的关系。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党建格局,广泛开展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吸收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使基层党建以“小”聚“大”,由“单兵作战”向“多向发力”转变。三是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紧扣基层党建时代特点和党员思想行为特征开展工作,推进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分众化、差异化的招数,探索有利于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办法,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四是把握好体系和事务的关系。主动适应当前组织工作中的新机遇新挑战,转变以前“碎片化”“单打一”的工作方式,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超脱出来,进一步完善工作模式、机制、方法,变单打独斗为体系推进。五是把握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质效,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各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成效上相互彰显。要改进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作用。
在科学认识、精准把握好上述五对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坚持凝心铸魂、强基赋能,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推行“体系+模块+长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完善本单位各项核心业务政策法规模块,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二是突出能力提升。制定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实施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重庆建设等重大任务,常态举办专题培训。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重塑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路径,将优秀年轻干部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和关键吃劲岗位扎实历练。实施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开展一次全体党务工作者轮训。三是着力推动发展。总结主题教育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各级党组织以年度为周期动态建立目标任务清单、问题检视整改清单、民生实事清单、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推动高质量发展事项清单“五大清单”,严格对标对表、精准施策、打表推进,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
(二)坚持对标先进、内延外展,着力建设开放型组织。一是空间上深化交流。分领域、分层级、分批次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到浙江、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吸收好经验、好做法,对标查找差距不足、问题短板,谋划制定自身目标任务、特色载体,努力形成一批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内涵上深化延展。深化抓党建带全局的工作要求,推动基层党务工作者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务工作、党建工作和党的工作的内涵,从组织设置、活动内容和方式、队伍建设、评价考核、制度机制等入手,强化基层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破除就党建谈党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特别是防止以党务代替党建的倾向。三是领域上深化拓展。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抓好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其他领域党组织建设,注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建的有形、有效覆盖,加强对新兴领域人员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联系服务。重点攻坚产业链、互联网、快递外卖、网约车等领域的“两个覆盖”问题。
(三)坚持解放思想、自我革新,着力建设创新型组织。一是革新思维理念。破除党建工作“软指标”“老套路”“无显绩”“增负担”的认识,健全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迭代完善、认真落实“八张高分报表”目标管理机制、“八张问题清单”问题管控机制和“五项机制”,以目标实现、问题解决不断提升改革创新意识,更好推进组织工作现代化。二是革新工作方法。推行“项目工作法”,探索实施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领办党建重要项目,将党建工作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虚为实。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推行“典型引路法”,培育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评选一批机关“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国企“红岩先锋·四强四好”党支部,选树一批最佳实践。三是革新工作机制。坚持系统化思维、体系化推进,扎实做好组织工作核心业务梳理这一基础性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建立完善核心业务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着力构建整体协同、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强企,着力建设服务型组织。一是强化服务基层。深化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加强镇街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统一开发、迭代完善治理智治平台,提升“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运行质效。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配齐配强“1+3+N”网格治理团队,推动“双网格化”管网用网体系改革,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问题闭环解决机制。二是强化服务企业。大力推行党员领导干部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反映问题“收集—梳理—研判—交办—销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党建联建·助企强链”专项行动,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属地镇街、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为链上企业开展组团式、专业化服务。三是强化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实践活动。大力实施“红岩先锋工程”,设置红岩党员示范岗、红岩党员责任区、红岩党员突击队、红岩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在职党员“双报到”。
(五)坚持高效协同、闭环管理,着力建设效能型组织。一是实施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建设全市业务集成、分层授权、统一规范的一体化组工数字平台,开发“红岩先锋智慧党务”“渝见好干部”“渝才荟”“渝组办”等应用,增强整体智治能力,以数字化赋能组织工作现代化。二是实施专班化推进。在重大任务、突发事件、专项行动等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建工作专班,强化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不断逼近所需目标和结果,推动节奏提速、效率提高、工作提档。三是实施“一次办”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将若干件“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不断丰富与企业、群众关系密切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套餐供给,真正实现群众“进一扇门、上一张网、一次办成”。
(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