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丛林书院
在脑海里,总会有一些地方、一些名字或一些人留在你记忆深处,偶尔一看见,陡然升起亲切感。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丛林中学,作为我工作的第一站,那里留下太多青春美好的回忆。丛林就像我的一个老友,温暖而亲切,无论分别多久,无论何时去,都是兴奋着,喜欢着。
书院大门。(曹永龙 摄)
现代的人,对书院有些陌生,于我也是陌生的。古装剧里到是看得多,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里读书学习,还结下千古情缘,化身为蝶,双宿双飞,既悲戚又幸福。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学堂,以私人创办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新式学校及其制度的引入,光绪皇帝于1901年诏令全国书院一律改为新学堂,中国书院及其制度就此结束。
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那些书院都闪烁着中国千百年来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的中国,书院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复兴书院的呼声愈来愈高。
丛林书院位于丛林镇绿水村,距万盛城区16公里。它是一座由天然溶洞改造而成的“文创书院”,既可在洞里读书写字赏书法,也可品茶煮酒观美景,还可俯瞰重庆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绿水村之全貌,是万盛新增的一处文旅融合景点。
周末的一个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丛林书院。久违的阳光露出笑脸,照在身上暖暖的,让人心情愉悦。到达绿水村停车场,我们下车来。新修的村办公室大气温馨,前面是绿水广场,广场后面是山坡。丛林书院位于半山腰,四周绿树掩映,朱红色的外观格外醒目,远看犹如一座庙门,翘檐飞舞,令人驰往。
山脚下,绿水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平静,一座石拱桥横跨于上。石桥名“状元桥”,寓意考试旗开得胜,既是对学子考出好成绩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鼓励学子提升士气。穿过石桥,然后开始登台阶,经过一座雕塑,叫“鲤鱼跳龙门”,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沿着石阶,一步一步往上走,终于到达书院,一个小小的坝子,四周石栏精致,此处也是绿水村最佳打卡点之一。站在栏边,极目远眺,山峦叠嶂,绿意葱茏。蘑菇园景区、创业园区和小竹林风貌提升片区一览无遗,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勃勃生机。
书院怎么建在半山腰的溶洞里呢?我脑海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现场一位老人为我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溶洞曾经是一所学校,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村民小孩上学难的问题,一时又无法新修学校,就将溶洞稍加整修作为小学,名“岩头堡小学”,最多时学生达到100多人。这所小学也是村民开会议事、看幕布电影的好地方。
溶洞教室(资料图)。
据介绍,整个溶洞全长260米左右,由上下两个洞组成,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属喀斯特地貌,洞内平均温度长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实属一个好地方。
洞口的“丛林书院”行书牌匾豁然醒目,灰白主基调与朱红色的山门相得益彰,在周围葱绿山景的点缀下,又醒目又自然,毫无违和感。景区大门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增知识积力量士隐书院,饮美酒品醇香洞藏丛林”,诠释了丛林书院的内涵。
虽是严冬,但洞中却无寒意,果然是传说中的冬暖夏凉。
走进书院,一股儒雅书卷气息从洞中飘逸而至。洞口两边挂满了大师们的书法作品,行书、草书、楷书,各式各样,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味儿。你可以静静欣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评头论足。即便你认不完草书里的字儿,猜也猜不出,没关系,你可以寻找那种龙飞凤舞的感觉,体会什么叫书法艺术。
走过书法区,便是溶洞教室,几排课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课桌简陋而陈旧,瞬间勾起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感。恍惚间,那些可爱的身影,那些天真的笑容就在眼前,那些学生的朗朗读书声、老师的谆谆教诲声萦绕于耳畔。
坐下来,坐下来吧,摊开一本书,静静地看一会儿,齐声朗读一篇课文,摇头晃脑。举手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呀。
下课了,下课了哇,冲出课堂,绽放童心,疯乐玩耍,丢丢手绢,跳跳橡皮筋,排队挤挤“油渣”,反正只要开怀大笑,肆无忌惮就好。
教室的旁边是藏书区。各个时代的书籍刊物陈列于书柜上,没有繁华的花纹图案,没有精美的画面纸。每一本书都散发着浓烈的古味,涩黄的书页有如老人干枯而羸弱的指尖,但这样的书无疑是有收藏价值的。
居然有小人书呀,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已经快30年没看小人书了,那陪伴我童年的小人书呀,我的最爱,几分钱一本,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我用手轻轻抚摸一本本小人书,温情脉脉如故友,随手翻开一页,文字寥寥,读来依然有趣,黑白色的笔画却将构图完美呈现,真是了不起的手笔呀!
我们依次穿过教学区、图书区、科普区、“洗砚池”。突然一股酒香飘过来,深吸一口,十分惬意。顺着酒香的味道,我们沿着侧面的洞口进入分洞,哇!这才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溶洞酒窖实在让我震惊。这狭长的溶洞,依着地形,除了过道,全是酒缸,一列列、一排排,大大小小,据说大的可以装500斤酒,小的可装10来斤。每个酒缸都有编号,上面有藏酒的时间等信息。酒缸盖上厚厚的盖子,红红的,一字排开去,十分惹眼,让我想起电影《红高粱》里那热烈、恢宏、壮观的场面。
出酒窖,又回到主洞。除了游览,还有体验项目,包括国学学习、书法培训、茶艺文化及洞藏窖酒品尝,这些都丰富了书院的内容和形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文化都与茶酒息息相关,延伸出茶文化、酒文化等等,繁衍出煮酒论诗词、品茶思人生的绝佳意境。
还在流连于酒香、酒文化的思绪中,我们又走进一个新天地,再次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我去过的溶洞不少,但如此精美的小溶洞却不多。钟乳石形状各异,石柱巍峨,石笋丛生,石幔高挂,石帘低垂,石瀑飞流。在七色灯光映衬下,景象梦幻,斑斓多姿,五彩缤纷。最让人赞叹的是这里的石花,粗如小石,细如珍珠,颗颗晶莹,千姿百态,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好看的石花,忍不住用手轻抚,喜爱至极,亿万年的等待呀,终究相逢。
溶洞景观。(曹永龙 摄)
顺着溶洞,七拐八弯,不时看到有些分洞,里面也是酒窖。我们从另一洞口出来,顺着步道回到景区平台。仰头遥望,原来这溶洞有上下层,洞中套洞、别有洞天,有主洞和分洞。设计者充分利用溶洞地形,观赏区、教学区、体验区、灯秀区设在主洞、酒窖区则在分洞。
离开丛林书院,久久回味,它是书院,又不完全是书院。在传承中添新意,把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溶洞书院,犹如世外桃源,收纳尘世里疲惫的心灵。
不管你是来休闲的,看风景的,体验乡村旅游的;也不管你是来读书的、写字的、煮酒品茶的;还不管你是来采风,找创作灵感的,只要你来,丛林书院,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来吧,打卡丛林书院,抖掉一身凡尘,舒心、自在、轻松。
(宋六梅)
游玩攻略
寻丛林书香、观溶洞怪石、跨过“状元桥”、看“鲤鱼跳龙门”……去年12月,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丛林书院开园迎客,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前往。
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丛林书院,是由一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溶洞改造而成,洞口位于半山腰,书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区、科普区、“洗砚池”、酒窖等功能区,游客可在此体验国学培训、书法培训、茶艺培训、洞藏窖酒等文娱项目。
“打卡”丛林书院,除了浸润书香,还可将绿水村新便民服务中心、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景区和小竹林风貌提升片区一览无遗,尽情包揽绿水美景,是亲子出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怎么走】
乘车路线:重庆四公里枢纽站/重庆陈家坪汽车站—万盛汽车站—乘坐109路/406路公交车到丛林镇政府站—转乘403路公交车至菌谷站后步行900米即可到达。
自驾路线:重庆主城—渝黔复线高速公路—丛林收费站下道—导航“丛林书院”即可到达。
【吃什么】
可在农家乐品尝土鸡、土鸭、老腊肉、方竹笋等当地农家风味菜,以及金针菇、黑皮鸡枞菌、猪肚菌、灰树花等当地特色菌菇。
推荐打卡地:丛林老火锅、独一味火锅、香薇园
【住哪里】
香薇园
香薇园深藏在绿水村柑橘林中,远远望去,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色泽鲜艳,置身其间,阵阵橘香沁人心脾,与清新秀丽、悠然闲适的山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这个季节到香薇园,除了可以赏山间美景、尝农家美味,还可体验采摘乐趣。
地址:丛林镇绿水村
电话:13883498542
隐院听风
隐院听风是隐藏在山林之中的一座精致庭院,长方形的院子里房舍古朴而有特色,简单的空间与大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
地址:重庆·巅峰乐园上行3公里
联系电话:18725984709
(杨晨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