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乐游人 农耕文化留乡愁
——金桥镇青山村发展乡村旅游小记
“这里有美丽的青山湖,有可口的农家饭菜,还有孔雀优雅地开屏绽放……”近日,市民刘林邀约朋友自驾到金桥镇金桥镇青山村体验田园生活,感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后,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文字。
青山村能够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优选地,得益于金桥镇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近年来, 青山村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惬意时光 农家小院惹人爱
隆冬时节,青山村农家小院里的萝卜长势旺盛,一畦畦大白菜碧绿养眼,香菜鲜嫩葱茏,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
“刚有客人打电话订两桌饭,要求素菜多些。”欣湖畔农家乐店主金云友和妻子正麻利地张罗饭菜。
不一会儿的功夫,凉拌萝卜丝、党参土鸡汤、炝炒白菜……一道道精美的佳肴陆续摆上桌案,散发出诱人的色泽和香气。
“开农家乐之前我很犹豫,因为不是专业厨师,既怕自己做不好,又担心没有客源。”金云友说,2015年,在镇村干部的反复鼓励和政策宣传中,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自家小院办起了农家乐,没想到,依靠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乡村旅游的带动,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一般人均15至20元就能吃饱吃好。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接待10桌左右,一年下来能挣近10万元。”金云友说。
看到金云友办农家乐挣钱了,村里许多人开始效仿他,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经营农家乐,给村子带来了更多活力和人气。
娄勇餐饮农家乐经营者娄必勇一边在厨房尝试做新菜品,一边说:“村里的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夫妻店,为了让顾客满意,我们也在不停地创新。”出门吃到什么好吃的饭菜,娄必勇都会记下来回家反复试做。
每到周末,许多在城区居住的市民和重庆主城自驾的游客陆陆续续地前来,在农家小院里点一桌饭菜,星子闪烁、月色浮起,孩童嬉闹玩耍,大人们小酌三杯两盏淡酒,是冬日里再惬意不过的风景。
“在来之前我就预订了‘青山小隐’客栈的房间,今天住一晚,明早去青山湖跑跑步。”从沙坪坝区自驾来的游客贺明说,“走进‘青山小隐’,就像‘穿越’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空间,体会到内心沉静已久的乡愁。”
“目前村里发展农家乐34户,且户户有特色、家家有客源。单农家乐收入每户每年1—3万元。”青山村党委书记刘绪长说。
多元发展 提升村民幸福感
冬日里的青山湖,彩叶灿若朝霞。透过这片斑斓景致,游客感受到了万盛冬天和春天一样的亲和感。
而在青山湖旁的尚古村落景区内,游客雷方兰趁着周末的闲暇时光体验了一把推石磨,以此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
占地500亩的尚古村落景区,在“文化展示、农耕体验、养生度假、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功能定位基础上,以“体验农耕·记住乡愁”为主题,打造了梦里乡愁农耕文化长廊、农耕文化展览馆、农耕体验梯田等农耕体验区,完整再现了重庆乡土诗意田园。特别是在农耕文化展览馆内,农耕器具、生活用具、民俗文化传承道具等300余件老物件极具年代感,展示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游客留住一抹乡愁。
“城区的市民周末带孩子来参观,让孩子长长见识,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刘绪长说。
从“农家乐”到“留乡愁”,青山村不仅努力守护绿水青山,还培育乡土文化气息,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价值,在发展思路、产业融合上不断探索创新,充分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尚古村落首届秋收节和汉服樱花节更是为青山村引来了众多游客。
刘绪长说,去年樱花节开幕当天,就有超过1000名游客赶赴这场樱花之约,如今的尚古村落景区不仅汇集了人气,也赢得了口碑。
除了赏花、体验农耕文化,在青山村,还能享受采摘的乐趣。每年四五月份,慕名而来的区内外游客便会穿梭于樱桃林中寻找“猎物”,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验采摘乐趣。
刘绪长介绍,近年来,青山村将樱桃种植作为示范产业进行打造,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如今,村里有40余户农户种植樱桃,种植面积200余亩。樱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樱桃红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而今的青山村,在半亩方塘赏接天莲叶,嗅夏日荷香,看白鹤与天光云影共徘徊;在湖畔旁的农场里摘“玛瑙”似的樱桃,呼吸泥土的芬芳,享受采摘带来的乐趣。
“我们正在修建观光采摘道路、灌溉设施,以夯实樱桃产业发展基础,让来到村里的游客登得了山、临得了水,既饱口福又享眼福。未来,青山村一定会更美丽,村民也会更富裕。”刘绪长的眼里满是憧憬。
(刘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