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全域旅游

溱州山水今更秀

日期:2019-05-2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19-05-22

奥陶纪游人如织

尚古村落花海醉游人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旅游管理服务机构为游客服务

《乡约》节目在万盛录制

游客穿越黑山谷

板辽金沙滩

美丽的旅游公路

5月19日,“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2019年中国旅游日暨“活力万盛  清凉黑山”系列活动在黑山旅游度假区启动。

这一天的万盛,精彩无限:主办方向游客推介央视《乡约》节目录制、万盛第二届民谣歌会等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切身感受到万盛旅游的丰富多彩。

这一天的万盛,文韵悠长:我区与重庆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拟共同打造反映夜郎文化和万盛景区文化的文旅深度融合旅游驻场演艺剧目,研发具有万盛特色的文创产品,丰富万盛旅游的文化内涵。

将时光倒流至上世纪90年代,我区还是享有盛誉的“抗战煤都”。当走到资源枯竭的岔路口,具有强大“旅游基因”的万盛以壮士扼腕之魄毅然决然将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经过近30年的不懈探索,我区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如今,全域旅游的美丽图景已在万盛大地渐次铺陈,且连片成景、连景成画,规模初显,旅游已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小景区”到“大旅游”

“抗战煤都”如何蝶变为旅游胜地?资源型城市何以吸引众多游客竞相“打卡”?

“因为厚积薄发、应时而为、乘势而上,我区实现了从‘小景区’到‘大旅游’的精彩跨越。”区旅发委主任杨学明这样说。

全域旅游,关乎人民幸福,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2009年,我区响亮地提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小景区”向“大旅游”的跨越!全区投入资金近10亿元,对旅游交通、安全、卫生等进行了全面整改提升。

2012年7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到万盛调研,主持编制《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区旅游发展规划》,为万盛旅游支招。我区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2年10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黑山谷·龙鳞石海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区旅游迎来发展的新起点。

2012年11月,我区提出在总结国家5A级景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拉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恢宏序幕。

近几年,我区以全域旅游工作为抓手,推动景区品质提升、旅游配套完善、景城一体发展、旅游开发增效,逐步构建起万盛旅游特色品牌。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2207.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9亿元。

万盛,正逐步成为西南地区首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陈瑶是来自广西的一名游客,近期游览黑山谷、万盛石林、奥陶纪等景区后,她对万盛旅游很是赞赏,“处处有景,耍事很多,让人流连忘返,万盛——值得再来!”她说。

从“见子打子”到全域布局

打造处处有景的“大旅游”,是我区破除传统旅游景区零散化最有效的一招。

过去,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以及完善周边饭店、宾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

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导致旅游要素无法充分流动、无法优化配置。

过去,像全国多数景区一样,万盛各景区也存在“淡季游客少,旺季游客多,节假日人挤人”的难题。

“前几年三八妇女节至国庆黄金周,就是万盛旅游业的旺季,景区游人如织,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万盛旅游就进入了淡季,景区门可罗雀。”杨学明如是说。

如何破解困局?发展全域旅游是一条不错的路子。把万盛全域全境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目标,万盛全域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其中,全域布局景区景点是关键一步。

从城区的特色公园到城周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从乡村的旅游联动发展带到独具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行走在万盛,移步换景,恰似“诗画万盛”山水长卷徐徐展开,处处有景、四季“花开”成为常态。

如何将遍地开花的二十多个景区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精品路线?我区给出的答案是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为此,我区大力实施丛黑公路、旅游环线公路等旅游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开通旅游公交线路,旅游景区景点公交及客运专线实现全覆盖;在景区内外、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景区配套;全面升级度假区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

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既为游客打造了安心、舒心的旅行体验,也实现了客流的交互流动,化解了客流集中带来的景区“爆棚”问题,让游客能够游览到更多景致。

从“见子打子”到全域布局,近30年来,我区始终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抓手。如今,我区将站在新起点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

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发力

今年五一节,奥陶纪景区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接待游客数量位居我区所有景区之首。

该项目的投资业主是我区引进的一家民营企业——重庆奥陶纪旅业有限公司。

项目开发之初,该公司通过“景区+地产”模式,建起了一个以地质景观、科普探秘等为主的景区。但这一系列投入和布局并未受到游客青睐。

我区实施全域旅游工作之后,该公司抢抓机遇,重新发掘景区资源,利用景区内近2公里悬崖线,打造高空极限体验项目。2017年5月,该公司打造的从悬崖单向外挑69.6米的天空悬廊,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了创下世界纪录的天空悬廊,再加上云端廊桥、玻璃吊桥、悬崖秋千等项目,奥陶纪景区霎时声名鹊起,众多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去年,该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一项便达到2亿元。

乘着万盛全域旅游发展东风,重庆奥陶纪旅业有限公司打了个“翻身仗”。

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带来了人气、带来了效益、提升了知名度,也让我区全域旅游活力迸发。

在民营企业发力的同时,我区国有企业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助推万盛旅游业稳步发展。

“万盛旅游过去是以黑山谷、万盛石林等国有景区为主导。在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的过程中,我区逐步组建了区开发投资集团、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代表政府进行全域旅游产业投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我区旅游资源,同时,积极探索景区景点所有制改革,区体产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市场主体,加强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实现了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杨学明说。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化。如今,我区通过加强湿地、植被等生态保护涵养,开发出了科普科考游等产品;围绕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了千里徒步游、定向测向拓展游,以及露营、滑雪、攀岩等新兴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村落古镇打造旅游景点景观,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及精品民宿游……

截至目前,我区已形成精品旅游线路23条、乡村旅游线路12条、城市旅游线路3条、体育旅游线路6条、节会活动线路10条、特定人群线路5条。

以全域旅游促全域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起来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短板该如何补足?

于是,我区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负责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统筹,研究部署旅游发展重大问题;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变原旅游局的“行业管理”职能为“综合协调”职能,统领全局、协调发展旅游行业,参与制定规划和统筹;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工作联动,确保全域旅游发展有序推进。

如今,我区已构建起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

“对于进一步发展全域旅游而言,光有健全的全域旅游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杨学明认为,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是一个巨大诱人的蛋糕。如何多分到一块蛋糕?其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旅行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愉快的体验。为此,我区在协调发展上做文章,以全域统筹构建新的市场监管格局。

2017年4月,重庆市首个旅游综合管理执法集中服务区在黑山旅游度假区成立。紧接着,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等旅游管理服务机构,均在旅游综合管理执法集中服务区集中办公,共同构建起我区“1+3+N”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

至此,游客投诉、市场纠纷、社会治安……涉及旅游的各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服务区反映、处置;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发布、应急调度等阵地移动到了“一线”,全域旅游智慧化水平、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短板的相继补足,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旅游满意度不断提升,万盛旅游招牌越来越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望未来,我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抓住全域旅游发展新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解维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