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旅游配套 加大宣传营销
2017年,我区旅游以旅游规范秩序攻坚行动为抓手,以“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暨万盛全域旅游活动月为契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展现全域旅游阶段性成果。
来自区旅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区共计接待游客1805万人,同比增长41.8%。
旅游环境更加舒适
冬日的万盛多了几分冷艳的色彩。游客郑佳影近日带着家人到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游玩,“丛林菌谷很漂亮,连厕所都是蘑菇造型,很有特色。万盛的旅游真不错!”郑佳影说。
像郑佳影一样,众多游客见证了万盛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变化。
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我区以旅游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现有景区提升改造、新景区规划建设、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6大类114个项目建设,目前已全面完工84个项目;升级改造全域旅游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黑山旅游度假区成为重庆首个天然气入户度假区,旅游公路、千里健身绿道、黑山谷国际运动医院等一大批基础配套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旅游住宿、餐饮接待市场主体3140家……
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投用,为我区旅游发展锦上添花,更为来区游客打造了体贴、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营销提升旅游品牌
2017年3月11日,关坝凉风“梦乡村”开村。据区旅发委大数据统计显示,开村首日迎来3.5万名游客游览,盛况空前,人气爆棚。
凉风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2016年6月,市工商局将该村确定为全市首个精准扶贫微企“梦乡村”。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该村成为我区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全民健身及微企创业就业的典型。
凉风“梦乡村”人气爆棚,得益于我区全面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宣传营销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万盛旅游品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我区加强营销统筹,由区旅发委统筹全区景区景点“大盘子”,制定旅游宣传营销的“菜单”,各单位按计划任务落实。同时,区旅发委突出旅游目的地营销和地区整体形象营销,景区业主做好各自景区营销,加强广告投放、节会活动、渠道建设的有机结合。
2017年,我区重点围绕新景区开园和节假日,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每季有亮点。同时,加大景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统筹指导,“万盛旅游”“梦幻奥陶纪”等微信公众号关注度明显提高,阅读量超过278万人次,粉丝量增加71.3万人次;实施精准营销,巩固国内市场,接待国内游客1798万人次;深耕海外市场,接待韩国、日本等国家游客7万余人次。
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2017年4月20日,重庆市首个旅游综合管理执法集中服务区在黑山谷旅游度假区成立。这是万盛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全域旅游数据中心和投诉中心、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综合执法办公室等旅游管理服务机构,均在旅游综合管理执法集中服务区集中办公,共同构建起我区“1+3+N”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
游客投诉、市场纠纷、社会治安,涉及旅游的各类问题可以通过服务区“一条龙”服务反映、处置。
去年,我区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负责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统筹,研究部署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变原旅游局的“行业管理”职能为“综合协调”职能,统领全局、协调发展旅游行业,参与制定规划和统筹;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工作联动,确保全域旅游发展有序推进。
同时,我区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景区人流量控制;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库,每月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暗访和游客满意度测评分析,发布游客满意度分析等。(解维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