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种葡萄遭遇滞销 镇党委政府伸援手四处促销
8月10日,丛林镇永胜葡萄园主娄刚一起床就不停地接到来自区内外的电话,来电全是询问如何购买他的葡萄。随后,自驾前来采摘购买葡萄的市民来了一拨又一拨。前一天还为葡萄销售眉头紧锁的娄刚,脸上一下子舒展出笑容。
农民工返乡种葡萄遭遇销售难
2014年11月,在浙江海盐一葡萄种植园打工多年的娄刚张维夫妇回到张维的娘家丛林镇永胜村,决心利用所学的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自主创业。他们舍不得花钱兴建新房,一家三口挤在临时搭建的管理房里居住,却一次性拿出50万元流转了该村红光社30余亩弃土场种植葡萄。
2016年,他们的葡萄园试挂果,但产量只有4000斤。今年,葡萄园进入盛产期,30余亩优质巨峰、夏黑和巨玫瑰等葡萄品种挂满枝头,预计产量高达24000斤。
但娄刚张维夫妇脸上没有半点丰收的喜悦。原来葡萄的正常采摘期有两个月左右,但今年的高温少雨天气使葡萄的成熟期大大缩短,加之葡萄园的地理位置较偏和对外宣传不广等因素,除了已经卖出的4000斤葡萄,其余本可渐次采摘的20000斤葡萄即将一次性全部成熟,如果不及时采摘售卖,预计10天后将烂在地里,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40余万元。
只有小学文化的娄刚对此一筹莫展。
镇党委政府四处求助促销售
“我们镇里有一个返乡种植葡萄的村民今年葡萄丰收了,有20000多斤,但遇到销售困难。恳请你们媒体报道报道,帮助促销一下!”8月9日上午9:30,正在开会的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到了丛林镇党委书记李霞打来的求助电话。
上周末,李霞听到镇机关干部反映娄刚的葡萄销售有些困难。8月9日一大早,李霞放下手里的其他工作,立即来到娄刚的葡萄园了解情况。
听了娄刚的详细介绍后,李霞深感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易,镇党委政府应该帮他一把!在现场,她当即分别给党工委宣传部、旅发委、新闻中心、旅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打电话求助。同时安排镇机关干部赶紧拍摄葡萄园的照片、拟草葡萄园的情况介绍,发动镇机关所有干部上传至区内各大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广为宣传,并建议娄刚采取买2斤送1斤的促销手段解决燃眉之急。
当天傍晚,一条“葡萄销售遇困难,创业夫妇求帮助”的消息分别在华龙网、重庆新闻网、万盛微发布等媒体上发布。很快,该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昨天(9日)下午4:48,消息发出不到半个小时吧,我就接到了第一个电话,询问葡萄价格。到晚上入睡前,我接了恐怕有50多个电话。”10日,娄刚告诉记者。
“我们昨晚看到消息后,决定今天来买葡萄。我品尝了一下,感到葡萄的口感的确比其他葡萄好。”10日早上9点左右,市民戴春兰就驾车与表妹前来采摘购买。她不仅自己买,还帮同事、朋友买了不少。“买了30多斤葡萄,还送了15斤,划算!”戴春兰说。与她一样,市民陈先生、许女士、张女士也是看了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后前来购买葡萄。
记者看到,在娄刚的葡萄园管理房前的小院里,停满了前来购买葡萄的市民的自驾车。娄刚的妻子张维与请来的帮工忙着为市民称量葡萄,个子矮小、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娄刚则不停地接听手机,忙着回答。
从9:00到10:30,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前来购买葡萄的市民就有5批,销售葡萄近100斤,收入上千元。截至记者发稿时,葡萄园迎来上百名市民购买葡萄500余斤。
看到前来采摘购买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李霞又向娄刚建议本周末由镇党委政府牵头举办品果节,进一步采取促销手段扩大销售,防止葡萄因未及时采摘而烂在地里带来损失。
针对娄刚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销售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李霞决定明年提前为他的葡萄园筹划宣传,同时引导他树立网络销售的意识,真正促农增收致富。 (陈亚莉 曾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