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清新美 乡村旅游兴
临水人家
农耕记忆
土楼景观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这里的溪畔古榕会吟“云水谣”、这里的农家乐让四方游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福建着力打造“生态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明显突破。涌现出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极大彰显了“清新福建”品牌。
去年,由福建省旅游局和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美丽中国行·聚焦清新福建美丽乡村”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在福建进行,采风团深入福建乡村,耳闻目睹,实地感受美丽乡村绽放出的“清新福建”旅游魅力。
古村古厝古楼韵味足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被誉为“最绿省份”。其乡村大多拥有青山秀水的美丽资源,古村、石厝、古楼,为乡村旅游添加独特的韵味。
清早,从福州永泰县城行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福永高速旁的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这里的群山笼罩在云雾缭绕中,春光村置身其中,清幽静谧,宛如世外桃源。
平潭的北港村面朝东海,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这里的石头错落有致,宛若神秘庄严的“碉堡”。站在房前眺望,北港村的石头尽收眼底,层层叠叠,配以碧绿的海水,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踏入宁德蕉城贵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风景秀丽、古色古香的村落。建于明万历元年的文昌阁,供奉着文昌星,展现出当地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蜿蜒曲折的霍童溪从村前流过,建于元朝末年的古渡口,由大小均匀的鹅卵石铺砌而成。溪边一棵棵古榕树护佑着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小桥、流水、民居、祠堂、客栈……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福建全省共创建休闲集镇72家,特色村350家,乡村旅游已成为福建省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
打造美丽乡村各有绝招
走进泰宁大金湖畔的梅口乡水际村,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间,美不胜收。这是全国“美丽乡村”的示范村,亦是泰宁的“首富村”,而十几年前这里是一个“照明靠竹片、吃粮靠回销、用钱靠救济、外出靠划船”的省级贫困村。
水际村脱贫致富的法宝是什么?据梅口乡人武部部长廖立明介绍,近年来,水际村不等不靠,依托当地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当地村民先后组建家庭旅馆、游船、渔业“三大协会”,主动参与和对接大金湖景区的旅游渔业、游船、旅游餐饮、旅游家庭旅馆、旅游购物等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了“家家开旅馆、户户搞旅游、处处渔家乐”的良好氛围。
同时,水际村积极打造下坊特色主题“农家乐”,策划亲水、趣鱼及骑行驿站等体验性旅游项目,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渔文化”元素为主线,建设独具特色的“赏鱼区、钓鱼池、水上餐厅、淡水鱼博物馆、鱼墙雕”等渔业休闲项目,进一步提升村庄旅游环境档次。
“如今,全村有80%以上的劳动力专业从事旅游业,村民可以免费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免交闭路电视及电话月租费,90%农户建有别墅型住宅,三分之一农户拥有私家轿车,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廖立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为了推进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福建早在2014年就推出《乡村旅游“百镇千村”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组织开展乡村休闲集镇、特色村创建工作,分别给予40万-50万元的奖励。
笔者了解到,福建各地乡村积极响应,奉行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原则,各出绝招,因材施策、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创意创新创业创造财富
近年来,福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创意缺乏、产品雷同、精品偏少和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瓶颈考验。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发展美丽乡村游更需要依靠“创意”,研发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
在平潭北港村“石头会唱歌”特色民宿旁,一位台湾青年正用来自平潭君山的石头当乐器,经过简单的创意加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头打击乐”。让石头谱出美妙的乐章,这一创意做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据了解,这家民宿是由来自台湾嘉义的林智远和许琳宜夫妇牵头,与几个台湾青年一起创办的。他们租下北港村几栋石头厝,将平潭特色与台湾元素结合起来,如当地渔民废弃的渔网、滩涂上拾到的贝壳……一项项创意被装进这些石头厝之中。“我们希望远道而来的客人入住时,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平潭。”林智远表示。
近年来,为了避免“千村一面”和产品开发的同质化,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福建省旅游局按照“百姓富、生态美”“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等乡村旅游发展目标,积极推动一批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泰宁杉城镇的际溪村,近年来立足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耕读文化”为定位,结合丹霞田园风光,改造田园景观。启动泰宁“五朵金花”旅游专业村之一“耕读李家”项目建设。
际溪村支书林永胜表示,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集“耕读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田园生活、岩穴苦读”为一体的“耕读文化”旅游目的地、教育基地和产业发展示范区,打造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美丽乡村”样板。
(摘自《中国旅游报》 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