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兴隆堡:温泉旅游盘活城镇经济
热带风情设计
温泉溶洞
兴隆堡美国郡温泉度假酒店
在辽宁沈阳有一方“热土”,这里因在2006年发现了重大地热资源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沈阳兴隆堡镇依托温泉产业,以“项目旅游化”为抓手,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人文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一批主题旅游、高端温泉旅游度假景区筑巢引凤,为隐藏在田园乡间的兴隆堡注入资本力量,点亮了当地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各个环节,而当地创建国家全域温泉旅游大县的目标业已提上政府工作议程。
温泉地产转型全域旅游
兴隆堡,曾经以农业生产为主,因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在钻探作业中意外打出地热温泉水而名声大起,进而,当地政府将其规划为一个涉及温泉城、机加产业园区、轻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一城三区”格局。
然而,近几年,以温泉地产一度兴旺的兴隆堡随着国内地产经济的不景气以及远离市区、生活配套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兴隆堡温泉属我国地热温泉水中的上品。”辽宁省有关领导在考察后对当地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做出肯定。开辟新的旅游景区,让沈城人民和周边城市在家门口就可以沐浴到优质温泉成为近几年兴隆堡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今年以来,在国家旅游局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兴隆堡紧抓契机,一场打造温泉重镇的战役随即打响。
“战略性谋划兴隆堡温泉城的规划建设,既是顺应辽宁建设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战略,打造兴隆世界田园温泉度假小镇的重大举措,又是以旅游业统筹全镇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谋求新抓手、新平台和新载体的工作安排,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兴隆堡镇党委书记赵宇说。
发展壮大温泉产业
“我们现在基础非常不错,过去发展是以温泉地产为主。温泉旅游不是侧重点,但是通过近年来温泉地产的开发,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赵宇说,温泉地产开发有一些制约兴隆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障碍,如果真正想把温泉品牌做好,就必须把休闲、娱乐、度假、养生、养老和温泉地产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城镇。
为了更好地对兴隆堡地区的温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当地成立了沈阳兴隆堡温泉城管理委员会,与兴隆堡镇政府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划定兴隆温泉城区域的规划、开发和建设等相关工作。
在全域旅游打造上,沈阳兴隆温泉城管委会围绕温泉资源大做文章,划分区域统一管理建设。兴隆堡以国家级温泉度假旅游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健康生活保障区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休闲旅游区、特色餐饮服务区、商务会议功能区等建设为配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当地以美国郡温泉度假酒店、格林天沐温泉度假村、丽景温泉宾馆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聚集区已初具规模,业已成为沈阳地区温泉度假出行的首选目的地。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美国郡总经理李双说,温泉旅游企业也是这样,如果只有一家温泉企业在当地肯定做不起来,只有形成一定规模,产生集群效应,企业才能盈利。“兴隆堡温泉全域旅游的发展,对我们企业经营者来说无疑将会带来更多利好。”
兴隆温泉城自2010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以美国郡为首的一批温泉企业已经具备了高品质的服务和与之相关的接待能力。根据兴隆温泉城规划,未来将建成37个主题温泉社区,并且所有住宅都是温泉入户,打造一个“中国温泉城”。
大项目促进产城融合
随着兴隆堡温泉旅游的日益火爆,各类温泉宾馆、温泉别墅、日租公寓、休闲农家院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形成了周边相关配套产业,在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的同时,旅游新业态正蓬勃兴起。
据了解,目前兴隆堡已有100余家温泉企业为游客提供高中低档休闲服务;全镇大小饭店、宾馆290余家,服务区内饭店聚集,汇集各地美食,美食一条街正逐渐形成。同时,温泉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了就业,各温泉项目的建设、运营等安置失地农民直接就业1000余人,温泉旅游、休闲餐饮等服务业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
以项目牵动旅游发展,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是兴隆堡在“十三五”期间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举措。赵宇介绍,“十三五”期间,兴隆温泉城将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沈阳西部中心副城、实力雄厚产业新城和幸福宜居生态绿城的“三大目标”,以温泉产业建设发展为工作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产城融合,推进三产联动。
据介绍,当地现在正打造两个特色风情小镇,其中一个俄罗斯风情小镇以俄罗斯小木屋和风情为主,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文化、特色美食带进来,让游客能够体验到遥远俄罗斯的风物人文。另外,一个以旅游金融为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情小镇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已经选好了几种房型。
除了风情小镇,朝鲜族风情一条街、满族村、温泉海……一批大项目的即将落地将把兴隆堡各村组合在一起。赵宇表示,“通过旅游业带动一、二、三产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就业,通过旅游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把兴隆堡建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一个小城镇,这样有点有线有面的发展,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自《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