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相伴 青春常在
胡琳在指导学生练球
近日,在区文体中心羽毛球场馆内,一群青少年正在认真地进行羽毛球训练。他们中间,一个身着蓝色运动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便是重庆市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国家一级教练员胡琳。
身姿矫健、面容清隽,她看起来像热爱运动的年轻姑娘,全然没有拥有20年羽毛球执教生涯的中年人模样。作为万盛羽坛的名人,胡琳完美地诠释了美国作家塞谬尔·厄尔曼的那句名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打羽毛球是一辈子的事业”
“小时候,我的身体很不好。”胡琳说,出于这个原因,父母想让她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随后,她便开始打羽毛球,从此与羽毛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钟,母亲准时叫我起床晨练。冬天的5点钟,谁不想呆在被窝里。”胡琳笑着说,每次都被她的母亲拿着棍棒吓唬才肯起床训练。为了加强体能锻炼,胡琳每天慢跑约1小时,再练球1小时。现在回想起来,没有母亲的严厉,就不会换来她今天的成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9岁时,贵州省羽毛球队来万盛选拔后备人才,我有幸被选中。”胡琳说,由于她年龄太小,最终放弃了那次机会。
“那一次选拔让我更加坚定了练羽毛球的信念。”胡琳说。12岁时,她进入重庆市体工队训练;15岁时,她正式加入重庆市羽毛球专业队,成为一名职业羽毛球运动员。在这期间,胡琳先后参加了四川省羽毛球比赛、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
“我热爱羽毛球运动。每当拿起球拍的那一瞬间,我会变得格外冷静,感觉自己在天空翱翔。”胡琳坦言,打羽毛球于自己而言,是一辈子的事业。
“全心全意培养羽毛球接班人”
正值胡琳职业生涯的高峰期,从家乡传来一个好消息——万盛要大规模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擦亮“羽毛球之乡”这一名片。
“当时想了很多,是继续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到万盛支持家乡的羽毛球事业。”胡琳表示,万盛羽毛球事业发展迅速,她感到很骄傲。但她也明白,打羽毛球不可能一蹴而就,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怎样,我都想把这项运动推广下来,全心全意培养羽毛球接班人,从而推动万盛羽毛球事业进一步发展。”胡琳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执教。
2000年,胡琳退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羽毛球教练。
在胡琳的眼中,羽毛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项考验思维能力并对体力要求较高的运动。在青少年的羽毛球训练上,胡琳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把每一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倾注心血去培养他们。”她说,每接收一批孩子,首先会与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进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于领悟能力不强的孩子,她会耐心讲解、指导,直到孩子弄懂为止;对于调皮、好动的孩子,通过蛙跳、跑步等惩罚措施,给孩子们上“紧箍咒”,让他们吸取教训,将注意力集中到羽毛球上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胡琳的悉心培养下,不少学生在羽毛球比赛中获得佳绩,进入更高平台深造。“孩子们都很争气。这几年来,各种国家级、市级比赛的前三名都有我们的学生,这令我倍感欣慰和鼓励。”胡琳高兴地说。
“万盛是‘羽毛球之乡’,羽毛球运动基础不错,我希望我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入国家队。”胡琳说。
“让更多人爱上羽毛球运动”
执教之余的胡琳一刻也不闲着。作为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队员,胡琳积极为普通市民“上课”,指导他们进行羽毛球训练。“我很喜欢参加这些志愿活动,让更多大人和孩子感受到羽毛球的魅力,让万盛的羽毛球氛围越来越浓。”胡琳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羽毛球项目,让更多群众体验其中的快乐,胡琳还到黑山镇机关羽毛球队进行授课,助力乡村体育水平跃上新台阶。此外,她还担任我区第一支企业业余羽毛球队教练,每周义务为他们进行一次羽毛球训练指导。
(解维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