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运动之城 又是公园之城
分布在居民聚居地附近的区文体中心(资料图)
绿意盎然的羽毛球公园 王泸州 摄
市民在区文体中心体育场健身 (资料图)
健身步道纵横的马鞍山公园 (资料图)
清晨,太阳刚刚露头,热爱运动的人们便赶早来到户外,在羽毛球公园里打羽毛球、散步、借助健身器材活动筋骨;羽毛球公园旁,是万盛千里健身步道的起点——万盛公园,市民在里面跑步、攀登、闲聊,好不热闹;登上万盛公园观景台,俯瞰区文体中心,可见参加锻炼的人们好似一只只勤劳的蚂蚁,沿着跑道或跑或走……缘何会有如此浓厚的健身氛围?与我区近年来全面推进公园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举措密不可分。
全民健身,一个具体而切实的工作是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我区给出的答案是:以人民为中心,踏着百姓的脚印建公园,推进公园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主要指标迅速上升。
布局“10分钟健身圈”
“如今,出门就是犀牛背公园,健身休闲很方便。”眼下,犀牛背公园里的桃花初绽,家住渝南明珠的文德凡几乎天天登上公园,看桃花的变化。“公园里到处草木葱茏、鸟语花香,还安装了各种便民设施,真的很不错。”文德凡说。
近年来,我区公园体系建设逐步走出一条独特的万盛路子,形成一个典型的万盛样本。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逐步探索而来。
我区不仅启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镇街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三个全覆盖”,还建设1个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全民健身公园、1000里健身步道。
在体育健身场地的布局中,近4年,我区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超过10亿元,加快建设体育馆、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和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了65个篮球场、9个足球场、5个游泳馆(池)、650片羽毛球场,健身步道达到790公里,全区八镇两街道健身广场、57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34个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仅2018年,我区就新增政府公共体育设施4.72万平方米。目前,全区体育场地共有382个,体育场地面积总量达到64.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开启公园建设之路
交通是否便捷?价格是否实惠?服务是否贴心?是广大市民选择运动场所时的三大考量。因此,在居民聚居地附近的社区、公园安装体育设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价值,成为我区实施的重要惠民、便民举措。
2015年11月,位于天梯脚下、孝子河畔的羽毛球公园开始建设,整座公园的建筑和设计十分讲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块绿地的价值。2016年5月,绿树环绕、环境幽静的羽毛球公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羽毛球公园总建筑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是集休闲、游玩、商业、停车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地面绿化面积约为12300平方米,建有30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和1个五人制足球场。“公园的配套设施很完善,在这里打羽毛球很舒服。”市民犹刚说。
羽毛球公园、马鞍山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方家山公园、二郎山公园……2016年,随着一大批公园陆续开建或者改建,我区正式拉开了公园体系建设的大幕。
如今,我区已建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等公园绿地40余个,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16.2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1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2%,市民步行5至10分钟就可到达附近的公园,基本形成了均衡覆盖整个城区的多层次公园体系,万盛俨然已成为了一座“生态体育休闲公园”。
群众畅享民生福利
2016年3月,万盛游泳馆正式竣工投用。当天,上千名市民蜂拥而至,第一时间来体验我区首个可承接国家级游泳赛事的“高大上”场馆。
“价格低、设施好,咱老百姓用得起!”市民吴胜倩表示,办了年卡后,在万盛游泳馆游泳平均每天也就几块钱,特别划算。
“万盛游泳馆里有专业的游泳培训班,会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基础课程和提升课程。而且,游泳馆的水质高过饮用水标准,孩子在这里游泳,身体健康有保障。”市民黄育琴的儿子喜欢游泳,她果断在万盛游泳馆内为儿子报了个培训班。
市民姚先生表示,他隔三差五就到万盛游泳馆畅游一番,锻炼身体,放松身心。
无论是游泳馆、体育馆,还是羽毛球公园……我区所有运动场馆的选址,都与全区公园体系建设有机融合。这些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体育场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既可举行大型赛事,也可方便市民就近参与健身。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为万盛市民提供了“动起来、乐起来”的新去处,更把观赛健身融入了万盛市民的幸福生活。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