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十分钟生活健身圈”
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战略,2016年,东林街道提出了挖掘一批模范“好体育人”、倡导一小时健身机制、定制一张运动处方签等全民健身软件“十个一”,以及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基地、完善一批健身广场、打造一批运动健康城市符号等全民健身硬件“十个一”的“双十活动”目标,全方位助推全民健身事业协调发展。
今年,东林街道将续力全民健身“双十活动”目标,打造“十分钟生活健身圈”,持续提高辖区群众全民健身意识,积极营造崇尚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氛围,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大硬件投入
打造“十分钟生活健身圈”
几乎每天傍晚,家住东林街道铁路村社区供应小区的黄正芬都会在小区内的健身小广场上锻炼身体,对于每一个健身器材的名字和用法,黄正芬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是转转轮,双手紧握转轮圈,脚蹬地面或者扭动身体来使身体旋转。这个是扭腰器,双手紧握扶手,双脚站在转盘上,站稳后向左右转动……”黄正芬谈到,她一直有晨起锻炼的习惯,以前都是走路到万盛城区健身,路途远,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健身,肯定更方便了哟!”黄正芬说。
“辖区居民健身热情很高,器材的使用率非常高。”东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东林街道继续围绕全民健身“双十活动”目标,投入20余万元,“见缝插针”的在社区空地、公园等地新安装健身器材138件、室外乒乓球台32张,新建户外羽毛球场地5片;提质改造矿工广场全民健身基地,新建和平台和东林公园2个运动主题公园,完成干堰沟—小沙湾—和平小学—重客隆和进盛中学—新工区小区3公里健身步道建设。同时,免费开放辖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十分钟生活健身圈”,实现了居民出门可健身,处处可健身。
此外,该街道还建立管理维护台账,拉网式排查了辖区30处、150余件健身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居民健身安全,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健身环境。
强化制度保障
营造浓厚健身氛围
早上十点半,在东林街道办公楼附近的院坝,机关干部全部按时到位,做起了工间操。
“除了下雨天,我们都要做工间操,强身健体之余还能缓解工作压力。”东林街道工作人员刘峥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实行工间操制度考核时,他经常忙活了一早上,却连凳子都没有离开过,更谈不上健身。“现在街道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一听到音乐响起,大家都自觉的下楼锻炼,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工作生活,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刘峥说。
除了实施工间操考核制度外,东林街道还通过QQ健康计步器记录机关干部全年步行步数,评选出街道健步走之星10名,不断营造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该街道大力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鼓励居民积极开展门球、乒乓球、羽毛球、坝坝舞等小型多样、贴近生活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春节、三八节、端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老体协登山活动”“三八节趣味运动会”“健康过端午,快乐粽动员”趣味运动会等健身活动;积极参加“三节”群众体育系列活动等区级体育赛事活动。通过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辖区内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
另外,该街道经常邀请“好体育人”进社区展开柔力球、门球、健身舞等指导,并以矿业公司社会职能移交为契机,计划新增钓鱼、乒乓球等协会2个,进一步扩大辖区群体组织和社团协会的影响力。(刘 倩 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