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怎样健走?(一)
健走好处多多,但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来说,应根据自身状况,遵照医嘱制定运动计划;外出锻炼要做充足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区域独自健走,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1.糖尿病患者,加强保护,贵在坚持。
每日三餐后半小时,进行20分钟—40分钟的适量运动,这有助于控制血糖。重视运动前的血糖情况,可适当进食或携带糖块,以免发生低血糖。
因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或运动饮料,否则易导致血糖过高。健走后,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底、足跟处,有无受压、红肿、血泡、水疱甚至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2.骨关节疾病患者,活动有益,注意禁忌。
适度活动可以缓解关节不适,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和结构,因此提倡和鼓励骨关节病人适量运动。
健走时,骨关节疾病患者应注意膝盖与脚踝的保护和运动的强度与时间,根据情况使用健走杖等辅助工具。出现持续疲劳、无力感异常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肿胀加重等症状,应暂停健走或运动计划。关节病变处于重症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骨关节的活动,减轻负荷。
(《万盛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