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钓鱼要点(二)
早春钓鱼,水域宜小不宜大。这是因为小水域窝风,水体不易受什么风吹浪打的影响,在阳光的照射下,易于聚热,水温上升快,鱼儿会更活跃。
同时,小水域一般水质肥沃,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肥水水温高于瘦水。为此,鱼的密度会相应大一些。鱼儿游动,既容易使水质变浑,增加水色的隐蔽性,又能使鱼儿进入兴奋状态,刺激鱼儿咬钩,提高上钩率。
打窝时,为使诱饵集中,尽可能用撒窝器把碎米轻撒在钓位上,并做好记号。有时候钓点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钩,但又可以看到有鱼儿活动,这时可将草挑开一点,洞口有小碗大即可。自然形成的间隙叫天然窝子,建议不要刻意去改变,因为往往近岸钓起的大鲫鱼正是从这不起眼的草缝里钓起的。
另外,为提高上钩率,可多做几个窝子。诱饵一次不要撒得过多,过多则容易让鱼吃饱,反而不会积极咬钩,也就失去了诱鱼的目的。同时,诱饵使用碎白米加点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闷几天,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诱鲫鱼上窝就很快。因为米碎一时很难被鱼吃完,加之再适当补窝,更能留住鱼群。
一般而言,打过窝后,若是早春时节,鲫鱼得半小时后方能慢慢聚集到钓位上。到了仲春和暮春时,只要10分钟便会快速将鱼引来,故有早春“食等鱼”和暮春“鱼找食”之说。
(《万盛日报》综合)